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市汉台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退役军人提供服务保障。协助做好政策宣传、教育培训、权益维护、和退役军人行政关系、组织关系、供给关系转接、档案移交等工作;负责信息平台维护和数据更新管理;组织退役军人参加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指导镇(街道)、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工作。 | |
住所 | 汉中市汉台区东新街社区服务中心4楼 | |
法定代表人 | 吴建军 | |
开办资金 | 1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汉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0万元 | 3.0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在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正确指导下,按照汉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服务机构体系化、服务手段信息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服务管理规范化、服务模式多元化、服务保障亲情化“六化”建设目标,进一步深化“三基”建设,推进示范创建,施行“四清楚”闭环工作机制,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和保障制度。一、2022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继续深化基层基础建设。一是建好工作阵地。严格按照《陕西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设与工作规范实施细则(试行)》要求,完善了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内设机构和人员,在全省进行了服务中心政治文化建设展示。辖区内区、镇(街道)、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均悬挂有牌子,各镇(街道)、村(社区)都设有窗口或工位,工作职责上墙,做到工作有制度、宣传有阵地。部分镇(街道)整合资源,在“民兵之家”加挂“退役军人之家”铭牌,在司法所加挂“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工作站”铭牌,各村(社区)公示有法律服务工作站联系电话,建立起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法律援助通道。同时创新成立了汉中市环境卫生管理处退役军人服务站。二是落实人员配备。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核定8名事业编制全部到岗。15个镇(街道)都确定了1名副科级领导分管退役军人事务工作,任命有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落实了2-3名专兼职工作人员。222个村(社区)明确了党支部书记(主任)兼任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确定了具体工作人员。截至目前,全区共有退役军人事务工作人员471人。(二)标杆(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创建有序推进。2022年,为了推动全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确保按照省、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要求在2022年底前全区所有镇(街道)和部分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完成示范创建工作任务,组织各镇(街道)及部分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观摩学习勉县金泉镇、周家山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和汉台区人民路社区、白渡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先进工作经验。根据退役军人事务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分级验收工作的通知》精神,采取措施积极推进示范型、标杆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创建,并按照全国乡镇(街道)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验收评分标准和陕西省标杆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验收评分标准,督导检查验收创建工作,有效促进了示范型和标杆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创建工作达标。以奖代补、精心打造的8个标杆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各具特色、亮点突出。北关街道办事处人民路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推行的“网格化+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模式入选中央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党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机构示范工作法优选”最终评选。北关街道办事处白渡社区退役军人“积分制考核服务管理退役军人”工作法得到省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充分肯定。中山街道办事处建国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探索“社会服务退役军人、退役军人服务社会”双向联动服务工作制度。鑫源街道办事处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落细落实,建立了“逢节必访、遇事探访、定期拜访”和退役军人信访问题联防联控预警机制,变“上访”为“下访”,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服务。汉中路街道办事处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加强对退役军人党员教育管理,在急难险重工作中发挥退役军人志愿者队伍领头羊、突击队作用等。同时,其他11个镇(街道)和25个300名退役军人以上村(社区)创建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有序推进,按时创建完成。标杆是榜样、学习有示范,全区退役军人基层服务站比学赶帮超的良性工作机制氛围正在形成,有效促进了我区退役军人基层服务站建设高质量发展。(三)常态化联系服务退役军人。一是建立常态化联系服务对象工作机制,指导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常态化做好立功庆送喜报、光荣牌悬挂、入伍退役及返乡报到工作,落实好“四尊崇”“五关爱”“九必访”要求。全区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所有人员(包括服务站工作人员)和各镇(街道办事处)科级领导干部,每人至少联系2名功臣模范、烈士遗属、伤残人员、特困退役军人等。将重点优抚对象、特困退役军人、参战参核人员、“三属”和信访矛盾突出人员列为常态化联系对象,明确联系责任,及时掌握他们的动态,协助解决困难、化解矛盾。