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乡县人民医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医疗与护理;医疗教学;医学研究;卫生医疗人员培训;保健与健康教育。 | |
住所 | 西乡县河滨南路东段 | |
法定代表人 | 马恺 | |
开办资金 | 27218.21万元 | |
经济来源 | 经费自理 | |
举办单位 | 西乡县卫生健康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9147.62万元 | 26872.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7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2022年6月16日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为马恺。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我院在县卫健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本单位《章程》和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一、2022年业务开展情况。(一)加强学科建设,提质增效,构建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局面。1、重视品牌学科。五大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新生儿救治转诊中心、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在临床学科建设中发挥了引领作用,为医院学科建设发展提供了样板和途径。2022年5月我院创伤中心通过国家认证,质量指标排名在全国二、三级综合医院中处于百名以内,稳居全省前十;卒中中心于2022年1月通过省卫健委认证,并成为国家卫健委综合防治中心推荐单位;胸痛中心完成心内二病区的搬迁调整,在发挥心血管学科整体优势同时,全面加强基层胸痛网络建设,打通胸痛中心建设“最后一公里”,指导网络卫生院完成“胸痛单元”建设认证。2022年,我院医共体单位城南中心卫生院率先完成胸痛单元创建,并一次性通过国家验收认证;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重症新生儿救治转运中心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救治能力;肿瘤诊疗中心按照标准加大区域建设力度,人员培训、装备投入逐步进行。2、深入研究各学科发展现状及前景,对处于发展瓶颈期的科室,医院指导及时调整发展思路,一科一策,进行学科改造提升。统筹急诊人力资源,加强急诊外科建设,规范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建设,每季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不断优化急诊服务流程和工作衔接,持续提升医院急诊急救能力;及时扩建改造血液净化中心,增加透析床位,满足了县域透析患者就医需求;为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需求,创建老年友善医院,我院及时设立老年医学科,配备充实医护专业团队,并及时申请获得上级审批通过,目前专科业务运行顺畅。同时,科学研判120急救中心暨妇儿医院功能及业务,分步骤分批次逐步完善新院业务功能,新院区设立儿科病区,开设24小时门诊;打造孕产妇康复中心,推进妇产科业务提升,方便群众就医。3、打造技术团队,夯实学科发展基础。2022年医院把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优化人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首先从建立机制、政策激励、搭建平台等多个方面支持,让创造型的人才脱颖而出。其次根据医院业务现状,按照填补空白和专科提升相结合,选派22名业务骨干赴上级医院进修学习,30人参加短期学习,其中5名护士取得陕西省卫健委颁发的专科护士证书。加强本土人才培养,院内培训实施学分管理,通过临床示教、内部业务带教、专科讲座、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急救演练、远程教育等方式,促进了整体业务素质提升。培训合格率95%。另外,加强人才引进工作,2022年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30名二本以上医学院校毕业生和10名符合资质的护理人员。4、不断提升学科水平,助推医院业务发展。肝胆普外科自行完成了腔镜下食管、胃肿瘤、肝脏肿瘤、肺肿瘤手术,泌尿外科开展显微镜下精索静脉曲张结扎、蓝激光治疗肾结石技术,神经外科3DSlicer应用辅助手术效果显著,重症监护室所有人员熟练掌握锁骨下静脉置管、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骨科开展皮瓣移植修复创面及关节镜下膝关节韧带重建技术;“120”外科开拓小儿外科40例,最小为1岁,开展脊柱外科微创手术9例。消化内科年完成230例无痛胃肠镜检查及食管支架植入技术;心内科开展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手术732台次;神经内科开展急诊脑梗塞支架植入及取栓术;康复科在MDT协作下开展早期48小时康复训练,耳鼻喉开展听力残疾评定;口腔科开展种植牙22例;院部彩超室在上级专家指导下,成功开展并掌握介入超声手术及右心声学造影技术,妇产科参加陕西省妇女促进会宫颈癌筛查病例比赛获得优秀奖。2022年全院完成新技术新项目13项,发表省级以上论文十篇,一项发明专利在申报中。(二)强化质量管理,注重内涵发展,激活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我院把夯实18项核心制度,减少医疗质量缺陷,及时排查、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当作重中之重的工作。一是充实质控力量,强化三级质控体系建设。按照三级医院建设标准,梳理完善质控体系及质控标准、数据,注重医疗活动中的动态分析,抓好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非计划再次手术管控,开展病案首页质控,规范病案首页填写。二是严把医疗质量关,规范诊疗行为,坚持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疑难病人会诊、重危病人及术前术后讨论制度。修订完善病历归档制度、病案管理制度、诊断证明管理制度,重点检查知情告知的落实情况、重点病人管理情况。2022年组织院内多学科会诊13次。