首页> 年度报告>镇巴县> 镇巴县乡村振兴统计监测中心

镇巴县乡村振兴统计监测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5-23 15:08
单位名称 镇巴县乡村振兴统计监测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负责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负责全县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的业务指导,组织各镇(街道)做好监测对象的动态管理,指导督促各镇(街道)和县级相关行业部门做好防返贫监测预警平台的日常监测和数据分析等工作。
住所 镇巴县泾洋街道办事处育才路595号
法定代表人 赵世光
开办资金 25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镇巴县乡村振兴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9.03万元 39.03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2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抓机制建立,推动工作责任落实。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制定出台《关于成立镇巴县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专班的通知》(镇巩固衔接发〔2022〕7号),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副主任和县乡村振兴局局长任副组长,各相关行业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防返贫监测帮扶专班,进一步压实责任、健全机制、形成合力。印发《镇巴县2022年防返贫监测帮扶基础工作实施方案》,明确“5个3”工作思路,明确各县级行业部门和镇(街道)党(工)委、政府(街道办)工作职责,规范工作流程,确保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全面高效运行。(二)抓网格管理,推动排查高效开展。为切实加强防返贫预警监测网格化管理,全县20个镇(街道)、178个行政村、1029个村民小组、2911名防返贫预警监测网格员组建成一个防返贫预警监测动态网格。制定印发了《镇巴县防返贫监测帮扶网格员和信息员考核管理及奖惩办法》,对防返贫监测帮扶网格员的六项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并积极落实好网格员工资待遇,2022年累计发放网格员补助资金317.46万元。网格员每周对所有农户入户走访,及时掌握“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家庭变化情况,村“两委”集中组织汇总研判,对有返贫致贫风险的,按程序纳入三类人群。每半月由各镇(街道)组织镇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对三类人群及10类重点对象进行重点排查,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监测对象管理。在常态化抓紧周排查和重点排查的基础上,结合全省防返贫监测集中排查工作安排,印发《2022年镇巴县防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2022年镇巴县防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督导暗访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对我县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进行专项督导的通知》,严把时间节点,严格督导检查,及时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集中排查工作分析研判,确保了全县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全县参与集中排查的各级干部5649人,入户排查66684户226507人,排查率100%。通过两次集中排查识别监测对象18户91人,回退监测对象10户32人,清退监测对象32户112人,排查整改各类问题199个,补正数据5045条。(三)抓部门协同,推动风险预警联动。强化行业部门协同预警帮扶机制,制定印发《关于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信息数据共享机制的通知》明确行业部门责任、信息比对共享方式、督导考核机制等,县级相关行业部门落实分管领导、责任股室,加强行业部门间沟通协调和信息衔接;县乡村振兴统计监测中心每半月从县发改局、教体局、公安局、人民法院、民政局、人社局、住建局、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经贸局、卫健局、应急管理局、医保局、税务局、信访局、残联以及县委宣传部等18个部门单位收集风险预警信息,反馈至镇村核实研判,有返贫致贫风险的,按程序纳入三类人群,实现提前预警、提前介入、提前干预,落实帮扶措施,有效防范各类返贫致贫风险。2022年全年召开县级行业部门监测对象纳入、帮扶政策落实联席审定会议45次,审定纳入监测对象205户679人,制定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642条,协调行业部门开展农户信息比对核实工作45次,核实比对农户信息835户2825人,为监测对象纳入村级民主评议提供了坚实的信息基础。(四)抓动态帮扶,推动风险稳定消除。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县累计识别监测对象1645户5423人,占总脱贫人口的8.59%,每户均落实了针对性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人,做到了应纳尽纳,应帮尽帮,无一人出现返贫致贫。1645户监测对象共落实帮扶措施5615条,其中: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产业、就业、金融、公益性岗位等)1674条、落实基础改善类措施2792条、落实兜底类帮扶措施(五保、低保、临时救助)1149条。户均落实帮扶措施3.41条,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稳定消除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1219户4215人,风险消除率为77.72%。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持续健全了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完善了政策保障,通过推行“两化管理”(风险摸排网格化、监测预警信息化),对工作实行全程监管、清单交办、精准帮扶、定期通报、绩效考核,实现农户返贫致贫风险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防返贫致贫监测队伍不稳定。县镇村三级信息员队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脱贫攻坚工作结束后,存在人员不稳定、素质参差不齐、缺少激励机制的问题,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成效有待提升;二是全县脱贫人口2022年人均纯收入增速为14.54%,高于全市脱贫人口2022年人均纯收入增速14.3%和全省脱贫人口2022年人均纯收入增速14.2%两个指标,但脱贫人口2021年、2022年生产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连续两年增速低于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二)改进措施一是强化监测队伍人员选配和管理,强化政策培训力度;二是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精准发力,紧扣我县“4+X”产业体系,持续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脱贫群众生产经营性收入;三是提高衔接资金用于产业的比重,重点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优先保障到人到户项目的资金需求,促进脱贫人口、监测对象持续增收。支持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多措并举增加家庭经营性收入。四、2023年工作思路一是强化动态监测帮扶,坚决守牢底线任务。综合运用“12345”防返贫致贫监测预警机制,坚持“5个3”工作思路,强化日常排查、重点排查、集中排查,结合数据系统定期筛查、行业部门联合审查、风险农户自主申报、监督渠道反馈发现等措施,对所有农村人口进行全面监测,对收入、支出、“两不愁三保障”等全面研判。按规范程序,严把工作标准,既不提高门槛也不人为降低标准,按照“应纳尽纳、应帮尽帮”的原则,将符合条件的农户纳入监测对象管理。对新识别纳入的监测对象,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予以精准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常态化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二是扎实开展帮扶,将“输血”救急和“造血”发展相结合。针对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在落实好针对性帮扶措施的基础上,根据户情制定并落实好开发式帮扶措施,既要“输血”救急更要帮助群众“造血”发展。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符合条件的全面落实农村低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和特困人员救助等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对具备发展产业条件的监测对象,加强生产经营技能培训,因地制宜动员引导其参与农业产业和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增加生产经营、劳动务工、入股分红等收益。对有发展意愿但缺乏资金的监测对象,提供村级互助资金借款和小额扶贫信贷;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加大劳动技能培训,优先组织劳务输出,增加工资性收入。对外出意愿不高的监测对象,优先推荐到本地园区、企业和扶贫车间(社区工厂)等就业,鼓励就近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和扶贫项目建设。对弱劳动力中有就业意愿的监测对象,积极安置其参与保洁、治安、护路、管水等公益岗位工作。对有创业意愿并有一定创业条件的监测对象,及时落实税费减免、资金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政策。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做好业务培训指导。持续关注镇村信息员、网格员配置和待遇落实。强化工作措施,不断提高信息员、网格员队伍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保障信息员、网格员相对稳定,确保防返贫监测预警和帮扶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加强对镇村两级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业务培训,并探索多样化培训形式,使培训效果最大化,真正让镇村两级干部学懂弄通、学以致用,成为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的行家里手。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