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咸新区> 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第七学校

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第七学校

发布时间: 2023-05-17 11:39
单位名称 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第七学校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初中义务教育、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初中学历教育,小学学历教育。
住所 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上林街道世纪三路以南、西宝高速以北、丰镐二路以西、丰镐大道以东
法定代表人 张同光
开办资金 1237.92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理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29.24万元 352.4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4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在教育卫体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我校在西咸新区教育体育局的坚定领导下,以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减负提质”这一中心工作,按照名校+“一长多校”和“四个统一”管理模式,进一步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及五项管理,全面推进学科课程建设,构建完善“润心”教育体系,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以党建工作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推动学校发展。始终把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后作业质量和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作为落实“减负提质”的核心任务来抓。牢牢把握课堂教学这一“源头”要素和关键环节;加强作业研究,优化作业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等能力;建构“5+2+X”课后服务模式,多渠道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加强学科课程建设,丰富学校“自然树”课程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全面推进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加强心理健康和卫生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社会效益情况2022年秋季学期,我校810名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其中一年级300人,二年级231人,三年级104人,七年级175人。“课后服务”参与率87.6%。开设第二课堂28个,6个校训队,7个社团课程。“聚焦新课标构建新课堂”第二届教学节活动,共有35位教师参加,有15位教师参加校级决赛。完成“启润心语”校报共两期,校园电视台制作电视节目2期,微信推送137篇,视频号17条。西咸新区第二届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一位老师荣获一等奖;六位老师荣获二三等奖;西咸新区第四届中小学艺术节一位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学校被西咸新区教育体育局评为西咸新区第二批绿色校园。行政干部交流分享会3次。新教师座谈会1次。由家长志愿者参与组成的“护学岗”近200余人次。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1.管理理念前瞻性不足、发展方向不明确。增强工作预见性,正确预见发展趋势,并加以科学干预引导。2.如何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创新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机制需进一步完善。从转变理念开始,从领导开始,建立充满活力、激励创新的教育生态。3.校本课程开发不充分,学校自然树课程体系急需充实完善。加大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强化课程开发培训学习,教师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评价。4.骨干教师数量偏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还需提升。健全教师个人成长档案,为教师提供培训与研修,引导教师反思教学实践;完善教师专业能力评价体系。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健全议事决策制度,以学科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2.强化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方式。3.围绕“爱润生命自然成长”发展主题,不断优化完善“自然树”课程体系和“润心”校园文化建设。4.以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通过自我赋能和借助外力来强化教师队伍。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