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勉县职业教育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培养(中职、中专)学历技术应用人才 | |
住所 | 勉县城南绿缘路西段 | |
法定代表人 | 廖晓斌 | |
开办资金 | 8374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勉县教育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161.87万元 | 5154.2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9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办理变更登记事项1次:5月10日办理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由原法定代表人王宽宏变更为现法定代表人廖晓斌。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我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教体局的关心重视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积极规范开展业务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业务工作开展情况公示如下。一、2022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一是申报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建设项目资金260万元,目前第一批资金100万元用于购买教学设备,已进入实施阶段,第二批资金160万元用于学生公寓楼改造,计划2023年暑期实施。2022年3月学校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式单位。2.教学工作有序推进。按计划顺利完成26个教学班教学任务。积极开展“以赛促教”活动。全年,学校共组织2名教师参加市、县级教学能手比赛,1名教师荣获市级教学能手称号,1名教师荣获县级教学能手称号。组织4名教师参加市级“天汉好课堂公开课展示活动”,1名教师获得一等奖,3名教师获得二等奖;“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在现有试点专业的基础上,新增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数字影像试点院校,全年共完成22名学生中级职业资格等级考评工作。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优秀教师团队。全年共选派19名教师参加2022年度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和省级项目线上、线下培训。安排5名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三是组织8名教师通过了专业技能等级资格认证考试。4.创新招生模式,扩大办学规模。学校通过创新招生模式,加大宣传力度,精心制定招生方案,抢抓机遇,全年完成中职招生460人,创历年新高。5.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办学活力。学校与四川八依教育集团合作共建烹饪专业;与西安宏道教育科技公司联办应急救援(消防)专业,由企业投资实训设备、选派专业课师资、解决学生岗位实习及就业,双方共同招生、共同管理,优势互补,截止目前联办专业学生已达180人,办学效果初显成效。在与汉中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的基础上,又与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签署了“3+3”模式联合办学协议。6.开展技能培训,服务乡村振兴。全年共计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劳动力转移、人人技能等各级各类培训2078人次。学校与西安宏驰安防责任有限公司合作,面向社会开展低压电工、高压电工、非煤矿山等专业技能鉴定400余人。经汉中市人社局职业技能等级鉴定指导中心批准我校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面向社会和本校应届毕业生,开展车工、汽车维修工、电工、中式烹调师、钳工、保育师等工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目前已完成2个批次共计58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及职业等级考评师资队伍建设,建成由企业高级工和高级技师组成的20人考评人员团队。7.加强学生教育,强化安全管理。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安全,一手抓德育,力求把每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今年学校共开展以交通安全、假期安全、防电信诈骗安全、防溺水安全、预防校园欺凌等为主题的安全专题教育活动18次,开展疫情防控、法制报告会、防灾减灾应急演练、禁毒宣传进万家等专题讲座8次。8.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学校特色内涵。在县教体局组织的“春芽杯”艺术作品征集活动,我校共报送35件作品,其中4件作品入围省级参评。组织全校学生开展以“喜迎二十大筑梦向未来”为主题庆祝新中国成立73周年书画、黑板报和歌咏比赛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职业教育进社区服务活动,以此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学校组织50多名学生,到勉县爱心老年公寓开展“关爱老人志愿服务”活动,利用职业教育活动周组织汽修专业学生面向社会帮群众义务维修车辆,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9.精准帮扶精准施策,提升资助育人成效。学校73名教师共结对帮扶154名留守青少年以及问题学生。学校教师和全校197名脱贫户学生进行结对帮扶,多次深入到脱贫户学生家中开展大家访活动。在教育扶贫中,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发放,保证学生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全部发放到位。10.持续开展包村帮扶工作。今年,学校组织教职工利用课余时间入户,开展帮扶工作,扎实开展“大干六十天、冲刺全年优”工作,围绕“三落实”和“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因户施策,因人帮扶,及时掌握脱贫户信息,加强帮扶工作监测,确保脱贫稳定性,帮扶工作取得实效。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1.改革办学模式,新增设职普融通班,拓展升学渠道,提高了办学吸引力。2.优化内部管理,实施年级组管理同功能部室条块管理、专业管理和教研组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推进精细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能。3.加大项目建设,积极申报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建设项目资金100万元,用于购买教学设备和维修更换存在安全隐患的陈旧设施,改善了办学条件,优化了校园环境,2022年我校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式单位。