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残疾人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弘扬人道主义,为残疾人服务,发展残疾人事业。残疾人劳动就业、扶贫、职业培训;收缴管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 |
住所 | 榆林市高新区广源路6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岐鹏 | |
开办资金 | 237.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残疾人联合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14.08万元 | 2765.7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残疾人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市残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1、思想政治方面。加强作风建设,认真组织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以作风建设为抓手,推动残疾人就业培训等各项工作落实见效。一是加强学习教育,筑牢作风建设思想基础。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着力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和整体素质,推动工作,聚焦业务工作难点问题,将作风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严肃工作纪律,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干部作风建设取得实效。二是认真查摆问题,明确整改内容,确保整改工作落地见效。自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我中心严格对照榆林市残联《关于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要求,成立了作风建设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所有干部主要针对“六个聚焦”深入查摆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对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明确了整改措施并建立了整改台账,全体党员干部对作风建设的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二、业务工作方面1、残疾人就业工作(1)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开展了以“就业帮扶真情相助”为主题的就业援助月活动。活动期间,共走访残疾人失业人员家庭212户,登记失业的残疾人员189人,组织残疾人招聘会8次,实名制纳入年度培训计划残疾人1203名,帮助56名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帮助148名残疾人享受专项扶持政策。(2)举办招聘会活动。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28场次,组织各类企业100多家参加招聘活动,为残疾人提供30种以上岗位,可实现残疾就业人数300人以上,实际参会应聘残疾人240余人,提供就业咨询服务380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83人,签订就业协议49人。(3)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工作。2022年榆林市残疾人大学生129人,就业率为83.51%,有就业单位81人,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毕业生共16人,17人暂不就业,5人已升学,10人残疾证已注销。下一步我中心继续跟进未就业大学生就业情况,加大宣传及回访工作,多渠道促进未就业大学生早日就业。(4)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跨省通办”联网认定工作。全市有156个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年审认定,共审核登记残疾职工748人。其中市本级共计审核用人单位41家,安置残疾职工79名。2022年榆林市共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1927万元。(5)残疾人多种形式就业工作。印发了《2022年残疾人多种形式就业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县区将残疾人多种形式就业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加以实施。残疾人自主创业作为市级重点工作,我中心按照市残联制定的“民生工程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实施方案”文件要求,对上报的200个扶持人员的年龄、重复率等进行了复审。(6)残疾人就业宣传年活动。报送2家企业典型和3个残疾人创业典型至省残疾人就业中心,在就业工作简报和闪亮面孔栏目上进行宣传,同时在榆林市服务中心公众号同步宣传。2、残疾人培训工作按照省、市残联工作安排部署以及市残联《2022年民生工程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文件要求,我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简便性和灵活性,举办了线下手工编织、网络直播“剪纸”、线上电子商务3期培训班,累计培训人数120人次,进一步提升了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促进残疾人就业。(1)就业和职业培训信息管理工作(实名制系统)。2022年全市共有就业年龄段残疾人53991人,已录入52917名残疾人就业状况,录入率98.01%。全市残疾人城镇新增就业200人 ,农村新增就业1291人。全市年度已培训945人。高校残疾人毕业生信息调查录入率100%。(2)第七届陕西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工作。我中心根据省残联《关于举办第七届陕西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的通知》(陕残联发〔2022〕29号)要求,积极协调各县市区做好竞赛宣传,积极组织动员残疾人参加竞赛。截止目前,我市共有17名选手报名参赛,参赛项目有剪纸、刺绣、文本处理、木雕、美发、摄影艺术创作、盲人保健按摩。(3)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从事医疗按摩资格证书年申领、继续教育和考试报名工作。已完成对8名人员申领材料的初审、信息系统录入等工作;为21名人员发放2021年继续教育学分证书,通过微信、电话等形式,通知31名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线上培训;已完成对6名报考“2022年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报名”人员资料初审工作。(4)残疾人非遗传承人和中高级工艺美术人员摸底调查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残疾人手工艺人才队伍摸底调查工作,结果显示,全市非遗传承人共有2人,其中榆阳区1人,靖边县1人;全市中高级残疾人工艺美术人员共有3人,其中榆阳区3人。(5)职业能力测评工作。我中心依据市残联制定的《关于2022年资助残疾大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大学生入学项目实施方案》工作安排部署,已将文件精神和要求传达至各县区。3、残疾人服务工作我中心一楼窗口常年开展为残疾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失业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认定、发布残疾人就业信息等服务。全年通过多种形式服务残疾人100多人次;登记残疾人求职及技能培训需求表76份;为2家企业提供了政策咨询和推荐残疾人就业服务,其中5名残疾人与企业达成意向。三、取得的主要效益1、走访残疾人失业人员家庭212户,登记失业的残疾人员189人,组织残疾人招聘会8次,实名制纳入年度培训计划残疾人1203名,帮助56名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帮助148名残疾人享受专项扶持政策。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28场次,组织各类企业100多家参加招聘活动,为残疾人提供30种以上岗位,可实现残疾就业人数300人以上,实际参会应聘残疾人240余人,提供就业咨询服务380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83人,签订就业协议49人,有效促进了残疾人就业。2、2022年,全市有156个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年审认定,共审核登记残疾职工748人。其中市本级共计审核用人单位41家,安置残疾职工79名。3、2022年,我市共有858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其中,按比例就业67人,集中基地就业23人,个体就业和自主创业200人,社会基层和公益性岗位就业30人,灵活就业和居家就业213人,农村种养加就业325人。4、我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简便性和灵活性,举办了线下手工编织、网络直播“剪纸”、线上电子商务3期培训班,累计培训人数120人次,进一步提升了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促进残疾人就业。2022年全市共有就业年龄段残疾人53991人,已录入52917名残疾人就业状况,录入率98.01%。四、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这一年多来,我中心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基层残疾人组织和服务机构不完善,还需进一步加强建设。2、由于疫情影响,对残疾人线下培训组织不够,技能培训项目少,残疾人就业率比较低,残疾人就业难问题依然突出。3、残疾人就业渠道窄,残疾人就业岗位少,对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宣传不够。五、整改措施针对我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中心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全面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促进残疾人事业与全市小康社会协调发展。具体措施有:根据残疾人就业和培训的实际需求,有针对的制定就业帮助措施和培训项目;加强对基层残疾人工作人员业务培训,进一步推动县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大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宣传力度,积极联系企业为残疾人提供岗位;聚焦重点难点工作,开拓思路,扎实推进难点工作,以促进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更好的为残疾人办实事。六、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加强学习,深入推进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我中心将按照市残联党组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作风建设专项行动的重要意义,以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开展学习教育。凝心聚力、砥砺前行,推动残疾人就业培训等各项工作落实见效。(二)多聚并举,持续做好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2023年我们将以促进残疾人就业为目的,做好企业年审认定工作,大力宣传安置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加快推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进度。继续以残疾人实际培训需求为导向,根据残疾类别、残疾等级、学历等进行分类,科学合理分配任务,更加精准的为残疾人免费提供多元化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同时与更多有残疾人招工需求的企业合作,与企业共同开展适合残疾人的项目,以培训促就业,提高残疾人群体的就业创业能力。(三)加强宣传我中心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残联部署,当好党联系残疾人的纽带,进一步健全残疾人就业培训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就业,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