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安市> 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日报社)

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日报社)

发布时间: 2023-05-22 16:11
单位名称 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日报社)
宗旨和业务范围 传播主流信息,服务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报刊出版发行·新闻采集报道·信息资讯传播分发及平台建设·舆情监测服务·新闻研究与业务交流培训·文化活动组织与信息咨询·印刷及广告服务·会议及展览展示服务·文化创意与品牌推广、形象宣介服务·社属单位管理。
住所 西安市碑林区太阳庙门43号
法定代表人 张哲
开办资金 27308万元
经济来源 自收自支
举办单位 中共西安市委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816.89万元 9869.52万元
网上名称 西安新闻网 从业人数  117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能够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日报社)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宣传部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大力推动“采访线工程”为抓手,以持续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为保障,在构建服务型全媒体传播体系,推进优质内容生产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机制创新赋能等方面,勇毅前行,笃行不怠,为奋力谱写西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撑。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持续推进领导班子建设。全年组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14次,学习内容60项;召开党(社)委会议29次,审议重大事项105项。召开专题党委会研究党建工作3次,党风廉政建设3次,听取意识形态工作汇报4次。组织召开2021年度民主生活会1次。2.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传达学习贯彻2022年全市宣传部长会议精神,3次组织召开意识形态工作风险研判会。3.履行“一岗双责”,夯实主体责任。集团党委班子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落实领导班子党风廉政主体责任清单。党委书记讲授廉政党课1次,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廉政教育片4次,参观西安市警示教育基地80余人次,开展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问题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活动1次,开展提醒约谈24人次,处置问题线索8件。4.统筹推进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成立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工作专班,组织全体党员查摆重点问题,提出整改措施,领导班子成员聚焦六个领域重点问题,列出问题清单,提出整改措施。(二)发挥舆论引导主阵地作用,推动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全力开展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工作。策划推出“十年奋楫向潮头”融媒系列报道和“殷殷嘱托家乡作答”“‘六个打造’向未来”“足迹温暖的回响”“总书记和人民心贴心”等主题采访。推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专版专题及《二十大时光》《二十大进行时》等子栏目。开设“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和新闻专区,推出H5《传·习·录》二十大精神学习手册。共发稿1.67万篇(条),阅读量4.68亿次。2.精心组织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宣传报道。围绕“六个打造”奋斗目标和“九项重点任务”,聚焦落实“九个方面重点工作”,开设《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时代答卷》《贯彻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西安因你而美丽》等专栏专题;精心策划“高质量发展走一线”系列宣传报道,推出《聚焦2022年九个方面重点工作高质量发展走一线》《六个打造向未来聚焦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西部经济强市》专栏。围绕重点项目观摩活动,开设《西安市重点项目观摩》《我们的新时代》等专栏,全方位反映全市落实党中央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共发稿1.6万余篇(次),阅读量逾5亿次。3.关注民生保障,体现党媒担当。聚焦疫情防控报道,开设《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解读二十条》等专版专题,共发稿6.49万条,阅读量16.8亿次。4.聚焦民生实事,强化舆论监督。致力打造《钟楼下·民生热线》品牌,刊发119期235篇稿件,解决民生难题76件。针对市民群众关注度较高的民生实事和城市建设管理问题,刊发稿件9期55篇稿件。5.加强国际传播力建设,拓展全球影响力。依托西安国际传播中心向海内外推送西安重点新闻文图视频1000余条,访问量近5亿。6.做强文化和大遗址保护报道。围绕陕西考古博物馆和世界博物馆日、自然和文化遗产日,突出大遗址保护宣传,设立西安发布直播点现场直播,微信、微博、抖音、视频号、现场云及第三方平台全域播发,阅读量达到130万次。集团共开设专栏专题172个,发稿18.6万条,总阅读量39.3亿次。(三)深化媒体融合改革,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1.组织实施“传播助力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集团将大力实施“传播助力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作为建设“采访线工程”“生命线工程”的重要抓手,以“写好新闻,交好朋友”为目标,集团领导分别带领采访部门负责人和记者共联络、走访基层单位3071家,采访报道基层单位、企业、个人1100多个,全平台发稿6000余条,进一步发挥出党媒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2.加快网络化、视频化转型。集团高度重视新媒体产品生产力和传播力,以美图记录城市发展,摄影主题深度报道已发布13期,刊发图片170余张、海报40幅,短视频7条。