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洛川县> 洛川县黄土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处

洛川县黄土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处

发布时间: 2023-05-12 09:08
单位名称 洛川县黄土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处
宗旨和业务范围 发展黄土风情旅游,保护黄土地质遗迹。洛川黄土地质遗迹保护、管理;旅游服务。
住所 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凤栖街道办事处谷咀村
法定代表人 张左平
开办资金 202.8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洛川县林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1.21万元 66.0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相关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我单位在市局党组和洛川县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业务开展情况1、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一是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加强学习《国家地质自然公园管理办法》《延安市国家地质公园保护条例》等,以讲课形式,重点宣传保护与利用,管理和监督的重大意义,提高了全体干部保护的自觉性;二是全方位开展宣传,深入村组、景区加大宣传、巡查力度,通过发放宣传单、公众号等多种传媒方式,大力宣传地质遗迹的重要功能、生态效益和保护地质遗迹的重大意义。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形成了爱护地质遗迹的良好氛围。年内未发生违建等违法问题。2、科研科普工作一是积极和黄土所合作,推进黄土高原地球关键带与地球通量国家野外观测站在公园全部落地实施,建立了监测点五个。完成约39.79亩建设用地的征收工作。积极落实黄土关键带与全球变化院士工作站科研实验楼取得实质性进展,正在等待政策落地办理相关项目手续;二是完善院士工作站建设资料申报工作,补充不同领域专业人才10位,为院士工作站建设奠定了基础;三是完成东北小来我园科普教育5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质实习工作,发挥了科普教育平台作用。3、“创文”工作根剧省市县“创文”活动要求,结合公园实际,一是完成地质公园管理处及沟底环境卫生治理,刷新管理处门窗、展牌、博物馆字迹、景区科考道路打通、修复水渠、杂草清理、垃圾清除,达到“旧貌换新颜”,确保公园周边环境干净整洁;二是新增公益广告景观小品7个,创文固定标语1处、设立了志愿者服务站1处,设置了一米线,停车线、制作了公园服务项目公示牌、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志愿者服务及行为规范,设立了母婴室、增加轮椅等,进一步提升了公园文明程度。4、“平安景区”建设工作一是重点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公园管理服务区及景区防火工作。不定期对管理服务区和景区进行安全巡查、检查。2022年1-12月份共巡查60余次,设置各类安全宣传牌6块,安全出口指示牌6块,下沟车行道滑塌地段设立警戒线100余米,标语2条,并指定专人对公园下沟道路地质滑塌等重点部位进行监测,确保无安全事故发生。对于在检查中发现的隐患,立即整改;二是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安全隐患应对预案及措施》、《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度汛方案》、《汛期应急抢险预案》、《应急联动机制预案》、《消防应急预案》、《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森林草原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等10余个方案预案,做到了如有突发事件,有章可依;三是对公园景区甘罗湖水上安全等进行安全预防宣传工作,并发放了安全告知书,防止不安全事故发生。四是更换了部分消防器材,给地质博物馆安装了应急灯,更换了部分照明设施,以确保公园安全;五是给中铁二十局第八标段发放安全告知书;六是通过入户、村民微信群等方式对村民进行安全及防火知识宣传;七是全年实现信访工作零上访。5、临时工作一是积极配合高铁办,做好高铁占用林地事宜的协调对接工作。完成使用林地监督检查工作,督促西延铁路分局完成永久占用林地手续,二是成功接待了国家、省市县各级领导来地质公园的调研12次。三是在单位经费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按照2A旅游景点的基本要求,对管理服务区的花草树木进行了抚育修剪、喷洒农药等,美化了公园环境。6、财务管理情况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三公经费管理办法,坚持收支两条线,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确保财务制度顺利运转,全年财政拨款收入1109521.01元,支出为1109521.01,其中:基本支出为:1049115.02:人员工资为:1019115.02,,日常费用为:30000元,主要为水电办公费等;项目支出为60405.99,其中主要为临聘人员工资。其他收入为:500000元,支出为:500000元,包括院士工作站对高级人才的补助500000元,全年财务收支持平。二、取得的主要效益及成效完成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多次召开班子会议研究部署保护工作,打通科考道路2公里。更新宣传牌6块,悬挂横幅5条。完成完善院士工作站建设资料申报工作。根剧省市县“创文”活动要求,完成地质公园管理处及沟底环境卫生治理,杂草清理、垃圾清除等,达到“旧貌换新颜”。积极和黄土所合作,推进黄土高原地球关键带与地球通量国家野外观测站在公园全部落地实施,建立了监测点五个。完成约39.79亩建设用地的征收工作。三、存在的问题1、办公自动化落后,公园工作人员9名,虽然购买了电脑3台,打印机2台,但是其他6人均无办公电脑,影响工作正常开展和效率。2、因无专项资金,导致地质公园建设与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要求相差甚远,不能满足游客的正常需求,景区正常化、长效化运转非常困难,博物馆建设急需更新、基础设施维修、维护需落实,是最为棘手的问题。3、安全生产存在隐患。科考道路7公里,损害严重,急需治理,地质遗迹保护无法实现;按照国家2A景区建设要求和国家反恐要求,景区必须配备保安人员及装备,目前处于空白。4、地质公园经营范围权属属于集体和个人,对地质遗迹保护发展起到制约。四、整改措施1、办公自动化落加强落实其他6人办公电脑,保障工作正常开展和效率。2、落实专项资金,按照地质公园建设与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要求,满足游客的正常需求,景区正常化、长效化运转非常困难,博物馆更新、基础设施维修、维护需落实。3、排查安全生产存在隐患,道路7公里治理,地质遗迹保护实现;按照国家2A景区建设要求和国家反恐要求,景区必须配备保安人员及装备,目前处于空白。4、地质公园经营范围权属属于集体和个人,对地质遗迹保护发展起到制约。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结合“创文”活动,搞好地质公园管理处及沟底环境卫生,达到“旧貌换新颜”,以其独特的地质遗迹资源为主体,充分利用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打造地质遗迹景观点,为人们提供旅游观光、科普教育活动,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发展。2、以“林长制”为抓手,持续开展以森林草原防灭火,地质遗迹保护为主的安全隐患大排查,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全面整改到位,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地质公园经营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3、继续加强和中科院黄土所合作,增强黄土地质公园的科研品位,推进中科院地球关键带科研实验楼项目在7月份落地建成。4、依据地质公园的科学特性和自然属性,深化“生态+文化”文章,完成地质科普、生物多样性1个自然教育基地,加强旅游合作、对外交流、实习基地及公园的推介工作。继续和旅行社及其它公园开展合作交流,签订合作协议,开展旅游接待工作,充分发挥地质公园科研、科普功能。5、补充完善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展厅,增加实物展,争取省级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工作。6、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招商引资,重点项目争取工作,解决地质公园资金短缺瓶颈问题,积极探索产权流转问题,科考道路维护,博物馆提升改造等,实现地质公园高质量发展。7、成立黄土文化协会,做强黄土这张名片。8、完成科考道路和景区河堤维护和新建。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建立省级科学家教育基地,获得林业局单位优秀奖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