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发布时间: 2023-05-22 15:59
单位名称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培养高等专科学历技术应用人才,促进科技文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县及县以下管理人员、乡镇企业、县级职业教育中心、职业中学管理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相关信息服务。
住所 西安市长安区兴国寺
法定代表人 刘胜辉
开办资金 4707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教育厅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0674.19万元 47724.6万元
网上名称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从业人数  75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我院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年来,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支持下,学校党委通过“一委六部”制度创新,认真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立足“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目标要求,积极推进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持续推进党建“双创”工作,完善校内政治巡察制度,进一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学校“双高”建设和发展成果成就显著。现就2021年工作回顾如下:1.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校党委带头,联合合作企业、兄弟院校开展中心组理论学习,召开集体学习会议18次,党委委员带头作党史学习教育、“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报告。挖掘长安校区的西北军政艺术学校旧址红色资源,建成了党史学习教育红色长廊、初心广场、百年党史长廊。邀请专家来校作党史学习教育宣讲9次;成立师生“四史”宣讲团、学生党员“小红星”宣讲团,全年推出党史学习教育相关宣传报道1600余条,省级以上媒体刊登学校党史学习教育相关宣传报道40余条;汽车工程与通用航空学院任康乐同学荣获“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陕西省高校大学生宣讲比赛二等奖,完成“我为师生办实事”项目清单36个,为师生创新办实事、做好事80余件。2.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把意识形态关口,牢牢掌控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利用学校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官方抖音、易班等平台,积极宣传党史学习教育、廉政法制文化等内容;修订了《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制定了《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树立正确党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实施方案》。完善了宣传工作运行管理及网络新闻信息发布机制,做好信息公开和舆情监管处置工作,努力营造“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校园文化氛围,牢牢掌控意识形态主导权。3.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学习和落实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通过设立师生联合党支部等党建模式,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工程,积极推进党建“双创”工作。遴选出3个标杆院系、5个样板党支部、3个“双带头人”工作室进行“双创”培育,全年培训基层党务干部98人;对外贸易学院学生党支部进入“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旅游与文化学院党总支荣获“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积极推进“互联网+党建”工作,48名学生和6名教职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火线入党”;重视高层次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组织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和党史学习教育读书分享会,引导党外人士与党保持同心同德、同向同行。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压实“两个责任”,强化政治监督,做实做细日常监督,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师德师风建设、疫情防控等开展专项监督,对校内第一轮巡察中发现的违纪问题线索进行了严肃核查处理,开展了第二、第三轮校内政治巡察。加强制度建设,助力规范化法治化运行,开展了第四批廉政风险内控制度建设及“三个清单”编制工作,持续健全廉政内控机制,有效管控廉政风险。强化纪委与职能部门的协同联动,印发了《完善校内监督体系强化监督合力工作办法》《党总支纪检组重要情况报告工作办法(试行)》等制度,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清单,深化落实单位负责人向校纪委述责述廉并接受评议制度,推动主责监督与“再监督”一体发力,完善学校“党委+纪委+二级党组织+二级纪检组”上下贯通的党内监督体系,确保“两个责任”“一岗双责”的落地生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6.大部制运行初显成效。学校党委创新落实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持续深化“一委六部”党委大部制治理结构改革,有效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让党委决策部署直通师生。通过党委大部运行实践,推进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优化调整内设机构,明确岗位职责,促进人员岗位融合发展,实现从传统管理走向现代学校治理。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工作有了最直接的“一手信息”,校领导责任心更加增强,指导工作能力水平明显提升,既消解了管理分化的羁绊,减少工作中的推诿扯皮,提高工作效率,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合力,办学内生动力更加充足。通过年度考核评价分析,“放管服”工作越好,领导和部门的群众满意度就越高。7.“三化”特色发展成为学校共识。