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勉县文化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指导与辅导培训,参与举办各类群众文化艺术活动。 | |
住所 | 勉县三国尊城二楼 | |
法定代表人 | 张弦 | |
开办资金 | 20.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勉县文化和旅游局(勉县文物广电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03.79万元 | 505.9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涉及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2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2022年勉县文化馆常设免费开放项目主要包含场地使用、书画展览、非遗展览和艺术辅导及声乐、器乐、舞蹈、朗诵、书画培训等。通过网上预约、错峰开放等方式,有序实施免费开放工作,年到馆1万余人次。录制专场文艺展演8场次,65个节目。(一)2022年数字文化工作1.利用馆内公众号、抖音等发布信息239期,其中在国家级媒体平台发布信息发布5期,省级媒体平台发布48期,市级媒体平台发布5期,共计浏览量达4万人次。2.开展了2022年数字化建设项目,与制作方华邦星锐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对接完成了2022年陕西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基层全民艺术普及提质增效项目》的项目设计,通过了各级资料审核,完成了既定程序。扎实推进项目进展,邀请我县知名的艺术人才张立平、崔建斌、陈雨、姬大利、邓雨可老师录制课程24节,与制作方衔接完成方案项目,订场馆拍摄10个、非遗文创产品照片拍摄63种315张、直录播活动3场、专题片1个。(二)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情况1.开展群众文化线上活动共计33期,共计服务6800人次。其中“同心抗疫迎新年”系列活动共3项;“喜迎新春”系列活动共11期;拍摄,制作勉县文化馆分馆阵地视频并进行展播共10期;开展“以舞献礼”迎国庆视频展播系列活动7期;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线上系列活动共2期。2.开展群众文化线下活动共计70余次,服务6万余人,其中“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演出2场、展览6场;组织和参与文艺活动演出4场、展览2场;开展“文化惠民走基层”系列活动演出7场、培训1场、展览10场;开展关爱“特殊群体”文化活动4场,包含走进武警中队、消防大队、特殊学校等。(三)全民艺术普及公益课堂开展情况2022年4月19日新馆开馆以来,勉县文化馆开展了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模式,更加有效的提升了全民艺术普及。开展了线上“邀你一起学才艺”公益课堂培训77期,服务8000人次。线下公益培训活动300次,服务人次达9560人次,其中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为主,举办了①【公益课堂】旱莲花手工制作培训班;②春季公益培训9个项目,11个班级;③暑期青少年公益培训8个项目,9个班级;④秋季公益培训8个项目,9班级。(四)其他文化活动1.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筹备开展各类大型活动如最美油菜花海旅游节文艺演出活动、汉文化大讲堂活动等,配合教体系统开展青少年精神文化素养提升活动。邀请各类学校走进文化馆增进文教合作,开展了各类青少年文化活动,共开展免费参观学习活动6项。其中党校中青班学员、勉阳镇初级中学师生、勉县智慧树幼儿园师生、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师生、西安工业大学“指尖追梦,手留余香”暑期社会实践队、勉县潮庭训练营相继来我馆参观学习。西安工业大学、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与我馆签订了馆校共建协议,在我馆成立了社会实践基地。2.开展馆际交流活动,2022年2月17日咸阳市群众艺术馆馆开展了馆际交流活动,汉中市群艺馆副馆长高全主持了交流座谈。咸阳市群艺馆、汉中市群艺馆领导及职工与我馆全体职工参加了座谈交流,重点就非遗藏品的收藏保护、陈列展览、非遗馆免费开放、宣传教育、专业研究及长期发展趋势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交流,气氛热烈,收到良好效果。(五)非遗保护工作一、线上活动:1.2月7日,在勉县文化馆微信公众号发布“非遗进万家”勉县非遗项目图片展,与群众共享非遗成果。2.2月11日,在勉县文化馆微信公众号发布勉县三国泥塑技艺展演视频,恭贺新春。3.6月3日至6月13日,端午佳节期间,为更好提高群众的非遗保护意识,在勉县文化馆微信公众号发布非遗项目勉县三国泥塑技艺教学视频。4.6月11日,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勉县文化馆微信公众号发布勉县非遗项目图片展。二、线下活动:1.1月份,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活动,走访和了解了非遗传承人与民间手工艺工坊的现状。