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勉县> 勉县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

勉县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5-16 17:16
单位名称 勉县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维护运输市场秩序提供管理保障。道路运输经营许可与资质管理,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资质管理,道路运输经营监督与违章经营处罚,道路运输质量纠纷调解,道路运输行业调查与统计。
住所 勉县和平路262号
法定代表人 黄永辉
开办资金 31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勉县交通运输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6.51万元 76.2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3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业务开展及工作情况(一)运输市场监管1.认真履行道路运输行业“三关一监督”工作职责,依法行政许可,不断完善和规范道路运输车辆“技术档案”和“管理档案”;全年共审验客货运输车辆3965辆,审验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业户810户。2.认真做好机动车维修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工作,不定期检查维修企业经营行为。按照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工作要求,对修理厂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进行重点整治,要求具有喷漆业务的企业对场所进行升级改造。督促一二类维修企业建立废机油管理和处置台账。3.贯彻落实《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确保完成我省驾培机构服务模式改革覆盖率目标任务的通知》精神,加强对驾培行业日常监管,严格实行驾驶员机构计时培训系统。4.加强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安排专人负责做好从业人员诚信考核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基础管理台帐,积极配合市处将从业人员基本信息录入陕西省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5.加强货运源头企业监管。年初分别与9家一、三类治超点、14家维修企业签订治超目标责任书。完善源头科技治超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更新源头治超数据库。严格落实对货源单位、重点区域的日常监管巡查职责,不定期深入企业明察暗访。全年对陕西省运政治超管理平台上的220起“黑名单”、 294起“抄告单”和 3 起异地抄告案件,全部依法处理反馈完毕。6.及时受理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系统转批投诉87起,均在第一时间给予了处理、回复。(二)行业安全生产工作1.落实安全工作责任。(1)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制。年初与县交通局及全县9家“两客一危”运企业签订本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夯实了安全生产工作责任。(2)强化工作落实,制定印发《勉县道路运输安全攻坚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勉县道路运输市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方案》《勉县道路运输行业消防工作方案》《重特大安全事故抢险物资运输应急处置预案》等多份文件,要求各运输企业做好安全事故防范工作。(3)深入开展“十有十没有”平安建设工作。努力健全新时代“十有十没有”平安建设制度、机制,加强工作台账资料管理,不断总结经验做法,提升道路运输行业社会治理能力水平。2.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坚持定期和不定期深入企业、站场抽检安全生产情况,发现问题立即予责令整改,确保安全生产不留死角和盲区。不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约谈企业负责人,提出整改建议和安全管理要求,并督促隐患企业做好了整改工作。二、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我中心制定相关措施,明确重点内容、时段节点及责任分工,努力维护我县道路客运经营秩序,树立行业形象。2.出租汽车行业管理规范有序。认真宣传贯彻我县出租汽车改革政策精神,抓好“服务质量信誉考核”,不断提高行业管理服务水平,大力宣传行业精神文明。3.机动车维修市场发展有序。认真贯彻落实机动车维修管理的各项规定,加快解决维修行业发展中存在的服务不规范、经营不诚信等突出问题。4.驾培市场平稳运营。通过对各驾校的严格监督管理,有效规范了驾校的教学行为,提高了驾培机构的培训质量。5.2022年全县交通运输企业无重大安全事故。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存在的问题:1.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责任重、压力大;2.部分运输企业安全意识淡薄,管理制度不健全。改进措施:1.持续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着力解决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我中心将继续抓好抓实重大节假日、山区班线和恶劣天气的客运安全监管工作;2.我中心将加强对“两客一危”司乘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夯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我县运输市场平稳有序。四、下一步工作思路1.继续加大对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的监管力度,规范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2.抓好安全生产监管和行业稳定,确保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3.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大气污染防治、道路扬尘整治、维修企业危险废弃物整治等各项工作,坚决打赢铁腕治霾蓝天保卫战。4.继续加强出租汽车市场管理,做好出租车驾驶员培训及诚信考核工作。5.继续加强对源头企业超限超载监管工作。6.加强安全宣传,增强全民安全意识。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