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渭南市渭河生态区保护中心(渭南市渭河流域城区段治理保护中心、渭南市水旱灾害防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渭河生态区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渭河生态区内开发利用、建设项目的方案审查;渭河生态区内堤防及堤顶景观绿化、交通、照明等工程和滩区渭河生态公园的规划、建设和日常管护;编制防汛预案,组织抢险;配合对生态区内非法活动进行巡查、处理,承担全市水情旱情监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预报预警技术支撑。 | |
住所 | 渭南市临渭区前进路北段与五马路十字东南角 | |
法定代表人 | 杨斌龙 | |
开办资金 | 93.16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渭南市水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6004万元 | 1667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4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按照《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要求规范运作,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规范使用印章、证书。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1.细化分工,工程验收工作顺利推进。一是完成了城区段北大堤新冯服务区等8项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完成了渭河综合治理城区段右岸堤顶道路工程等5项工程竣工验收前的准备工作。二是完成渭富桥西侧水系亮化、禹苑湖景观、新冯滩面、新冯服务区等6项工程的审计及资料整编归档,共计整编档案933册。三是指导潼关县完成了入黄口段堤顶道路及绿化工程等6个项目的技术预验收。四是完成渭河渭南城区段堤防光纤水毁修复工程和堤顶道路水毁修复共2项水利救灾资金项目的竣工验收准备,并申请了竣工验收。五是组织并完成了对渭南市渭河流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确权项目的完工验收。为加快渭河综合治理工程(一期)竣工验收进度打下了坚实基础。2.积极主动,前期工作顺利稳妥推进。一是配合完成了我市渭河生态区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编制工作;先后3次修改完善《陕西省渭河水生态修复规划》征求意见稿,参与审查并修改了《陕西省渭河水生态修复规划》,先后2次修改完善《陕西省水网建设规划》有关渭南段内容。二是着力谋划“渭南市渭河堤防管护设施工程”“渭南市渭河城区段堤顶道路及绿化维修养护工程”“渭南市渭河光纤通信传输网络建设及维修养护工程”“渭河渭南城区段堤顶绿化灌溉工程”四个项目,目前四个项目的规划设想已初步和设计单位进行了充分对接,管护设施和信息化内容已列入省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2021—2025》年当中,确保了生态区后续项目的顺利衔接。三是配合省中心生态区项目管理要求,先后指导完成了渭南市城投公司《渭南市滨水东区市政道路工程方案》和大荔县《官池镇及县城南区供水工程建设方案》编制工作,先后3次参与《陕西省渭河生态区滩区治理与岸线利用项目技术论证规定(试行)》《陕西省渭河生态区项目管理办法》的修改工作。四是完成了渭南市渭河左岸里仁排水站至渭蒲大桥滩面植绿工程的变更设计的报告编制及批复、招投标工作;完成了渭富大桥西侧水系亮化和禹苑湖景观绿化2个项目的撤销工作。协助市水务局完成了渭河堤防大荔段堤顶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提升工程初步设计批复、渭河堤防大荔段堤顶绿化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批复。为我市生态区保护建设项目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3.细化管理,日常管护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修订完善了《管护大队堤路管护制度》《堤路巡查岗位职责》《管护大队临时管护工人管理办法》等制度,为“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管理体制提供了制度支撑。二是先后于3、5、9、11月份开展了4次“作风大整顿、管护大提升”活动,明确工作任务,捋清工作职责,加强平时考核,实行月清季考,建档立卡。重点对管理人员、雇佣人员的迟到早退、缺岗、出工不出力等现象进行检查,既有效提升了管护人员积极性和责任感,又提升了管护效果。三是针对堤顶摆摊设点问题,制作广播宣传稿两篇,宣传文明休闲、疫情期间减少聚集、不占道、不妨碍交通,爱护堤顶卫生。并在摆摊设点集中区段,每晚雇佣人员进行交通疏导,避免交通堵塞。在创建文明城市关键时期,加强巡查,确保堤防管理范围内无堆积杂物、无乱倒垃圾,并对问题严重区段整改情况进行回头望,以保工作落实到位。期间共计清理偷倒垃圾、杂物100余处,累计300余方。