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大荔县> 大荔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

大荔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5-15 08:16
单位名称 大荔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服务。科技资源统筹共享、项目申报、创新平台培育、技术指导、成果转化、科技宣传、科技培训。
住所 大荔县城关镇府门前12号
法定代表人 曹葆钧
开办资金 239.3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大荔县教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24万元 21.18万元
网上名称 大荔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在大荔县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一)、以打造“三器”为目标,全力推动秦创原(大荔)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围绕打造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的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总目标,我们立足大荔主导产业布局和科技创新工作现状:1.健全孵化载体,打造立体联动“孵化器”。2.建设研发平台,打造成果转化“加速器”。聚焦主导产业,打造两链融合“促进器”。(二)、以建设“一委两心一园”为重点,聚力推动秦创原渭南农业创新谷大荔核心区建设。1.坚持规划引领,明确职责分工。在秦创原(大荔)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框架下,设立渭南农创谷大荔核心区建设工作专班,委托中国农科院专家规划团队,细化编制《秦创原渭南农业创新谷大荔核心区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任务推进表》,进一步明确任务目标、完成时限、责任分工,有序推进渭南农创谷大荔核心区建设。2.按照规划定位,落实建设重点。在科技产业园企业孵化中心的基础上,快速打造秦创原渭南农业创新谷大荔核心区创业孵化中心,落实立体联动“孵化器”建设的场地、资金、人才、技术及运营管理公司,为14家在孵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创业辅导、财务管理、金融投资等服务,降低企业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目前毕业企业8家。高质量谋划建设占地1800平方米的秦创原渭南农业创新谷大荔核心区科技创新中心,县政府投资4000万元建设的大数据中心已完成软硬件设备设施采购招投标工作,规划建设中试研发中心8个,重点实验室4个,区域产业发展研究院1个,冬枣产业创新链平台、智能农机农技融合创新链等平台4个,高校院所实验站、专家工作站3个;智慧农业科技示范园2个。全县新增研发机构3家,增长率23%;科技服务机构106家。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二、取得的社会效益情况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帮助企业强化创新投入,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8471万元,占全社会研发经费的比重为0.64%。2021年地方财政科技支出0.1066亿元,占全县公共财政支出比重为0.25%。统计上报农业技术合同成交额1500万元(任务指标1300万),组织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厅市联动渭南现代农业重点项目,组织诺贝丰(陕西)农业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申报市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组织陕西长石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科学家+工程师”市级计划项目。获得省级以上农业科技计划项目数占当年农业科技计划项目总数的比重为83%。开展各类人才培训45期2137人。打造“三支”人才队伍。目前,通过市级备案认定培育长石电子、森威纳米等“科学家+工程师”队伍3个,“新双创”队伍18个,科技经纪人10名;新增高层次人才12人,增长率14%。将三区人才纳入大荔县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全覆盖工作当中,成立了8个科技服务团队,采取“1+N”服务模式(一个服务团包联几个贫困村)向全县68个脱贫村下派县级科技特派员36名,实现了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全覆盖,科技特派员增长率为1.05%,为服务和支撑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1.存在问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快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偏低,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较弱,自主知识产权少,专利申请数量增长较慢。公共科技服务水平偏低。全县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水平较低,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少,公共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特别是科技与金融结合不紧密,为企业和产业提供服务与支撑的作用有限。中小企业总体科研实力有待增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数量较少,科研水平比较发达地区较低。高端人才匮乏。全县科技队伍仍不够强大,企业科技研发、推广、成果转化人员较少,数量和质量与大荔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科技发展环境亟待进一步完善。科技社会化推广应用力度仍不够大,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偏弱,财政对科技的投入与经济发达县城的差距还很大,亟需进一步优化科技发展环境。2.整改措施加强组织领导。与各部门统一思想,密切协作配合,明确责任。完善扶持政策。落实各项科技政策法规,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撬动作用。深化体制改革。加强部门、行业、地区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推动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合力。强化科技服务,继续加强以“政府+企业+专家+农户”的运作方式,构建起大荔特色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激发双创活力。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加大对双创的扶持力度。营造创新氛围。引导社会各方面提高对大荔科技创新工作的认同,营造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理顺运作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持续优化创新生态,组建农创谷管委会、咨询委员会,落实各板块承建单位和运营公司,推动秦创原渭南农业创新谷大荔核心区“一委两心一园”建设,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聚集整合科教资源。协调高校院所在大荔以联合办学形式设立分校,或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政府和高校三方共建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支撑企业和县域特色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3.加快建设大荔农高区。努力把农高区创建工作纳入全市重大战略布局,会同省科技厅和省级有关部门尽快完成省级农高区审批,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出台优惠政策措施,促使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落地落实,合力将大荔农高区打造成政策高地、人才高地、科创高地。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