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武功县人民医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 | |
住所 | 武功县普集镇双拥路 | |
法定代表人 | 刘源 | |
开办资金 | 12813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武功县卫生健康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5258万元 | 1518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武功县人民医院.公益 | 从业人数 52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业务情况(一)同心战疫共筑生命安全线。这一年,一批批武医人在披星戴月逆行奔跑,他们前往海南、上海、宝鸡、咸阳等地支援核酸任务;这一年,一批批武医人冒着严寒酷暑有序高效的完成了218.27万人的核酸采样工作;这一年,面对“乙类乙管”,一批批武医人用实际行动谱写出了武医人勇挑重担、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精神风貌。全院干部职工严格按照“控流行、压高峰、保健康、防重症”的要求上来,有力的应对疫情感染高峰,做到了尽量延峰、有效削峰、平稳渡峰,确保了广大群众得到了有效救治。“阳康体检”方便了新冠病毒感染者‘阳康’后第一时间评估身体机能、全面了解自己身体恢复情况。同时,医院先后出台了《内外科系统结对协作收治新冠感染患者工作方案》等文件,完善医疗专家急诊坐班制度、首诊收治负责制度、每日床位使用情况公布制度等战时工作制度,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全面的支持和依据。(二)狠抓质量建设,夯实立院基础。严格各项医疗核心制度、管理措施、操作规章,加大病历质控和点评力度,以病历书写为抓手规范诊疗行为。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优化质量考核指标,建立实时医疗质量控制模式,对各环节进行实时、动态、有序管理。加强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落实整改。加强手术分级管理,介入、腔镜、麻醉等准入分级管理、抗生素分级管理以及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建设医疗安全防火墙。全面推行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加强医疗技术管理,拓展医疗服务范围。(三)提升护理质量,打造优质服务。一是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三级(质控护士、护士长、护理部)管理体系,坚持执行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质量可追溯机制,确保各项护理质量达到标准要求。二是重点监督护理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加强管理,定期对护理缺陷、护理投诉进行归因分析,从中吸取教训,提出防范和改进措施。三是重点加强对新上岗护士、低年资护士的技术考核。制定出年度护理人员培训考核计划和护士规范化培训计划,采取各种措施认真组织落实。四是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告知程序和沟通技巧,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五是充分发挥临床护理人才的优势,提升护理队伍整体水平和技术能力。坚守防控阵地,筑牢院感防线。加强重点科室、重点人群、重点环节的感染管理,降低院内感染率,减少漏报率。强化感染知识及防护技能的训练,加强全院医护人员手卫生指导。加强职工职业暴露管理,提高医护人员自我防护能力。深入贯彻二十大,引领党建高质量发展。一方面积极发动党员骨干走在前列、干在前头;另一方面严抓党风行风建设,发挥警示作用,双管齐下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医院醒目位置投诉箱、意见登记本,及时追踪整改,转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同时,按照学科发展和党建工作需要,优化支部设置,合理归类,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完善院内患者投诉处理机制,推动医德医风、医技医术的全面提升,有效激活内生动力,形成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共进的良好局面,为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凝聚新动力。(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医院综合能力。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一是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强化专业技术人员“三基三严”培训和考核,并根据专业性质强化考核,提高专业应急能力。二是认真做好在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学习讲座、继续教育和各种学历教育工作。三是培养、望造我院医疗专家和骨干,成为优秀学科带头人。四是不断输入新的血液,充实新生力量,活跃人才梯队。2、加强药品管理。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建立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干预制度、合理使用临床药物的评估措施,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加强药品的使用管理,定期检查,定期通报,加强了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的监控,使药品和医疗费用虚高的现象从源头上得到一定的遏制。所有药品均实行网上采购,及时在平台上勾选、议价我院所需药品,严格核查所有购进药品数量、批号、效期,不合格药品严禁入库。严格麻醉、精神类药品“五专”管理,定期检查,确保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加强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3、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工作。三级医院支援专家定期深入我院义诊、查房、坐诊、指导新业务开展,让我县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医院知名专家的技术服务,也为提高我院医护水平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我院医疗技师骨干积极主动深入乡镇卫生院,给与大力帮扶指导,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4、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强医院医疗网络建立,完善掌上医院微信小程序,私域视界平台,逐步建立HIS、LIS、病案、体检、物资、设备与固定物资、医保接口数据传输等信息管理系统,完成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管理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以病人为中心、以电子病历为轴线的内部医疗数据和运行病历质量控制管理,完成物价、用药、用血、检验。