对年龄偏大、行动不便、鳏寡孤独的退役军人要提高联系频次,推行上门服务、预约办理和全程代办。目前我区共有结对帮扶干部403人,结对联系服务对象70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3人。二是建立常态化督导检查机制,局党组成员和服务中心主任5名领导实行分片责任制,每人联系3个镇(办),对“三基建设”、“思想政治工作”进展情况不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四)做好退役军人群体和重点对象稳定。一是施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坚持对辖区内的矛盾隐患进行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排查。按照分片包抓责任,对分管领域的重点稳控群体和可能引发信访问题的不稳定因素进行全面深入地排查摸底,实行不定时排查制度,通过排查,在镇办设立退役军人信息联络员,及时掌握矛盾纠纷的信息,确保发现得早,化解得了,稳控得住。二是完善领导干部阅信、接访、包案和责任追究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健全完善了“局长负总责、分管具体负责、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股室和局属单位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做到了首办责任落实到位,办理环节记录清晰,办理结果反馈及时。三是依法维护群众权益和信访秩序。坚持依法依规协调处理群众诉求,树立合理合法诉求得到妥善解决、不合理不合法信访诉求加强信访法制宣传教育,引导信访群众正确行使权利,依法反映合理性诉求。坚持依法处置涉访违法行为,坚决防止以闹求解决、以访谋私利、无理缠访闹访等现象发生,维护正常信访秩序。四是成立退役军人法律援助中心,畅通诉讼渠道,进一步增强对退役军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五)深入开展节日慰问。在“八一”“春节”等节点时间召开现役军人家属座谈会、退役军人代表座谈会,动员区、镇(街道)和村(社区)各级干部走访现役军人家庭、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对重点对象和困难人员进行慰问。对特别困难的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区、镇(街道)按照程序核查、申报、研究,坚持“应帮尽帮,关爱叠加”工作理念,通过优抚结余资金“解三难”临时救助或“退役军人关爱基金”援助,帮助解决困难。同时,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镇(街道),积极为退役军人协调解决公租房和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一是“对象清”。理清服务对象类型,掌握服务对象情况,全面建档立卡。采用“网格化+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模式,将全区30017名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全部纳入已建成的630个网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退役军人“一人一档”、重点对象信息台账,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心中有数。二是“任务清”。明确区、镇(街道)、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工作任务,强化包联责任,制定分片包抓全覆盖工作制度,落实就业安置、优待褒扬、权益维护和服务保障责任,将各项工作具体化、精细化,统筹推进退役军人各项工作扎实、高效推进。三是“责任清”。建立工作责任机制,落细层级责任。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了“四清楚”闭环工作机制领导小组,由局机关4名党组成员和下属单位3名负责人分片包抓联系15个镇(办)的具体工作。各镇(办)、村(社区)明确分工、夯实责任,形成上下联动、相互配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四是“核查清”。建立核查工作机制,加强情况反馈报告,强化社会有效监督,创新运用本级自查、阶段巡查、来信来访追踪查等方式,核查服务退役军人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对退役军人医疗、住房、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及时协调帮助解决。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业务能力水平优待进一步提升。退役军人保障法出台后,对新形势、新要求的把握还不十分准备,就如何做好退役军人合法权益法制化、制度化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服务场所未达到上级要求。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要求,服务中心办公场所要达到600平方米以上,受我区办公场所条件限制,目前中心和局机关合属办公,未达到上级有关要求。三是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建成以来,一直未兑付开办资金,所有办公设备、用品和经费开支均为局机关统一支出。2、整改措施。一是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努力提升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知识精、工作能力强、办事效率高的服务保障型队伍。二是积极向区级部门单位反映,逐步解决办公场所等未达到上级标准的问题。三是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四、2023年工作思路。一是加强对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组织学习《退役军人保障法》和涉及退役军人优抚安置的政策法规。将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学习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拓展知识面,熟练复杂问题处理方法,做到学有思、思有行、行有效,全面提升系统干部理论素养和服务退役军人的能力。二是不断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体系。用好“四清楚一联动”闭环工作机制,做实、做细、常态化联系服务对象工作,继续以示范为引领,全方位多层次提升退役军人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三是强化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伍作用。依托退役军人服务站,建立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实行分级管理,打造一批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品牌,发挥其在应急抢险、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医疗救援等任务中的积极作用。四是落细常态化联系工作机制。突出效果导向,落实好“全覆盖”联系,聚焦问题解决、结合线上线下、加大走访频次、加强联系沟通、积极帮扶解困,做好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信息系统填报,实现联系服务规范化。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