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大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种植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推广种植业技术、推广土肥水技术、开展职业农民培育,促进农业绿色、生态、循环、高质量发展。 | |
住所 | 大荔县花城路26号 | |
法定代表人 | 穆晓军 | |
开办资金 | 223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大荔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27.58万元 | 207.38万元 | |
网上名称 | 大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8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农业农村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1、全面贯彻“藏粮于技”战略,围绕“粮食(小麦)单产提升示范”、“粮食(小麦、玉米)提升工程”等项目,在粮食主产区建立小麦播种质量提升行动综合示范30321.6亩、玉米粮食规模化经营吨粮田4万亩,组织实施粮食生产关键技术托管服务,25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建立千亩示范方10个,在朝邑农场打造试验示范基地1000亩。2、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培肥地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在韦林镇建设“配方肥+种肥同播+无人机叶面追肥”技术模式1万亩,安仁、朝邑等镇组织落实“配方肥+微生物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示范1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全县技术推广面积170万亩次以上,小麦、玉米各50万亩次,蔬菜瓜果60万亩次,其他作物10万亩次,技术覆盖率达到95%。耕地质量监测工作。根据GPS定位完成全县17个镇(办)196个土壤样品的采集、登记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完善大荔县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在全县建立长期定位耕地质量监测点国家级1个、省级14个,市县定位耕地质量普通监测点181个。3、实施重大病虫防控,防虫保粮。上下齐抓共防,小麦重大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控。建立麦田化学除草暨农药减量控害示范3.67万亩,为9个小麦主产镇、沙苑农场、新型经营主体及部分草害重发田种植户购置小麦高效除草药剂2195公斤,大力推广高效药剂及施药技术,强化示范引导,全力推动春季病虫草害应防尽防,带动全县麦田杂草防治处置率95%以上。建立小麦“一喷三防”防治示范4.93万亩,为各镇办免费发放药剂1585公斤,防治面积3.93万亩,扶持2个统防统治组织作业补贴1万亩,防治关键时期,全县近100架无人机全力投入到统防统治作业中,带动全县小麦“一喷三防”联防联控、群防群治面积55万亩,防控处置率达100%。建立夏玉米重大病虫防控万亩示范区。夏玉米大喇叭口期,利用项目资金,在全县开展夏玉米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作业19.3万亩。通过全面调查监测,重点扑杀幼虫,降低虫源基数,控制成虫迁飞蔓延,保护了全县玉米生产安全,全力遏制了草地贪夜蛾、粘虫、玉米螟、棉铃虫等爆发成灾,综合防治效果85%以上,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实现了防病虫稳秋粮的目标。4、防治农业面源污染,节能减污。化肥减量增效在韦林镇和朝邑镇建立两个千亩核心示范区,小麦核心区依托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示范推广土壤深翻深松、秸秆还田、种肥同播、宽幅沟播等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冬枣核心区依托硕农农业开发公司示范推广机械深施、增施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等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农药减量控害,通过建立农药减量控害示范区、推广物理诱杀技术(灯诱、性诱、色诱)、农业防治技术(种植抗病品种、轮作倒茬、合理施肥浇水等)、高效施药器械等绿色防控措施,全县绿色防控覆盖率达48.77%,统防统治覆盖率43%以上,农药利用率达42%,实现了农药减量控害的目标。农膜回收利用,积极推广使用0.01mm以上加厚地膜,加强综合利用。2022年全县农膜使用量8199.78吨,农膜回收利用率86.61%。以县为单元建立了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台账,开展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调查和数据填报,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为95.23%。同时,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农业外来入侵生物和病虫害普查工作,扎实做好沼气设施底数调查,建立安全管理台账。5、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提升能力。在县城15个镇30个村组进行高素质农民培育“组组有”政策宣传,遴选符合条件的200名学员列为培育对象。按照省市要求,结合我县产业分布情况,制定2022年度教学计划、实施方案,分别开设粮食班、冬枣班、果蔬班、产业带头人班,组织学员通过云上智农、老刀学霸等进行为期一周的线上学习培训。二、取得的社会效益情况:推广晚播小麦“四补一促”栽培技术、宽幅播种集成技术、“一优二改双控技术”、“返青期拔节期两水两肥”两连促技术、中后期“一喷三防”综合防控技术,玉米示范推广“5335”降本增效集成技术模式、玉米增密度提单产集成技术;开展优良品种推广,农机农艺结合,推进粮食生产的社会化服务水平,推动粮食产业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项目区小麦平均亩产535.4公斤,玉米万亩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618.9公斤、增密度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643公斤,全面完成目标任务,通过省市测产验收。复合种植示范玉米平均亩产551公斤,产值1322.4元;大豆平均亩产118公斤,产值708元,亩总产值2030.4元,亩均纯收益628.4元。通过比较,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较纯种玉米亩增收420.9元,经济效益显著。配方肥推广面积130余万亩,配方肥施用量达11.2万吨。全年共培训基层技术人员30人次,培训肥料经销商50人次,培训农民5000余人次。通过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的推广,全县果树、蔬菜、粮食化肥施用量呈下降趋势,改变了广大农民施肥观念,推动全社会科学施肥意识,减少化肥施用量,遏制了农田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根据GPS定位完成全县17个镇(办)196个土壤样品的采集、登记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完善大荔县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在全县建立长期定位耕地质量监测点国家级1个、省级14个,市县定位耕地质量普通监测点181个,为我县耕地质量等级变更评价、耕地资源承载力评价、轮作休耕试点区域耕地质量监测等工作提供相关技术资料和监测数据,健全有机肥使用台账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为全国耕地质量数据平台建设提供基础支撑。2022年,中心被全国农技中心授予年度全国五星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县文明办授予县级文明单位、县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县文明办授予“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项目”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1.存在问题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太慢,目前的办公设备不能完成顺应目专业农技推广人才缺乏,农技推广人员普遍存在知识面窄、结构单一等问题,面临农民的实际问题时常束手无策,不能适应农业生产的高度综合性,不能满足农民群众对新产品、新技术的服务要求;农技信息化服务系统建设不完全;农技推广体系衔接性差,缺乏自下而上、双向互动的现代服务模式。2.整改措施依托农业信息化成果,组建专业技术指导团,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农技服务指导、培训,同时积极建立移动服务平台、QQ及微信群、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和远程网络在线服务等农技推广服务系统,提高服务的时效性和水平,解决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全方位、及时、便利服务于农民。在健全、完整的推广体系中,每一个环节都必不可少,尤其是遍布基层、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群众从事推广工作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创新服务模式,实现从单项技术服务向集成技术服务转变、从单个环节技术服务向全产业链技术服务转变。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实施“两藏战略”,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扎实开展小麦播种质量提升和玉米增密度提单产行动,大力推广小麦“3335”和玉米“5335”关键集成技术,建设粮食规模化经营吨粮田4万亩,粮食单产提升技术综合示范1万亩;建设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5万亩,建设高标准千亩核心示范方20个。做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构建2个区域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打造秸秆综合利用典型模板。推进外来入侵植物普查,做好156种外来入侵植物的普查工作,做好土壤环境例行监测工作,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农膜台账建设、沼气安全管理等工作。完成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及蝗虫监测预报工作。指导防治面积100万亩次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建立重大病虫统防统治、农药减量控害示范10万亩以上。扎实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建设万亩化肥减量增效“三新”示范田各1个,带动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170万亩次以上,技术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强化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高质量完成市级下达的培育任务,做好全县高素质农民的后续提升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