按照职业教育的类型要求和学校的发展定位,对接“双高”建设任务落实,从专业建设、硬件建设、项目建设等方面,学校党委提出的“三大三化”发展定位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得到实践证明和社会认可,学校召开了“三化”工作会议,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坚持以特色化为目标,不断优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课堂环境、师资队伍,探索构建现代服务业育人体系;坚持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治理体系、服务保障等领域的应用能力,持续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以国际化为途径,坚持开放办学,拓展合作内容和形式,依托“一带一路”职教联盟,培育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打造国际交流合作的优势和亮点。一年来,学校信息化、国际化精彩纷呈、成绩成果斐然,学校办学质量特色化越来越明显。8.持续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服务乡村振兴五年规划。领导班子多次到帮扶区县调研,与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共建了乡村振兴规划设计研究院。2021年,在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培训帮扶、消费帮扶等方面全面开展工作,5名教职工常年驻村,认真开展工作,成果显著,学校连续四年荣获“双百工程”先进单位。9.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校党委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坚持一手抓人才引进,一手抓质量提升。2021年新增招聘有企业经历的专业教师46人,“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明显改善。持续推进“破五唯”,将教师的关注点和重心从“校外发论文”引导到“在校内干好教书育人本职工作”,在职称评审和干部任用中注重师德师风和工作实绩,2021年职称晋升80人,其中三级教授2人、四级教授4人,副教授30人,既填补了三级教授的空白,也进一步优化了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制定了《关于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细则》《关于师德师风考核评价实施细则》,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改革教师评价机制,多措并举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积极投身“三教”改革的成效越来越好;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联系学生,推进学生评教改革,学生参与学校教师引进、考核评价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10.校企合作迈上新水平。学校积极融入西安市长安区“三三”发展战略,合作建立了“西安市长安区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面向长安区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休闲农业等培训项目;引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姚氏太和医室项目,建成了太和品牌设计创新工作室;开展了“百名企业人力资源部长进校园”活动和“访百企谈合作”活动,全年共完成校企合作287项,为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打下了坚实基础;开展白鹿仓文旅产业学院和鼎利产业学院2个产业学院建设试点,启动了旅游文保创业孵化中心、物联网创业孵化中心试点建设;2021年,从企业引进专业教师联系合作企业19家,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课题5项。人工智能学院引企入校,与西安奇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成立“403项目组”开展生产实训,与杭州加速科技合作开展集成电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SMT生产性实训基地年产值达1000万元,对外贸易学院京东商服中心全年完成订单42万余份,。11.教科研工作进一步加强。我校已开展42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试点工作,2021年完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698人次,累计已完成考核1981人次。2021年度各类科研项目共立项130余项,科学研究的数量和质量均达到了历年最高水平。对外贸易学院王静和张超老师负责的“创新创业”赛项,荣获省赛“一等奖”,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代表陕西省参加国赛,获得“二等奖”的历史最好成绩。建筑工程学院BIM设计技术张阿玲/袁辰雨获得省赛第一名的好成绩。由钱允凤负责的《职业素质英语》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被教育部确定为首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团队教师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建成在线课程64门,其中省级在线精品课程20门,累计选课人数达到50万人次。完成省级重点教改课题6项,各级各类教改课题立项121项,公开发表论文247篇。12.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制定了《学校十四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规划》,出台了《智慧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形成了“数字校园建设架构”,引入人脸识别等智能技术,按照“校园一张网”“基础一中心”“数据一来源”“软件一平台”“校园一张卡”“办事一张表”的“六个一”用户体验目标进行设计和规划,营造智慧校园环境氛围。融合门户+网上办事大厅正式启用,逐渐改变以往办事流程不清,跑冤枉路、填多张表、办事慢等现象。学校即将被教育部确定为“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校”建设单位。13.“千天向上”教育品牌进一步彰显。围绕“千天向上”师生共同成长目标任务,创新服务理念,强化担当意识,着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组织196人参训学生赴红色教育基地、社区、农村等基层一线开展社会调研;推进“青年大学习”行动,全年累计参与人数达30多万人次,平均参与率94.79%;持续开展“国旗下的演讲”、“百名团干讲党史”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推动“讲党史”向第二、第三课堂延伸,激发青年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全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余次,受助群体近万人次。选拔373名优秀志愿者,参与十四运及残特奥会志愿服务。注重“党建+资助育人”,确保资助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全年奖助学金共发放15544人次,发放资金近2000万元,用真心真情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把党和国家的温暖关怀落到实处。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