全平台共策划直播1563场,制作海报、长图、H5和各类专题图2011个(幅),制作、发布视频1.51万个。集团拥有报、网、端、微、号18大类56个产品,覆盖受众2025万。全年涌现10万+稿件(含视频)3310篇(条),100万+稿件517篇(条),千万+稿件12篇(条)。3.加快推进西安发布新媒体平台建设。全面优化升级西安发布APP,从内容和架构上设置了四大平台21个频道,西安发布微信公众号发稿3476篇,总阅读量达1.57亿次,粉丝量增长率达33%,已超200万;西安发布客户端发稿39495篇,总阅读量3430万。西安发布融媒矩阵粉丝已超600万,较年初整体增粉超200万,已成为西安乃至陕西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政务媒体品牌。4.推进《西安日报》《西安晚报》改版。《西安日报》展现“大主题、大格局、大视角”,头版头题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西安晚报》突出“小切点、小角度、小细节”,力求要闻报道民生化,监督报道常态化,文化和生活类内容本地化。(四)强化客群体系建设,不断创新经营运营模式1.拓展客户资源。集团上下实行全员包干到户,深挖客户资源,并将客群建设纳入部门年度目标任务考核指标。目前共走访客户3136家,超额完成任务。2.打造信息流传播分发平台。以西安新闻网媒体矩阵为基础,构建自主可控、灵活高效的基础传播市场底盘,加快构建以传播为基础手段的城市服务生态系统。3.以传播优势寻求共同发展机会。一是联合市驻京办、泾河新城管委会共同成立“京津冀茯茶文化推广基地”,进一步拓展“新闻+”运营新思路。二是与泾河新城文旅产业集团共建“城市传播文创孵化基地”,建立“直播电商+人才培训+产品聚集”新模式。三是巩固品牌优势,连续三年举办“陕西高招咨询会”,吸引百余所高校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咨询18万余人次。四是稳步推进版权运营、权益维护工作,对疑似侵权作品500余篇进行保全,与多家侵权主体(涉及100余篇文章)完成诉讼或和谈。五是联合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共建新闻实训基地,促进产教融合发展。六是策划举办“西”望十年、“相约西安筑梦全运”“灵感酵母”等一系列活动,集团传播力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改革活力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在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的精心指导下,6名市管干部得到推荐提拔和进一步使用,进一步坚定了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今年还调整了5名年轻干部到集团核心部门任负责人,接受历练;组织部分中层副职管理岗位竞聘,8名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中层副职干部平均年龄从2020年融媒体一体化改革前的48岁下降到目前的42岁。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内容审核把关责任落实不到位,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需进一步压实;二是主题宣传策划创新不足,新媒体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全媒体一体化融合改革经验不足,机制、制度保障不完善,激励约束成效不明显;四是高层次专业型、复合型采编、经营、管理人才较为紧缺,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经营业态拓展不够,运用市场化、产业化思维谋划发展的办法不多,经营变现,构建新商业模式的基础还非常薄弱;六是“庸懒散慢虚粗”问题仍较为突出,干部员工作风建设还在路上。针对这些问题,集团党委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求实效、出实招切实加以解决。三、2023年主要工作1.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集团党建的首要任务,全面推进党委中心组学习向广度深度拓展,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完善党委决策机制,广泛听取意见,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不断提升党委班子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水平。2.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示新闻舆论工作的新作为。加强集团各媒体平台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强化突发舆情引导和处置能力,努力提高新闻舆论宣传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3.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深入实施“传播助力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大力推进“采访线工程”建设,全力做好民生保障服务;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党委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4.深化融合改革,以创新赋能驱动高质量发展。充分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加快构建服务型全媒体传播体系,不断做大做强西安发布平台,全方位提高集团深化媒体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5.创新经营运营模式,筑牢持续发展经济基础。深度融入全市“6+5+6+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深入探索“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模式,以企业化、市场化思维探索经营运营新路径,助力融媒体产业化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我单位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报纸出版许可证,有效期至2023年12月31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1、绩效考核暂无反馈意见2、获赵超构新闻奖7件,陕西新闻奖15件,西安新闻奖36件。1人获陕西省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2人获西安市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西安发布APP”3.0建设》《智能音视频管理平台》案例入选“2022年中国报业媒体融合‘用得好’案例库名录”。3、涉及诉讼情况:无4、社会投诉情况: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