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发布时间: 2023-05-22 15:08
单位名称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综合医疗与护理;医学教学;医学研究;卫生医疗人员培训;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保健与健康教育。
住所 陕西省咸阳市渭阳西路副2号
法定代表人 李哲
开办资金 51308.04万元
经济来源 差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教育厅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9998万元 71118万元
网上名称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从业人数  233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医院谋划的“高质量发展年”。在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以患者和职工为中心,全力推进医院各项事业改革发展,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医院各项工作成效显著,获评“陕西省先进集体”。一、党建工作(一)一是按照国家、省市卫生健康发展战略规划及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精神要求,在充分调研基础上,院党委在校党委的领导下,聚焦重点工作,引领医院发展大局,编制了“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医院未来五年发展谱画了蓝图。(二)围绕思想建设,筑牢党的意识形态主阵地。院党委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医院各项工作全过程,引导全院职工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三)围绕队伍建设,重点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规范选拔任用程序,按照整合资源、调整机构、规范设置、细化职能、提高效率原则,调整了行政职能部门设置,选拔了德才兼备的中层干部19人,其中中层干部正职5人,中层干部副职14人。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和培养方式优化人才队伍。2022年共计招录博士研究生11人、硕士研究生69人、本科及以下103人。(四)围绕组织建设,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院党委的号召下,广大党员在疫情防控、援外援藏等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积极奋战在一线,全力做好医疗工作,确保危重患者得到妥善救治,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初心使命。(五)围绕纪律要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党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各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确保责任层层传导、落实到位。院纪委认真受理问题线索4件,按照受理权限,集体研究、及时查办。协助市纪委监委等部门开展工作4件次,调取相关证据,核实相关线索,严格按照党内法规和纪检监察条例,注重保障被调查人的合法权利。二、筑牢疫情防线,巩固战疫成果2022年,医院派出医务人员70批次、2466人次先后援助上海、西藏、内蒙古,西安、宝鸡、榆林等地市的医疗救治、核酸采集等工作,为全国和陕西省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留守医院的人员严格落实国家政策,积极担当、主动作为,一手抓安全生产、一手抓疫情防控,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及学生、患者及陪人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共155次,采集692573人次,全力保障院内职工、患者生命安全。在疫情救治后期,被省卫健委确定为6家重症救治医疗机构之一,全面有效的保障新冠患者的救治安全,实现了防重症、保健康的目的。岁末年尾,根据疫情形势变化,推出7中药协定方助力全民防疫,有力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赢得了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和赞誉。为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贡献了陕中附院力量。三、经开院区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经开院区项目建设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正确引导下,经开院区建院审批已经陕西省卫健委同意、中医药管理局批复完成,设置床位800张,建院用地已购置完毕,拟于2023年8月中下旬正式开工。四、持续推进提升工程建设,成效显著(一)教育教学工程稳步提升。经国家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获批陕西省唯一一家“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完成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中医骨伤科学获得“省级一流专业”称号;成立护理学教研室、络病学教研室,新增了中西医结合络病学研究生培养方向,成为全国第一家培养络病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单位。40名规培学员(含并轨专硕)参加全国2022年度中医规培业务水平测试,平均成绩名列全国省级中医规培基地第5名;完成了我省2022年中医住培学员结业理论及技能考核工作,我院住培结业考试通过率达96%,名列全省第一。(二)人才团队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中医脑病学学科带头人、名中医闫咏梅教授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岐黄学者”项目,袁普卫、杨锋教授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岐黄学者”培养项目。7人获评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8位中医临床骨干入选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6个工作室入选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3人入选第五批全国中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项目,5人入选省市级人才项目,4个创新团队入选省市级科技创新团队;1人入选陕西高校第五批“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三)科研创新全方位发力。