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安市> 延安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延安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5-16 15:14
单位名称 延安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教学改革研究;中小学、幼教方法探索;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检查、教学质量、办学水平评估;指导市直中小学和县区教学研究;中小学实验教学管理、检查和指导;勤工俭学安排、检查及校办产业管理;中小学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指导。
住所 延安市宝塔区北关师范路
法定代表人 刘志聪
开办资金 11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教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60.47万元 404.89万元
网上名称 延安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4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在市教育局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开展的主要工作(一)强化政治学习,坚持党对教研工作的全面领导开展了“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大合唱活动,建立了“二十大”精神周周学习、月月分享党建工作机制;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2022年总支书记讲党课2次,召开全体党员会35次,专题民主生活会1次,组织生活会1次。(二)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研员工作水平一是优化队伍,为教研队伍注入新力量。调入省级优秀教学能手1名,3名教研员获得“省级教科研先进个人”称号。二是加强理论学习。2022年,出资6万多元,征订教育教学报刊杂志70余种,配齐了新课标、教材和教辅资料,整理编辑了中省市出台的有关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文件和意见2册,网购买网络学习账号,为广大干部学习和下载专业学术资料提供丰富的资源。三是加强业务培训。全年教研员有20人次外出参加“国培、省培”学习,开展内部新课标解读报告2轮42场。教研员撰写学习笔记人均达3万字以上,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三)加强合作交流,构建多样化教研工作网络一是与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合作共建,携手启动了“端予信息技术提升2.0校本研修班”,延大教授和中心教研员共作专题报告12场,培训活动得到学校和老师的一致好评。二是依托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的师资进一步探索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推进职普教育协同发展。三是深化教科研基地校建设。小教科在教科研实践基地校宝塔区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开展新课标培训3场、主题教研活动22次、听评课75节。(四)提升服务效能,做好基层教师业务培训一是集中培训。全年举办学科集中培训12场,现场参训教师达6000人次,有6次培训采取线下与线上直播的方式开展,线上学习人数达8000多人。二是送教送培。深入县区学校开展送教送培、教学视导服务活动,全年共入校培训40多场次,做示范课75节,听课指导400余节。三是线上培训。向一线老师推送人教社等教材课程研发中心的网上课程,中心启动了学科线上主题培训,有近38000名教师参加了线上学习。四是专项培训。为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开展了课题研究专项辅导13场,培训教师2000多人。(五)搭建交流平台,为优秀教师创造更多出彩机会开展了思政课“大练兵”、班主任基本功展示、精品课大赛等6项大型竞赛,从不同领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400多人次被推荐参加省级竞赛或获得市级荣誉称号。(六)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科研力。2022年,中心对课题研究工作提出了“四要”原则,先后组织省市级课题立项评审、结题鉴定等大型活动6次。2022年通过评审,立项市级规划课题392项、微型课题1095项,87项省级课题获批立项(其中市教研中心立项3项),立项率比去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共有328项市级规划课题和723项微型课题顺利结题,24项省级规划课题通过评审结题。(七)坚定政治方向,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坚定政治方向,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延安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延安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于5月31日组织召开了延安市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座谈会,并组建了延安市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学科中心组。(八)改善办公条件,优化机构设置,创造良好工作环境配齐了教研员办公电脑和业务笔记本,更换了会议室桌椅、办公室窗户、供暖锅炉,基础设施和办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教研工作环境得到全面优化。申请智慧教育建设项目“互联网+教科研中心”分项目,远程录播教室、网络直播平台基本建成,教育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步伐加快,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研。。(九)获奖受聘情况中心总支委员会被市教育局评为“优秀党支部”;有10人获得市级及以上奖励,3名荣获省级教科研先进个人,1名选入省级高考专家库成员;教研员有8篇论文在市级以上期刊发表;有45人次被省、市、县、校聘为指导专家称号。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一是社会效益。中心组织开展集中培训、送教送培、线上研修、专项培训、区域大教研等活动,效果好,影响大,受益教师多达3万余人,大大提升了社会的认可度和影响力。二是经济效益。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全年争取资金150多万,更换了会议室桌椅、办公室窗户,建设了远程录播教室、网络直播平台,全面优化了中心办公环境,加快了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三、存在问题在总结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发现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中心专业技术岗位和业务管理岗位设置问题,影响了教研管理的精细化和教研员工作的积极性;二是教研员配备不齐,限制了艺体劳和综合实践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三是“三个课堂”“新课标新教材培训”的推动进程还需加快。四、整改措施及下步打算针对以上存在问题,采取以下整改措施及下步打算:一是继续协调专业技术岗位和业务管理岗位设置问题,增进教研工作精细化管理,调动教研员工作的积极性;二是继续协调解决教研员结构性短缺问题;三是用好多功能录播室,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研活动,提升信息化教研水平;四是争取“国培”“省培”等高规格培训,全面提升教研员业务水平;五是进一步加大“学科教研共同体”“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全力全面推进开展全市“学科+”大教研活动;六是创建“使用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中小学学科教研实践基地,加强新课标新教法以及学科融合的实践研究;七是进一步做好“双减”教研大指导和“三个课堂”建设工作,助力义务教育实现减负提质;八是进一步加强学习,积极开展义务教育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的培训工作;九是积极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培训,推动我市新高考改革落地见效;十是加强省市县教研机构一体化管理,进一步推动“五育”融创教育体系建设。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