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台区> 汉台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

汉台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5-12 11:31
单位名称 汉台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广先进畜牧兽医技术,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宣传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有关畜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负责开展动物疫情监测、报告,畜牧生产技术和畜禽良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开展畜牧兽医技术培训、咨询及良种推广,畜禽品种、饲草、饲料的检验、管理和推广等;负责法律法规授权的饲料、动物防疫、检疫执法,开展动物防疫、检疫及动物药品监督工作等。
住所 汉中市汉台区北团结街203号
法定代表人 余利君
开办资金 434.1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中市汉台区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82.55万元 254.23万元
网上名称 汉台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4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区畜牧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局党组的安排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保供给、优生态、强安全、促发展”,持续抓好稳定生猪生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点工作,实现了畜牧经济稳增长的目标。一、2022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畜牧生产稳步发展。1、实施产能调控,抓好生猪稳产保供。一是以3个国家级、5个省级、2个市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为抓手,指导能繁母猪存栏量调控,应用母猪精准批次生产高效繁育管理技术、猪瘟伪狂犬等繁殖障碍性疫病深度控制与免疫净化技术、精准环控生物安全管理技术、自动饲喂、资源化利用等国内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和设施装备,抵御市场、疫情风险,提升生猪产业链盈利与发展能力,推进全产业链升级晋档。二是以技术条件充分、发展意愿强的中小养殖户为重点,指导改设施、提产能,科学把握猪周期规律,在年初猪周期波谷适时投产复养。推行“自繁自养”、“纯育肥”和“二次育肥”等适度规模家庭农场模式,扩大生猪产业集群。三是以低风险、降成本为突破口,在设施达标、产能低的规模养殖场宣传和推广生猪代养模式,解决“圈舍优、没钱养”和“避风险、不敢养”问题,推进养殖场生产高效运行,提产稳效。2、加快项目推动,提升家禽产业集群。一是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促进家禽和禽蛋产业提档升级。二是积极培育优势品牌,引导蛋品品牌化入市,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我区禽蛋品牌产品的内在品质和质量,支撑了禽蛋产销链条延伸,为进一步做优做强汉台禽蛋品牌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积极指导辖区企业落实好市级科技支持项目3、推进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有序完成52头水牛体型外貌个体登记和体尺体重、生长发育性能、育肥性能、屠宰性能、肉质性状、采样送检等指标测定任务,从而为测定单位、专家团队测定指标数据获取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后勤保障。(二)扎实开展畜禽疫情防控。1.推进“先打后补”,狠抓畜禽防疫。全区春秋两季强制免疫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94.65万羽(45.27万/49.38万),猪O型口蹄疫5.91万头(2.94万/2.97万),牛0型口蹄疫1.23万头(0.6万/0.63万),奶牛0型-A型口蹄疫0.13万头(0.063万/0.067万),羊0型口蹄疫1.15万只(0.57万/0.58万),补免羊小反刍兽疫0.53万只(0.4万/0.13万),免疫密度均达到了应免动物的100%,动物免疫标识加挂率达100%。同时,继续对猪瘟、鸡新城疫、狂犬病实施全面免疫,免疫猪瘟5.66万头(2.69万/2.97万)、鸡新城疫93.16万羽(43.78万/49.38万)、动物狂犬病免疫1.18万只(1.06万/0.12万),应免疫密度均达到100%。2.从严防控非洲猪瘟。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强化对重点环节、重点场所的监督检查和日常监测排查。3.切实做好人畜共患病防治。扎实做好狂犬病免疫。在抓好集中免疫的同时,积极开展“狂犬病防疫进社区”活动,大力宣传新《动物防疫法》和《汉中市养犬管理条例》,提高群众防控意识;有序推进牛羊布病净化,做好畜间布病防控,降低布病流行率和传播风险,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4.