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渭南广播电视台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党政宣传,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广大人民群众。采访、编辑、制作、播出渭南新闻、专题、文艺、服务、广告类电视节目。 | |
住所 | 渭南市东风大街43号广电中心 | |
法定代表人 | 杨加锋 | |
开办资金 | 5443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中共渭南市委宣传部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852.61万元 | 4756.3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40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渭南广播电视台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开展业务情况1.聚焦主线,做好全媒宣传为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营造浓厚舆论氛围,是我台今年贯穿始终的宣传工作主线。一是做亮主题宣传。按照市委宣传部统一安排,持续开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重大主题宣传,通过广播、电视及华山网、渭水之南手机客户端等栏目平台聚合发声,播发各类融媒作品200余条。二是做好氛围营造。各栏目依据自身特点,先后开设《华彩渭南》《春天里的渭南》《双减看渭南》《金融走基层》《农村人居环境周报告》《乡镇为民办实事》等专栏或系列宣传,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三是主动选题策划。在华山网和渭水之南客户端推出“喜迎党的二十大图说渭南变化”系列摄影报道,通过新旧照片对比的方式,展现渭南近年来在城市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的喜人变化。2.紧扣主题,巩固壮大主流舆论我台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主阵地作用,围绕市党代会、市“两会”、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粮食安全、工业倍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重点工作,强化内容建设,创新表现形式,拓宽传播渠道,在广播、电视、新媒体端开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高举旗帜响应号召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五年华章》《抓项目谱新篇勇超越》《创建文明城渭南在行动》等30多个专栏,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有力开展鼓呼助力。3.把握导向,做好建设性舆论监督《东秦百姓》《环境热线》等栏目围绕全市重点工作,先后就“文明创建”“教育双减”等工作进行跟踪报道,为解决群众关注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助力发声。此外,根据市上统一安排,按照国家人居环境五年整治行动规划,累计出动三批31人次,高标准完成一季度人居环境暗访调查片,推动了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百姓问政》栏目创新节目形式,加大问政频次,强化网络问政力度,开展专题问政5期,共采集、制作、督办网络问政160多条,相关单位回复率达90%以上,切实解决了市民反映的问题。4.强化统筹,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工作8月份,按照市委宣传部统一部署,我台第一时间启动“战时”编排,全天候聚焦疫情防控,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准确报道疫情动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据统计,抗疫宣传最紧张的10天内,全台总发稿量3000余条,自采编辑播发稿件801条,总点击量4371万次,5万+以上稿件138条,新媒体各端口都实现了几何级爆发式增长。《这些照片让渭南人泪目!》《这样的渭南你爱了吗?》《定格!渭南抗疫最美瞬间》等一大批暖心“爆款”频频刷屏,为我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温暖民心、凝聚人心、增强信心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二、取得社会效益情况(一)外宣实现“六连冠”广播、电视、新媒体全年在省台总发稿1225条,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稿176条,位居全省第一。其中,在央视《新闻联播》发稿10条,在《陕西新闻联播》发稿270条,总体超出第二名1000多分,外宣实现“六连冠”。(二)“学习强国”渭南学习平台发稿稳居全省第二“学习强国”渭南学习平台在创新理论宣讲、队伍建设和平台推广等各项工作均迈上了新台阶。截至目前,累计发稿10400余篇,被陕西学习平台采用3100余篇,被总平台采用370余篇,中省平台发稿均位列全省地市级平台第二名;总订阅数1045万,总浏览量6.7亿人次,浏览量在全国176个上线地市平台中位列第28名。争先创优成绩突出一年来,我台有1人当选为省、市两级党代表,6人当选为市政协委员,1人被评为2021年度“陕西省优秀新闻工作者”。广播中心获2022年“陕西省五一巾帼标兵岗”荣誉称号。在作品创优方面,41件作品分别获得中省市各类奖项。电视消息《我用“北斗”来种地》以小切口展现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大主题,荣获陕西新闻奖一等奖,并入围中国新闻奖。(四)大号培育成效显著东秦百姓抖音号粉丝量已突破258万,月播放量达3亿,继续稳居渭南地区官方抖音第一大号。全年共发布各类短视频4000多条,原创短视频近2000条,千万加、百万加的爆款短视频层出不穷。目前已开始视频带货,助力运营,初步实现流量变现。目前,全台共有30个微信、微博、抖音、头条等组成的新媒体传播矩阵,总粉丝量765万,月均访问量达8亿。(五)《仓颉传奇》动画片项目进展顺利2022年9月,《仓颉传奇》动画片项目入选国家广电总局2022年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网络动画片)重点扶持项目。截至目前,《仓颉传奇》动画片全部10集的中期制作已全部完成,完成前5集的成片制作。(六)制作完成系列微广播剧《渭南人大代表风采》由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和我台联合策划出品的35集系列微广播剧《渭南人大代表风采》,今年在学习强国渭南学习平台、喜马拉雅、蜻蜓FM、华山网、渭水之南以及渭南综合广播、交通广播等平台相继播出。3月31日,该剧再次被学习强国全国总平台“时代心声”专栏置顶推荐。同时,配套作品集《人大代表为人民》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内容供给侧改革不深,平台影响力不足;二是媒体融合有待加强,还未完成向新型主流媒体的转型;三是管理方面还需更加优化,干部职工潜能需进一步激发。(二)整改措施。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把新闻宣传工作置于全市的全局当中去思考和谋划,生产出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有质量、有温度的作品,吸引受众的关注,增强平台的影响力;二是按照中省市的安排部署,加大对市级媒体融合的调研,形成有效的落地方案,加快完成向新型主流媒体的转型;三是抓好考核管理,激发干事动能。科学制定考核方案,注重劳动公平,激发工作效能,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形成以实绩论英雄的正向激励机制,让一切工作、各项成绩经得起实践、职工和历史的检验。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聚焦主责主业,提升舆论引导能力一是进一步夯实宣传工作委员会的职能。形成常态化的会议联动机制,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统筹部署好重点宣传报道;二是锚定精品力作,拓展传播渠道。围绕时代主题,讲好渭南故事,“内容为王”永不过时,传播渠道一定要紧跟时代,要通过立体化、多角度、全平台融媒传播,营造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浓厚氛围。(二)摒弃广告思维,用平台理念推进全域经营互联网思维核心即用户思维,此思维导引下的传统媒体是舆论的高地、服务的枢纽、资源的磁场。现在的新媒体产品根据消费者的定制需求进行生产,由大众化走向定制化。在主力军挺进主战场的全媒体布局下,利用广告获利只是单向循环链条。运用全网平台资源将用户聚集在一起,整合政府、社会资源,线上、线下资源;在市场思维和逻辑下建立动态信息平台,结合媒体+政务、媒体+社区、媒体+公益、媒体+健康、媒体+教育、媒体+婚恋等产业项目,深度对接市场需求。(三)补强事业建设,优化技术支撑一是尽快完成“渭水之南”客户端的迭代升级工作,打造成一款媒体资源深度融合、汇聚智慧城市总入口的客户端;二是要加快推进14楼播出系统IP化升级改造项目;三是计划更新新闻制作网,满足大家目前的使用需要。(四)积极开拓探索,做大做强产业一是继续在少儿口才培训这块“长板”产业上发力,更多更优更快的占领少儿培训市场,为我们台上的产业发展树立一面旗帜。二是做优《仓颉传奇》这个动画项目,逐步布局影视投资等与台上主营业务相关的领域,扩大产业规模,培育新的发展增长极。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