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勉县> 勉县图书馆

勉县图书馆

发布时间: 2023-05-22 16:52
单位名称 勉县图书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保存借阅图书资料,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收集、整理、保存、借阅图书资料。
住所 勉县人民路
法定代表人 房红梅
开办资金 8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事业拨款
举办单位 勉县文化和旅游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1.3万元 332.9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2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免费开放:全年到馆读者达8.55万人次(其中包括线上读者3.59万人次),同比增长2.5%。图书外借近6.4万册次。预约读者借书410人次,借阅文献700册;古籍和地方文献查询读者30余人,查询文献70余册;线上线下展览38场次;流动图书车下乡服务12次,服务人次2.5万余人。(二)图书馆总分馆制建:为进一步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进一步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工作,给张家河镇、长沟河镇图书分馆分别配送图书300余册,扫码设备2套,安装图书管理系统,并现场培训镇(街道)图书管理人员使用借阅系统、办理读者证,初步完成了县域内镇(街道)图书分馆建设。(三)阅读推广:1.线上线下联动,开展各类展览、讲座活动,吸引读者参与其中。相继举办了传统节日展、科普展、文化惠民展等线上线下图文展,在引领传承中华文化、传播知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以“4·23”世界读书日、第十届陕西省阅读文化节为主线,开展各类读书活动,引领阅读新风尚。“世界读书日”期间举行了听省图老师讲故事、趣味猜诗等活动;第十届陕西省阅读文化节期间举行了文津经典诵读展览、“石渠书榜”、勉图讲堂等系列活动;持续转载国家图书馆少儿馆的大型经典诵读《论语》,通过诵读经典,有力地传承了中华文化,在全县读者中,掀起了“读经典、议经典”的热潮。2.创新全民阅读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能。聘请馆阅读推广人,发挥阅读引领作用。为实现全民阅读“抓小众、带大众”的思路,我馆在社会面聘请了月亮老师、妮子老师等专业过硬、热爱阅读推广的阅读爱好者担任我馆的阅读推广人,并颁发聘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合力,提高我馆的阅读推广效能,发挥了阅读推广人的阅读引领作用。(四)评估定级:6月份接到省市第七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通知,成立了“勉县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小组”,由局分管领导黄小芳同志任组长,图书馆馆长房红梅同志为副组长,迅速安排部署、投入到评估工作之中,确保评估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勉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此次评估定级工作,6月底我局向县人民政府申请评估定级资金,7月初财政局就划拨专项资金,用于购买数字资源,馆内设施及环境提升、制度和公示牌换新上墙等提升项目。对口帮扶单位中国铁道出版社捐赠馆藏图书3753类,合计10669册,价值50万元。我局联合县融媒体中心,制作了“第七次评估定级汇报专题片”,总结展示我馆近四年的工作开展情况。(五)古籍保护:传承文化薪火,讲好中国故事,县图书馆一直在行动。今年6月以来,我馆购置古籍函套2500件,恒温恒湿精密空调1部,用于古籍保护古籍工作;9月,陕西省古籍保护中心綦胜利老师一行到馆安装古籍书库环境监测系统和温度调控与净化设备,对古籍保存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最大限度地抑制和减缓环境因素对古籍地破坏作用,发挥科技保护作用,从源头上预防保护珍贵纸质文物,建立科学有效地古籍保护长效机制。(六)疫情防控:2022年以来,全国疫情呈现多点发生、局部暴发的态势,图书馆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勉县图书馆受控开放应急预案》,《勉县图书馆应对新冠肺炎防控实施方案》,严守疫情防控岗位,所有到馆读者进行测温,实名登记后方可进入各服务窗口借阅学习;另外,全体在编在岗职工服从疫情防控部门安排,到高速卡点、转运专班、隔离点展开疫情防控工作,为全县疫情防控大局贡献力量。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1.我馆组织参加第十届陕西省阅读文化节“跟着诗词游三秦”短视频征集活动,王欢、李苗、黄茹、杨益瑶、王利、张凡、张家笑等人获得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的表彰。2.被汉中市妇女联合会评为汉中市亲子阅读示范基地。3.我馆创立的“我们的童年梦·柚子老师故事屋”,发挥了阅读品牌的导向作用。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不仅传承了中华文化,陶冶性情品德,还促进了孩子其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打造书香童年,为学生成长奠定基础,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4.通过开展各类阅读竞赛活动,提高了读者们阅读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全民阅读氛围,对于建设书香勉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截止今年12月底已经建成1个分布式图书馆、2个乡镇标准化图书馆、18个镇(街道)分馆、7个部门分馆和2个社区服务点。县域图书馆分馆的建设,扩大了我县公共文化服务半径,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凝神聚力、夯实基础。6.古籍具有不可再生性,加强对珍贵古籍的保护,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三、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服务效能方面。阅读推广活动数量多,但是鲜少集中主题,导致阅读品牌及创新项目数量少;忽略了特殊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在外务工人员的服务。2.业务建设方面。我馆的报纸期刊及图书交接上架非常及时,但缺少相应的记录文本;每年阅读推广场次较多,培训、讲座数量有待增加。3.保障条件方面。馆舍面积较小,达不到二级馆标准;我县2022年人口为34.49万人,而我馆编制7人,在编6人。随着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延伸和力度的加大,数字图书馆的发展,阅读推广活动的纵深开展,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全面实施,我馆人员缺编的现实严重制约了我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二)改进措施:1.创建高质量阅读品牌活动;针对特殊群体推出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2.将责任落实到各个服务窗口,每日上架报纸或图书后及时登记造册;每年面向乡镇分馆开展业务培训活动及讲座不少于12场。3.沔州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可行性报告和项目概念规划已经完成,并且在县发改局完成项目立项。图书馆新馆建设项目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计划实施包含城市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借阅室、古籍保护中心、少儿阅览中心、青少年智慧阅览中心及附属办公用房等设施,总投资4500万元,编制了概念性规划,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进一步做好免费开放工作,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加强工作人员岗位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服务效能。2.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县范围内做好阅读推广工作。3.加强业务辅导,在主管局的支持下,将村级农家书屋纳入到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体系,为全县人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4.注重4·23世界读书日、陕西省阅读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日的活动策划、实施和媒体宣传效应。5.将古籍善本尽快上网,实现数字化资源共享。使传世稀少的刊本、钞本和孤本通过影印、点校、数字化等形式,得以露出“庐山真面目”,使中华文脉得以传承,实现嘉惠当代、泽被千秋。6.策划开展两会服务与决策咨询服务,为党政领导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会议或决策等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2022年8月8日,收到中国铁道出版社捐赠馆藏图书3753类,合计10669册,价值50万元,现已用于充实馆藏以及分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