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全年向市中心送检猪血样70份、猪场环境样品75份、牛血样30份、羊血样30份、犬血样15份、禽泄殖腔咽喉拭子100份、羊鼻腔拭子30份;依托区、镇、村三级动物疫病监测体系,认真做好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优先防治病种和常见多发疫病的测报工作,上报信息720条,网络上报疫情监测信息11条,网报猪瘟监测样品120份、口蹄疫监测样品120份,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监测样品150份,样品合格率分别为91.2%、93.6%、100%和100%,全区未发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三)强化检疫监管。1.规范产地和屠宰检疫,确保畜产品安全。严格按照动物产地检疫规程实施检疫,确保检疫质量,出具生猪产地检疫合格证明865份共计28538头,牛44份162头,羊3份63只,禽类13份31320羽。加强生猪宰前和宰后同步检疫,严格按生猪屠宰检疫操作规程实施检疫,实施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督抽样检测,对检疫不合格的生猪产品严格实施无害化处理,杜绝不合格的生猪产品流入市场。生猪屠宰检疫85465头,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产品B)31312份;开展屠宰环节“瘦肉精”抽检2653头份,水分检测3228头份,均合格;屠宰环节无害化处理生猪(包括修割三腺及不可食用部分折合)215头。2.加强畜禽运输车辆备案管理。组织力量对到期的65辆畜禽运输车辆重新审查,5辆不符合要求车辆注销备案表,新增审查通过7辆,对现有67辆备案车辆,实行新备案及跨省车辆“双备案”,即在“牧运通”和“陕西智慧动监”均需备案,全国联网,即时查询;累计审查备案368台次,GPS安装率100%,实现运行轨迹实时监控、历史轨迹半年查询。通过“陕西智慧动监”审查备案从事畜禽收购贩运单位和个人71人次。3.强化涉牧行业监管,确保行业规范发展。一是加强兽药经营监管,严格按照兽药“GSP”的要求,全面推进兽药“二维码”追溯体系建设,全区18家兽药经营企业实现了兽药追溯平台上传率达100%;开展兽药经营使用环节监督检查,完成省级兽药采样送检任务共9个品种27盒(袋瓶)。二是开展对饲料质量的监督检查,完成饲料采样送检24个,均未检出抗菌药物。4.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开展养殖场户牛、羊、猪“瘦肉精”尿样抽检687头(份),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开展奶畜“三聚氰胺”奶样抽样检测239头(份),生鲜乳兽药残留及重金属采样送检28份,检测均为合格;开展生产使用环节饲料兽药残留及重金属专项检测样品24份,协助省饲料检测站抽检饲料产品15个,样品检测全部合格。5.开展非洲猪瘟病毒PCR检测85465头,检测批次3789次,出具检测报告单979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1.实现全区存栏生猪5.83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0.68万头)、出栏生猪12.15万头,同比预期目标分别增长0.5%(其中母猪存栏4.62%)、0.42%;全年出栏肉牛0.51万头、羊0.32万头、家禽46.5万只,同比预期目标分别增长2%、6.6%、3.3%;肉、蛋、奶总产为1.32万吨、0.905万吨、0.57万吨,同比预期目标分别增长2.3%、2.84%、1.8%;全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2.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推进有力,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主要任务指标均超额完成。参与实施的“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获得省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3.通过积极努力“规模场母猪精准批次化生产管理技术示范与推广”已获得市级科技攻关项目立项(汉市科发〔2022〕31号),并给与资金支持。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专项业务工作没有经费保障。动物防疫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上级部门安排的布病净化及疫病监测等工作都没有专项工作经费,致使聘请村防员、采购试剂、监测采样等工作开展较难,已严重影响业务工作开展。改进措施:建议区财政将动物防疫费、布病监测经费列入区级财政预算,常态化管理。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稳产保供为首要任务,以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为目标,推动全区畜牧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二)工作目标:2023年,全区生猪饲养量17.8万头(其中,存栏生猪5.8万头、年出栏生猪12万头),出栏牛0.5万头、出栏羊0.3万头、出栏家禽45万只。肉、蛋、奶总产分别为1.29万吨、0.88万吨、0.56万吨。(三)工作重点:1、稳定生猪产能,确保畜禽产品有效供应。2、强化防控措施,有效防控动物疫病。3、强化行业管理,推动屠宰行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参与实施的“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2022年4月获得陕西省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