5、加强门急诊管理,提升公共事件应急能力。一是加强急诊急救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二是落实首诊负责制,提高急诊科能力,120急救车辆配备车载心电图机、呼吸机、心电除颤监护仪一体机,做到专业设置、抢救设备设施齐备、完好,急诊会诊迅速到位;三是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管理,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进一步加强专科建设,对内、外、妇科门诊严格实行规范管理。完善、规范三大中心建设,优化服务流程,落实便民设施,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救治能力6、严抓安全生产。狠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明确各科室管理人员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明确责任目标和任务,发现隐患及时上报处理,做到安全责任无盲区、管理无死角。加大人员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开展全院停电、停水、电梯救援应急演练,提高全院处置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7、继续落实平安医院创建任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教育,严格落实医院安全工作管理责任制。在重点关注医疗安全的同时,全面抓好药品、消防、设备、车辆和财物等安全工作。积极开展安全督导检查,预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医院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七)加强医院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就诊环境。以创建省级城市为抓手,美化院内环境,完善医院宣传标语和图标,提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医院文化精神,并积极利用电视、微信、抖音等新闻媒体的影响力,主题活动日、下乡义诊等活动,大力宣传便民惠民医疗政策,医院医疗技术力量、优质专科、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全院职工的良好精神风貌,让群众真正了解、认识和认同医院的业务实力和真实面貌。同时,开展文明服务活动,要求医护人员,尤其窗口人员在工作中自觉使用温馨语言,把医院文化精髓贯穿和体现到平时工作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语气和笑容中去,让就诊病人消除陌生感和紧张感。同时,丰富志愿服务形式,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协助患者就医、维持就诊秩序、开展健康教育等。二、取得社会经济效益。截止2022年12月31日,全院业务收入22072万元,比去年增长了5234万元,增长率为31.08%,其中医疗收入15769万元,比去年增长了3829万元,增长率为32.07%;其他收入202万元,财政补助收入4505万元,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为31.6%;门诊人均次费用为232.06元;住院人均次费用为5683.82元;全年门急诊接诊168413人次,比去年增长了3.59%;住院病人20916人次,比去年增长了11.29%;病床使用率63.4%;病人平均住院日8.7天;住院手术4442台次,比去年增长了14%;正常分娩403人次。2022年医保门诊刷卡18116人次,比上一年度增长了5705人次,增长率为45.97%;收住医保病人2306人次,比上一年度增长了830人次,增长率为56.23%;医药总费用12819760.13元,比上一年度增长了5731134.13元,增长率为80.85%。2022年收住城乡居民病人16268人次,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376人,增长率为9.24%,报销金额59006039.69元,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9191277.34元,增长率为48.2%。三、存在问题:1、人才匮乏编制不足,医护人员年龄偏大,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缺乏,现有人才的学历、专业和职称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青年技术骨干人才缺乏,中医药人员偏少。2、部分科室学习风气不足,缺乏技术创新及论文撰写,新业务开展较少。3、科室个别同志仍存在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四、整改措施:1、不断输入“新鲜血液”,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不断优化人才梯队,合理人员配置。2、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在全院上下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热潮。3、加大人员岗位纪律和考核制度,增强人员工作积极性。五、下一年计划:1、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快医院发展的步伐。2、进一步强化管理、理顺机制,深化医院改革。3、进一步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拓展业务范围,打造特色专科。4、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重视人才培养,提高核心竞争力,医院将把培养重点从个别学科带头人,转移到优秀中青年骨干,多方位多途径促进技术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5、进一步抓好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完善医疗服务体系。6、进一步加强整体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职工综合素质。7、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实现管理科学化、现代化。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号:43592005X61043111A1001有效期至2024年3月12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