2.2月22日,按照文件要求对2名省级和8名市级有关人员进行考核,及时组织好材料按时限要求及时报送至市非遗保护中心。3.2月底,开展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基层文化能人培训会,加强对2名省级和8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文化技能培训,以期更好做好非遗保护工作的动态传承。4.1至4月中下旬对库存非遗实物予以清理、清扫,联系勉县民俗收藏家陈大新先生至新馆布展非遗展厅。5.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及省市相关要求,经申报、评审、公示等程序,县政府批准将《勉县三国泥塑技艺》和《邓氏传统木雕技艺》两个项目列入第五批县级非遗名录。6.6月11日,协助县文旅局开展非遗进景区有关工作,举办2022年勉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非遗进景区”展演活动启动仪式。7.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6月11日。为进一步提高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月9日上午9点至12点在勉县特殊教育学校举办“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非遗项目《勉县三国泥塑技艺》进校园活动。8.8月下旬完成省级非遗项目“勉县五节龙”省级保护资金的申报工作,为该项目有关保护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和资金保障。9.4月19日至今,非遗展厅常态化免费开放。二、取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2022年,受疫情影响,许多线下的文化活动和比赛无法正常举行,但我馆仍然在为数不多的线下文化艺术比赛活动中取得了佳绩。我馆组织团队参加“我爱汉中”汉中歌曲广场舞大赛荣获全市二等奖。我馆副馆长张娜娜获第九届陕西省群文系统业务干部技能大赛广场舞类二等奖、带队参加全市广场舞大赛荣获二等奖;获勉县“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获勉县2022年度“最美拥军人物”荣誉称号、勉县宣传思想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个人。我馆业务干部邓韬方获第四届丝路朗诵大赛陕西省成人组三等奖、第四届丝路朗诵大赛暨汉中市第六届朗诵大赛获成人组二等奖;获汉中市“汉中好青年”、“汉中最美拥军人物”荣誉称号;获“勉县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2022年,我馆业务干部不断加强学习,提升业务水平,其中创作原创文艺作品6个,分别是抗疫舞蹈《你的答案》、广场舞蹈《定军山上唱新歌》、相声《虎年说虎》、配乐诗朗诵《惦记西安》、新民歌《带上幸福再出发》、健身舞《请你动起来》。新编文艺作品12个,舞蹈类《汉乐舞》、《芳华》、《打靶归来》、《我的榜样》、《风雨火焰蓝》、歌舞类有《春风十万里》、《强军战歌》、《走在百姓行列里》、《红歌颂党恩》,语言类有朗诵《英雄》、相声《出警风波》、音乐快板《乡村振兴谱新篇》等。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公益辅导课堂师资力量配备不足,馆内业务干部利用休息时间授课,工作强度增大,专业授课教师紧缺。二是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艺术需求与目前文化馆配备的硬件设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群众文艺辅导资料或馆办刊物,受限于经费的缺乏及专业人员配备的问题,无法全面推进。三是我馆数字化建设仍然受限,网络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2、改进措施一是将加大宣传力度,面向全县聘用各类优秀艺术人才来馆授课,提升公益培训质量。二是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汇报情况,尽快解决文化馆的硬件配备需要和各类群众文艺辅导资料经费。借助公共文化共享平台发布我们的文化服务项目,提供群众文艺辅导资料。三是落实专人负责自建互联网开展文化公共服务,加强数字平台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创办文化馆自己的网络平台,发布我馆文化辅导信息和活动。四、下一步工作计划我们将加强在职人员受培时间管理,积极鼓励在职人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法接受更多服务培训,鼓励在职人员积极在各自岗位多创成绩;鼓励从业人员晋级晋职,调整和充实文化辅导队伍结构比例。为业务人员创造创作条件,对在各类比赛中成绩优异的,向宣传部申报我县文化类奖补。及时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的业务技能比赛和展出展演,为获优异成绩的干部职工建档纳入评优考核。积极组织我县非遗传承队伍、音、舞、美、书等门类人员参加全省、全国或外省单位举办的文化活动技能赛事,将取得的好成绩或好的创新做法,向全国、全省文化共享平台进行推送和发布。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