以科研项目申报为抓手,深入推进科研工作。2022年共申报科研项目196项,获批科研项目69项,获批经费593万,其中陕西省科技厅项目16项、陕西省高层次人才计划-区域人才项目1项、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4项、陕西省教育厅项目9项、陕西省卫健委项目3项、咸阳市科技局项目12项;申报并中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中心类项目)并获得经费资助50万元;横向课题23项,获得经费178万元;获批重大项目四个国家中医区域诊疗中心项目和中医药康复能力示范项目经费合计1000万。(四)信息化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添翼助力。医院制定三年信息化发展规划,计划通过两个阶段、三年建设,(整体设计、对标优化、分步实施、)夯实基础,最终达到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四级甲等、国家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五级的建设目标。完善智慧诊疗服务工作,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就医服务模式,运用远程医疗服务的有益经验,推动互联网技术与医疗服务融合发展,方便患者就医。通过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及智能辅助管理系统,提高诊疗技术水平为我院的高质量发展添翼助力。六、内涵式建设不断深化。(一)顺利通过三级中医医院等级复评审初评工作。初评得分958分。(二)绩效改革稳步推进。医院4月开始,采用以技术难度和工作量为核心的新考核办法,同时与原方法并行测算,确保职工的利益。经过3个月测试运行后正式推行新绩效分配方案,突出工作实绩,体现个人技术水平和劳动量双重价值,激发了广大医务人员劳动积极性与活力。(三)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突显。制定了《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药特色振兴工程实施方案》,修订了《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临床科室目标责任制实施方案》,在科室目标管理体系制定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出台提升“门诊散装中药饮片服务能力”“门诊中药饮片服务能力”的专项举措。制定7个协定方,用于新冠病毒感染早期干预、中期医疗救治以及恢复期康复治疗,其疗效得到广泛认可。(四)专科建设成效显著。积极开展新业务,扩大业务范围。医院成立“整形美容外科”“数字化口腔医学中心”“颈肩腰腿病特色门诊”三个科室,新的发热门诊投入使用,肿瘤医院五病区开诊,儿科急诊正式运行,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规范化建设专业认证验收(我国呼吸专业最高等级的专科专业认证),诊疗范围进一步扩大,诊疗水平再上新台阶,显著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感。脑病科、脾胃病科荣获2021届中医医院最佳研究型专科;肿瘤科、外科荣获2021届中医医院最佳临床型专科。内分泌科获批咸阳市中医优势专科。康复医学科、风湿免疫血液科获批第三批市级中医重点专科。(五)新技术临床推广应用不断提速。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人工授精技术通过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验收并正式运行,生殖医学中心筹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IVF-ET/ICSI,俗称:试管婴儿)”获批筹建资质,是目前西北唯一一家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中医医院。肿瘤医院开展介入精准治疗技术;消化二科采用内镜下ESD技术对消化道肿瘤进行的早期筛查受到广泛关注;数字口腔医学中心开展精准化口腔服务。(六)援外、帮扶工作深入开展。选派三名优秀骨干作为中国(陕西)第37批援苏丹医疗队队员,远赴非洲开展援外医疗;先后派驻37人对子洲县、黄龙县、商南县等10家医疗机构进行对口帮扶;咸阳市基层中医馆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在医院正式启动,培养第一期学员100人次。医院累计组织153人次医务人员及70人次工作人员先后开展义诊20场、中医科普讲座4场;外派8人参加中国志愿医生团队,前往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开展回访、义诊、培训、手术等活动,筑牢基层群众健康服务网底,助力乡村振兴。(七)各类诊疗服务奖项成绩突出。张学文、郭诚杰、雷根平临床医案入选2022年度全国优秀中医药临床案例;2个案例跻身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指导,健康界主办的第七季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医院擂台赛百强案例;选派喻敏、白俊代表我省参加健康中国行动知识大赛医疗卫生机构专场竞赛,分别荣获一等奖、三等奖;医院妇一科临床护理创新项目荣获陕西省护理学会优秀案例奖;检验科马艳侠荣获2022年“咸阳最美科技工作者”;肾病二科吕萍荣获2022年“咸阳抗疫最美科技志愿者”荣誉称号;离退办社区侯旭飞获评咸阳市秦都区“最美志愿者”称号;荣获第十四届全运会(咸阳赛区)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工作先进集体”及“陕西省先进集体”。(八)优化环境,改善服务功能。开展“一站式出(入)院服务”,整合入院缴费、出院结算、医保报销等多项功能,完成入院、出院手续的一站式办理,大大缩短了患者排队等候时间;疫情较为严峻时,在市区设置多个便民核酸采集点,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核酸采集服务。各楼宇保安均配备了手持式金属探测仪,门诊楼配备危险液体探测仪,门诊楼各诊室、医技科室和住院部各科室安装了200多点位的一键报警装置;建设了一条平整的橡胶无障碍通道,方便病患转运、仪器运输;拓展医院服务职能,患者就医体验感明显提升。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限:2020年06月12日至2028年01月06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本年收到捐赠物资共计1074684元,均为防疫物资,全部用于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