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渭南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统筹规划、规范指导、协调监督全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统筹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工作,推进创业促就业宣传和培训指导工作,开展社区就业及“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 | |
住所 | 渭南市朝阳大街中段人力资源市场 | |
法定代表人 | 杜文杰 | |
开办资金 | 21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渭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2万元 | 6.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下,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一、总体业务开展情况:(一)劳动力资源开发工作方面:一是扎实有效开展“春风行动”及“点对点”服务。组织开展节后返岗复工和外出务工人员“点对点”输转欢送活动。活动当天有30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安全有序返岗。整个“春风行动”期间,全市共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12场次,提供岗位信息7.7万个。开展点对点输送261车次10700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8.33万人,创造经济收入228.59亿元。支持219家规模以上重点企业复工复产,解决7815个企业用工需求。二是投入疫情防控,做好来(返)渭人员排查。去年以来,我们一手抓外防输入,一手抓就业服务保障,按照市应疫指挥部决策部署。及时成立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来(返)渭人员摸排工作专班,组织统计摸排我市在高、中风险区人员情况。全市共排查省外务工人员253069人,省内重点地区返渭人员84981人,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决策需要提供了有效数据支撑。三是支持复工复产,建立企业用工保障调度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全市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用工保障“1233”调度机制,有效保障了全市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的用工需求,对全市经济发展及稳就业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该项制度的建立落实,得到了中省各级的推广宣传,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批示肯定。(二)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方面:一是承办组织全省创业大赛。2022年,我市积极申请承办省级创业创新大赛。此次大赛,吸引了全市100个项目报名参赛,17个项目进入省级大赛,6个项目进入省级决赛,5个项目进入国家级复赛。分别取得排名靠前的好成绩,充分展示了我市创业创新工作成绩,办出了渭南水平。二是健全完善创业培训工作机制。落实创业培训机构备案制度,全年审核创业培训机构24家。全年组织创业培训2502人。抓好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我市有创业培训师资141人,活跃在教学一线的50人,全市共有市县两级创业指导专家203名,全方位支持创业服务工作需求。三是开展创业创新标杆评选引领创业发展。在全市开展返乡入乡在乡创业创新标杆(带头人)评选活动。评选活动启动以来,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投票访问量1092万,投票总数503万。评选出创业标杆10人,带头人10人,创业之星38人。四是推动返乡创业基地园区建设提效升级。开展了创建省、市级返乡创业园区活动,搭建“一站式”的政府服务平台。全市已新建12家返乡创业园区。其中,省级5个,市级8个,镇级标准化创业中心116个,新争创建省级创业孵化基地2家,创业促就业工作成效显著。(三)劳务品牌创建及就业援助工作方面:一是劳务品牌创建成果丰硕。2022年,市委、市政府把“渭字号”劳务品牌打造确定为全市的“创亮点”工作之一重点推进。及时组织召开了全市“劳务品牌建设培训研讨暨推进会”,邀请省级专家围绕我市劳务品牌建设进行座谈交流,印发了《关于举办渭南市首届劳务品牌选拔赛预通知》,制定了“渭南市首届劳务品牌大赛实施方案及评审标准”,组织召开了市级劳务品牌评审会,从中选出20个向全省推荐入库,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二是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帮扶扎实有效。组织“就业援助专项行动”,开展就业援助重点数据周调度制度,全年完成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028人,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00.56%。失业人员再就业1.8万人,占预定任务的112.5%,超额完成了预定任务。三是稳增长稳就业工作扎实有效。建立全市稳增长、稳就业工作“周调度、月讲评、季通报”的工作机制。经过共同努力,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等各项省考核指标全面完成。(四)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方面:一是就业援助“暖心活动”惠民心。开展了全市就业援助“暖心活动”暨苏陕劳务协作镇江——渭南专场招聘会启动仪式,召开了镇江市、渭南市劳务协作座谈会,举办了苏陕协作专场招聘会,持续做好苏陕帮扶和脱贫劳动力就业帮扶。二是家政服务劳务对接促就业。开展了家政服务业聚焦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与福州市开展劳务协作,建立福州都市圈劳务协作渭南基地。全年开展家政培训105期,培训各类家政服务人员4952人,开展了“树标杆、创示范”活动,创建13个家政服务品牌,认定23家就业帮扶基地,全市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达1.23万人。三是青年见习工作持续发展。全年新认定就业见习基地4家,推荐失业青年和未就业群体等就业见习人员56人,拨付就业见习单位补助资金21.84万元,落实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8家共计63人。二、取得的社会效益:2022年以来,经过全市劳动就业服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努力,克服了疫情对劳动就业服务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效贯彻落实了中省市稳就业一系列决策部署及稳企稳岗稳就业各项政策措施,突出抓好政策、活动、服务的细化落实工作,多措并举打好稳就业保就业“组合拳”,确保了全市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多次被市委、市政府及人社局领导充分肯定。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2022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劳动就业服务工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创新潜力和意识有待进一步培育和提升;二是与繁重的工作任务相比,人员力量不足的矛盾尤为显现。工作进展不平衡,总体工作层面存在不细不实不精的问题等等。针对上述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要紧紧围绕市委“三个年”部署要求,强化责任担当,积极奋发作为,着力提高驾驭工作全局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实现各项工作高点定位,高点起步。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的学习教育,努力提升干部职工的能力素质,做到了规范管理,高效服务,工作实现高质量、高效益。三要进一步理清思路、精准发力、努力实现追赶超越。确保全面完成2023年劳动就业、创业各项工作任务,推动劳动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上档次、上水平。四、下一步工作设想2023年,要具体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抓好各项创业平台载体建设,助推创业促就业工作提量增效;二是进一步加强就业援助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就业援助工作机制,做好就业帮扶困难人员再就业。推动全市零工市场建设有序开展;三是开展多元化劳务交流与协作,加大特色劳务品牌培育培育创建,拓展提升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层次水平;四是按照市委及局党组“作风建设专项行动”要求,统筹推进干部职工作风素质建设,踔厉奋发、攻坚克难、再创佳绩,为稳定全市就业形势做出新贡献。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