4.扩大社会培训,全年共计完成各级各类短期培训2078人次,共面向社会和本校应届毕业生,开展车工、汽车维修工、电工等工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58人次,提升了对外影响力。5.创新招生模式。全年完成中职招生460人,创历年新高。6.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年共有5名学生获得县级表彰奖励,367名学生获得校级表彰奖励。21级计算机1班蹇正言同学获得6000元的国家奖学金。狠抓单招对口升学。全年学校共组织173学生参加高职院校分类招生考试和职教高考工作,2人考入本科院校,155人升入专科院校,19名学生成功升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就读。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打造优秀教师团队,2022年我校1名荣获全省班主任能力比赛二等奖,1名荣获市级教学能手称号,祝瑞老师荣获县级教学能手称号。4名教师参加市级“天汉好课堂公开课展示活动”,1名获得一等奖,3位老师均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1名教师被评为县级校园安全先进个人,4名教师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共选派19名教师参加2022年度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和省级项目线上、线下培训。安排5名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组织8名教师通过了专业技能等级资格认证考试。8.精准帮扶精准资助落实到位。全年,学校享受免学费资助人数896人落实金额134.8万元;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人数633人落实金额100.5万元,发放国家奖学金1人落实资金0.6万元,确保了在我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子女不因贫困而辍学。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问题(1)办学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校园面积、办学经费不足等问题制约着学校快速发展。(2)现代职业教育的管理机制体制不活,教育观念陈旧。部分学生纪律观念、学习主动性较差,自我约束能力不强。针对这些学生我们在管理、教育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探索有效的教育手段。(3)招生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相关政策社会面普及不广,社会舆论没有形成。(4)部分教师责任意识、竞争意识不强,对工作存有应付的现象。2.整改措施(1)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积极申报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建设项目资金,用于更新和完善校内设施,改善校园环境。(2)加大学生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探索有效的教育手段。(3)加大招生力度。利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创新招生模式,精心制定招生方案,成立招生团队,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扩大社会知晓率。(4)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责任意识。通过各级各类培训、校本研修、师徒结对等形式,坚持对教师进行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素养和文化知识素养。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我们将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创新工作机制,加深校企融合、校校合作办学,不断提升学校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使学校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声誉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2.结合新政策,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不断调整招生工作机制。2023年计划完成中职招生600人以上,不断扩大办学规模。3.强化德育教育、安全保卫和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及时解决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不断提高学校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不断开拓新思路,使每项工作落到实处,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全年安全无事故发生,师生健康平安。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加大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力度,通过各级各类培训、校本研修、师徒结对等形式,改善师资结构,以建设一支“师德好、业务精”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坚持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素养和文化知识素养,建立专业课教师定期参加企业实践的制度,开展有学校特色的校本培训,确保“双师型”教师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让教师获得可持续提升。5.提升学校管理的制度化、人文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进度;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潜力的培养。6.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改善学校数字校园平台及资源库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车间改造、专业机房建设、电子阅览室升级、图书购买、基础设施建设等。7.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开发新专业,调整改革老旧专业,做大做强示范专业,以专业品牌支撑学校品牌。8.积极加快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手段的整体改革,形成优质高效的创新教学模式。稳步推进“1+X”证书试点工作和弹性学分制教学,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充分发挥学校建成职业技能等级鉴定站的作用,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9.充分利用培训基地作用,按照“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多样、培训人员扩大、培训效益良好”的标准发挥好社会培训功能。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