四是加强感控督查员队伍建设,强化感控培训,提高院感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降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同时积极开展目标性监测项目,推进规范送检,加强耐药防控,强化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抗菌药物治疗性用药前病原学送检率40.54%,未发生院内暴发感染。五是严抓共管“四合理”。修订完善医院成本管控方案的考核指标及奖罚措施,针对存在问题,反复评估、验证、整改、提升。(三)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强化服务,建设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举措。1、以提升患者满意度为目标,深化门诊工作。继续推行无假日门诊、日间手术。设立门诊、住院患者服务中心,并在诊区配置导诊护士,为患者提供就医指导、专科咨询及分诊导诊工作。内科诊区实施分诊叫号,规范就诊秩序。建设中医馆,推广中医适宜技术。2、以患者为中心,提升医疗服务。以危急重症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急诊急救工作,院前医疗急救平台与各中心形成网络,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依托五大中心统筹协调各科室,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急、危、重症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3、以“互联网+”为手段,建设智慧医院。2022年完成门诊就诊流程改造,诊区信息发布系统发布门诊坐诊医生信息;推行实名制就医、院内电子就诊卡就诊;深化指尖支付,启动手麻系统及等级保护评测项目建设,完成云桌面及网络安全改造。今年医院电子病历评级为三级,医院智慧服务评级为1级。4、以文明医院创建为媒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务人员文明教育,提升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做好宣教、解释和沟通。严格落实医疗告知各项要求,及时、准确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增进医患互信。5、以对口帮扶为载体,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解决群众就医问题。制定《西乡县人民医院医共体2022年对口帮扶工作实施方案》,下派30余名业务骨干对分院开展义诊、教学查房、业务培训等活动。接受基层卫生院中短期进修人员24人;举办了三期基层卫生人才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对288名村医、14名卫生院医生、128名护士进行了理论及操作技能培训。对13家医共体分院287名医护人员、村医开展“新冠病毒感染第十版治疗方案及乙类乙管”线上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医务人员诊疗能力。(四)勇于担当,同舟共济,全力以赴筑牢抗疫屏障。2022年,医院强化疫情防控举措,按照“全方位、无死角”的要求进行全院总动员,每日研判疫情形势,制定应急预案,牢牢把住重要关口,精准管控重点人群,落实可疑发热患者闭环管理,细化人员调配,严格物资管理,24小时应对随时发生的疫情突发事件,抽调400人次支援西安、宝鸡、宁强、勉县、城固等地疫情防控工作。组织672人参与59批次全县大规模人群、重点人群采样任务,完成采样2860990人次;派驻168人参与22家隔离酒店疫情防控工作;派驻11人负责火车站核酸采样,13人负责高速路口、卡口核酸采样;派驻9名工作人员负责方舱医院,抽派15名医护人员参与南郑、洋县、汉台方舱医疗救治任务4余次。三、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年接诊门诊病人44万余人次(不含核酸检测),出院病人2.9万余人次;开展手术6642台次,其中三、四级手术2500台次,微创手术1635台次,介入手术723台次;业务收入较上年有所增长。2022年3月被陕西省医疗保障局评为“全省医疗保障系统首批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业务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比较突出,部分科室品牌、特色还不明显,竞争力不强。2、医院搬迁后,受中心城区患者就医习惯及路途影响,新院门诊就诊量增长缓慢,县域内竞争持续增大,保持业务平稳增长有困难,急救中心的业务方向调整效果不显著。(二)改进措施。1、强化专科门诊建设,打造一批有特色的门诊科室,增强医院学科竞争力。2、坚持“人才立院、科技兴院、质量建院”发展理念,按照“优势学科更优、重点学科争优、薄弱学科培优”的工作思路,巩固和完善学科建设。五、下一步工作打算。1、深化门诊工作,开设二级专业学科门诊。根据社会不同人群及各层次门诊服务需求多元化,完善门诊设置,推广门诊适宜技术,不断拓展日间服务病种、服务类型,丰富服务内涵。设立护理门诊,开展药学、疼痛门诊,强化中医门诊建设。继续推进无假日及24小时门诊。2、对照三级医院评审标准,修订完善医院管理制度、流程,明确各委员会职责,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对医院资源配置、质量、安全、服务、绩效等指标监测。3、稳定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高端、高技术人才,突破现有的薪酬体系,广泛外聘省、市专家,填补学科短板和空白,聘任程小红博士为名誉院长,大力培养骨干人才,选送临床医生到省级医院进修重点学科,出台稳定人才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术交流、短期培训等。4.持续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深化已建成系统的应用。加强完善统计,建设数据统计体系,提高数据质量,实现通过大数据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及建设。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号43603174861072411A1001,有效期限至2028年01月02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2年3月被陕西省医疗保障局评为全省医疗保障系统首批优质服务示范窗口。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