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大荔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检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及“三品一标”认证的事务性工作。 | |
住所 | 大荔县北环路78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云 | |
开办资金 | 302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大荔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9万元 | 39万元 | |
网上名称 | 大荔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县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一是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效再提升。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开展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回头看”活动,重点对全省303个国家农安县和15个国家农安市在标准化生产、全程监管、检验检测和制度创新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监督评价,我县作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代表,工作成效得到了中省领导的认可与肯定。二是标准化监管体系再健全。创造性建立五星级监管站建设体系,印发《大荔县五星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评定方案》,今年5月召开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印发《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点》,县与镇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各镇与村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村与辖区生产主体签订《农产品安全生产承诺书》,明确目标任务,逐级落实监管责任。各镇(街道)成立质量安全巡察队,依托272名协管员扎实开展信息收集、督导巡查、日常巡查等工作,今年8月在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能力提升三年行动乡镇监管培训班上,中心主任受邀为来自全省各地的监管工作者传授经验。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再深入。组建专项工作小组,督促全县17个镇监管站和115家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扎实开展关键时期农产品监测工作,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1.铁腕整治,严管大荔冬枣质量安全。积极配合县冬枣联合执法队,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为期4个月的冬枣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重点查处摘青上市、人工催熟、违法使用高毒、禁(限)用农药等不法行为,并为专项行动提供精准的检测结果,产生强烈的震慑作用。2.压紧舱石,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常态化监测。依托县、镇、村、协四级监测体系,分区域、分阶段、分类型全面开展监测工作。四是质量追溯全覆盖。我们依托标准化监管体系和县、镇、企、协四级平台,以承诺达标合格证为重要抓手:一是对纳入大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的的115家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实行追溯二维码管理;二是对全县所有小农户和未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企业,实行编码卡片合格证管理;三是对农产品收购批发企业和大型运输车辆,实行“一车一证”“一批一证”管理。今年,我们还依托大荔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创造性设计出“大荔农产品质量监管数据可视化展示系统”,通过大数据快速、精准、有效地分析数据、汇总数据和整合数据,进一步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向科学化、高效化、便民化发展。五是标准品牌齐推进。我们以两个“三品一标”为源动力,助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战略落到实处。建立一个体系。依托《冬枣》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大荔冬枣》地方标准,逐步建立涵盖冬枣产地环境、设施建造、栽培管理、分级、储运、保鲜、包装、销售等重点环节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从源头提高优质农产品保障供给。强化两个宣传。线上依托中、省、市、县等主流媒体,发布权威信息,宣传农业特色品牌。今年8月,大荔冬枣、沙苑红萝卜专题节目《产业旺乡记小冬枣的大甜蜜》《冬季滋补正当“食”:沙地里的“小人参”》先后在中央电视台17套《谁知盘中餐》栏目播放。线下我们采取“出门”办展会、“开门”办节会的形式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带领企业参加农高会、产销对接会等各类品牌宣传活动,提高大荔冬枣的品牌影响力。坚持三个培育。今年我县新增绿色食品认证5个,有机产品认证1个,中国良好农业规范1个。截止目前,全县共认证绿色食品认证10个,有机产品认证1个,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1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地理标志产品6个,认证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今年中心主任作为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专家,先后被邀请参加2022年全省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推进会和全省以地理标志为代表的农业知识产权应用培训班,向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者,分享大荔经验。二、取得的社会效益情况:一年来,我们“保质量”,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回头看”活动和“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为抓手,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工作站,制定《五星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评定方案》,实施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近年来累计印发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和追溯二维码已超过130余万张,初步实现所有生产经营主体追溯全覆盖,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大保障。一年来,我们“强检测”,邀请部省级专家指导帮扶,开展大起底、大练兵、提水平,推进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更加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在今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能力提升三年行动中,全省仅有5个质检机构入选,中心有幸成为其中之一,也是全市唯一一个,中心主任担任此次质检机构能力提升行动省级专家,中心检验检测能力得到大提升。2022年度全县共检测样品13810个,其中县级检测样品6570个,镇级检测样品724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8%以上。一年来,我们“提标准”,以“大荔冬枣”为主线,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构建标准化、品牌化和绿色化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在今年全省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工作中,我县被确定为试点单位,工作成效被作为典型案例报至农业农村部,标准建设取得大突破。一年来,我们“树品牌”,两个“三品一标”同向发力,成功举办陕西省绿色食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暨“陕西食品安全宣传周”,全省12个市区、40余个部门单位、50余家企业共计2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走进我县绿色食品企业、基地学习“大荔经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张华荣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对我县质量安全和品牌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品牌农业得到大发展。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1.存在问题一是产业化水平低。目前我县农业产业仍以家庭分散种植为主,组织化程度不高,缺乏龙头企业的引领,标准化种植模式难以有效普及,再加上部分生产主体标准化生产意识、主体责任意识淡薄,片面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产品品质难以保障。二是监管能力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虽已建立,但县级监管人员编制少、监督对象多、工作量重、监管难度大;镇级农产品监管部门人员变动大、技术力量薄弱,导致很多监管任务难以持续性推进。2.整改措施一是加大主体培育力度。重点选取有规模、有能力、有意向的生产经营主体,深入推广生产标准,强化标准化生产意识,示范带动其余生产经营主体共同发展,逐步推动生产标准化、规模化落到实处。二是加强监测能力培训。加大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强化对县镇人员业务技能的培训,提升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经验,确保检的出、检的准,为农产品监测提供依据。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聚焦“质量”走深走实。用更加明晰的属地管理职责、更加有力的监测手段、更加全面的追溯管理、更加标准的检测手段和更具特色的创新方式,加快培育高质量、严标准、优品牌的农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全县所有生产经营主体共同发展,逐步形成“政府引导+龙头企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辐射体系,确保全县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二要聚焦“品牌”提速发展。立足农业资源禀赋,以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为重要抓手,深入挖掘产品特色,打造“品牌大荔”金名片。一是提品质。以大荔冬枣、沙苑红萝卜地标保护工程为重要抓手,持续推进其余地标产品迅速发展。二是树品牌。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举办、参加各类宣传推介会,着力在全国叫响一批有优势、有竞争、有品牌的战略产品。三要聚焦“安全”追根溯源。继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贯彻落实追溯“四挂钩”精神,扩大监测范围,择优选取有产业、有规模、有意向的企业纳入平台管理,实现质量追溯零死角、全覆盖。四要聚焦“标准”提质增效。扩大标准执行和应用范围,加大标准宣传推广力度,逐步引导企业、农户按标生产。初步构建“标准化体系+政府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户”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模式。五要聚焦“监测”保驾护航。逐步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织密监管网络、压实管理责任,实现网格化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监管服务全覆盖。充分发挥属地管理优势,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落到实处。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