四是针对性地制定绿化树木病虫害方案,对堤防绿化、树木多发病虫害进行全面喷洒;及时清理枯死树木,分批分次进行疏枝修剪;对重点路段增加路面洒水次数,维护堤顶路面环境。全年南、北两岸堤防树木、绿篱全部浇水二次,部分新栽树木浇灌3次,共计投入洒水车150余台次。五是落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国家自然资源督查西安局对渭河近堤滩面治理核心区段土地1、2号图斑问题整改的通知,整平复耕南岸河滩地100余亩,北岸整平土地80余亩。六是对堤顶道路、限高架、道路标识、警示灯等设施全年进行常态化巡查,每周定期巡查不少于3次,共计巡查150余次。完成9号、10号限高架的迁改工作,维修翻新限高架12处,消除安全隐患30余次,全年共配合各区及相关单位完成升降限高架70余次。配合相关部门完成渭河堤顶道路车位施划工作,渭河南大堤共计施划车位230个,栽设车位提示牌3处。4.主动担当,滩地绿植移栽全面完成。一是严格落实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渭南市渭河综合治理工程(城区段)遗留问题的会议纪要》精神和市水务局《关于严禁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种植高杆作物等事项的通告》要求,克服没有经费、树木较大难成活且费工费时的困难,15天内移植南岸滩面退耕植绿栽植的国槐、雪松、栾树、华山松、紫叶李等高杆树木12700余棵;二是负责将市财政局拨付的租地费用及时划转,确保临渭区政府、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向群众兑现,为三区终止流转土地租赁合同,恢复平整土地和群众生产耕种提供了先决条件。5.积极应对,工程设施顺利安全度汛。一是修编《防洪预案》并组织学习,严格落实带班领导、值班干部、值班人员24小时在岗值守的三级防汛值班制度,确保第一时间掌握并报送雨情、汛情、险情、灾情等重要信息,及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重大突发情况。二是坚持将生态区巡查和堤防工程管护结合,组织专人对堤防进行巡查防守,预置防汛抢险物料,对发现的隐患或险情,能够及时进行隐患修复和险情抢护,确保堤防工程安全、效益正常发挥。三是做好汛期堤防照明及用电设施维修养护工作,对南大堤13台变电箱周围进行硬化排水改造,对南北堤防26台配电柜进行维修翻新并安装标识牌,更换2台变压器,更换低压线缆2000余米,增设路灯及事故多发地段夜间反光膜1200个。四是对渭河段168公里的光纤传输设备进行检查,及时抢修,确保河道监控正常运行。各类措施并举,确保城区段堤防安全度汛。二、社会效益情况1.河道疏浚采砂工作扎实推进。一是拟写了《关于确定渭河渭南段河道疏浚采砂有关事项的意见》上报市政府,为河道采砂监管工作提供了参考和依据。二是协调各区(县)及渭南河湖公司开展采砂工作,加大监管力度,配合做好交通运输、环境保障等工作,全年巡查次数80余次。三是根据市河长办印发的《渭南市河长制办公室关于开展渭河河道非法采砂和非法倾倒废弃物排查整治专项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生态区城区段违法倾倒垃圾的专项整治,发现倾倒垃圾40余处,非法采砂6处,并上报市河长办及相关科室。2021-2022采季,共完成采砂量130.81万吨。同时我们在渭河南北堤防上下堤路口安装警示牌29个,有效降低倾倒垃圾及非法采砂问题。2.全面开展宣传教育。利用《渭河简报》和“生态渭河”微信公众平台宣传渭河生态区发展成果。开设创文知识专栏20期,节水节能知识专栏3期,安全宣传专栏2期,生物多样性专栏2期,防疫专栏6期,科普专栏10期。省渭河中心网站发布渭南市渭河动态15篇,市水务局发布渭河动态5篇,微信平台发布渭河动态2篇,充分展示生态保护成效。成立创建文明城市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开展“周五创建日”和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等。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员相对不足,尚有空岗;管护资金不足,堤顶工程、绿化养护、电力设施维护等日常管护工作还需进一步提高。改进措施:通过招聘、调动等方式引进高学历、专业技术对口的干部人才;不断探索管理方式,多方争取管护资金,确保日常管护工作取得新成效。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做好堤顶景观绿化、交通、照明等工程日常管护工作,努力争取资金,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加大巡查力度确保管护工作取得新成效。二是积极协调各区(县)及渭南河湖公司做好河道疏浚采砂工作,配合市河长办完成河湖长制信息化管理,加强对非法采砂、河道乱堆等问题的监控,推进巩固河湖“清四乱”和妨碍行洪突出问题治理成果,维护渭南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及时向市河长办上报存在问题。三是不断增强风险意识、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决守住防汛底线。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渭南市水务局2022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