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台区> 汉中市汉台区科技创新发展中心(汉中市汉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汉中市汉台区科技创新发展中心(汉中市汉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5-11 11:32
单位名称 汉中市汉台区科技创新发展中心(汉中市汉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全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支持服务。服务区域内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金融合作;承担科技宣传等工作;为中小企业提供科技、管理等方面信息服务。
住所 汉中市汉台区将坛中路83号
法定代表人 杜兵
开办资金 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中市汉台区发展和改革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2.75万元 15.0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今年以来,中心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在区发改局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以融入秦创原工作为总抓手,着力推动秦创原“两链融合”和“三器”建设,积极为全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支持服务,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年度工作任务。一、2022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全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按照局领导对加快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安排部署,我中心围绕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5大类20项监测指标,全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一是建成秦创原(汉中)创新促进中心汉台分中心,提升创新驱动“硬实力”。该中心含秦创原汉台分中心服务平台模块和秦创原网络平台汉台分中心线上模块,初步实现了省市区科技资源联通、线上线下互动,有效解决了创新资源集聚不足,服务最后“一百米”难以打通等痛点堵点问题,其规模、服务综合能力位列各县区首位。二是加速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中心积极与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汉中中心、北京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汉中工作站、陕钢创新研究院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合作,围绕汉台区14条现代产业链,先后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微生物研究院等3批专家团队来区深度调研,征集技术需求41项,促进解决技术难题19项;协助秦创原知识产权检察保护工作站创建、辅导企业申报市级“揭榜挂帅项目”3个,培育市级产业创新综合体4个;积极参与创建省级创新药物研究中心、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汉台区现代循环产业研究院,有力推动了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三是高起点布局创新平台,加快秦创原“三器”载体建设。在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方面,秦创原(汉中)创新促进中心汉台分中心建成试运行,成功创建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这些创新平台为各类创新创业主体提供一站式全流程创新服务。在建设“成果转化加速器”方面,我区积极建设秦创原网络平台汉台分中心,建立平台、项目、企业、成果、专利等5个数据库,为各类创新创业主体提供数据支撑;在建设“两链融合促进器”方面,加快实施“两链”融合科技行动,辅导企业开展3项“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部署实施33项科技创新攻关项目;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领域支持万利航空“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与高校强化协同创新,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二)加快实施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按照《汉台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工作任务,中心加快实施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通过挖潜力,保存量,提增量,不断加大高新技术、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2022年3月,筹备举办2022年汉台区研发投入统计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训会,辖区1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参加培训。全年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8家,较去年同期45家增长73.3%;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4家,较去年同期23家增长47.8%;新认定省级瞪羚企业2家,较去年同期1家增长100%;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个,较去年同期4家增长25%;新增省级上市后备企业5家。这些创新主体释放的创新动能,有力支撑了我区高质量发展。(三)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取得突破。为了抢抓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创建机遇,推动汉台区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心根据汉台资源禀赋和柑橘产业基础,高水平编制汉台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申报材料和评审PPT,顺利通过省科技厅评审答辩和实地考察,园区被认定为2022年陕西省农业科技园区,实现汉台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零”的突破。(四)持续推进科技特派员全覆盖工作。今年以来,中心持续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选派农技人员深入全区50个脱贫巩固村开展全覆盖科技服务,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全年选派自然人科技特派员85人,法人科技特派员6个,累计服务带动农户1212户,服务企业或合作社等67个,创办领办企业和合作社21个;引进新品种35个,推广新技术35项,建立示范基地9个,培养农村技术骨干57人,举办各类培训102场次,培训农民4632人次,组建三个“三结合”模式科技服务团工作基地,建成产业示范基地7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8个,发展优质柑桔1200亩,全面完成了科技特派员脱贫巩固村全覆盖任务。全年给市级媒体投稿16篇,省级媒体投稿4篇宣传我区科技特派员工作。优秀科技特派员李继军、甘国柱被省科技厅选定参与全省“百名科技特派员助力百村振兴”行动,李继军开展科技帮扶典型事例被省级媒体宣传报道。(五)助力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中心深入贯彻落实汉中市“双招双引”会议精神,积极培育“三支队伍”,助力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先后培育省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2支,市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3支,新认定市级青年科技创新团队1个,市级青年科技创新人才3人;新增新双创队伍20支,新增科技经纪人16人。全年招引市级“天汉英才”科技创新类人才5名,推荐“全市人才工作先进个人”2人,“全市最美天汉英才”5人,超额完成年度人才工作任务。(六)开展科普宣传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一是积极组织参加科技宣传活动。组织在宗营镇举办2022年汉台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暨科技活动周集中示范活动,积极参与在铺镇举办的2022年汉台区第三十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通过发放科普资料、展出科普展板、开展技术咨询等方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咨询服务活动,受到广大群众好评。二是紧紧围绕“宣传科技政策、传播科技理念、报道科技前沿、服务经济发展”的办刊宗旨,全年编辑印发《汉台科技信息》12期,推介科技政策、创新发展、科技动态、实用技术等102篇,配合各级大型科普活动,免费送发科技信息、科普资料共计4200余份。三是拓展科技宣传渠道,办好“汉台科技”微信公众号。今年共推送“汉台科技”微信公众平台信息26期,发布科技动态、科技政策、生活百科、医疗保健、科普讲座、安全知识、环境保护等120余条图文信息,助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积极做好创新服务,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一是高能级创新平台再创佳绩。FoundersSpace汉中众创空间获批为国家级众创空间,为汉台区再添一块“国字号”金字招牌,新增省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二是秦创原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建成秦创原(汉中)创新促进中心汉台分中心,实现了省市区科技资源联通、线上线下互动,其规模、服务综合能力位列全市各县区首位。三是创新主体再创新高。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4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9家,新增省级瞪羚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78家;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5.84亿元,均位列全市第一。四是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再创新高。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3.65亿元,同比增长65.8%,增幅创近年新高。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争取省市科技计划项目17项、获资金支持398万元。(二)持续开展科技信息的搜集、整理、研究、传递等公益性服务。一是持续做好《汉台科技信息》专刊的编辑印发工作。我中心紧紧围绕“宣传科技政策、传播科技理念、报道科技前沿、服务经济发展”的办刊宗旨,全年编辑印发《汉台科技信息》12期,推介科技政策、创新发展、科技动态、实用技术等90篇;免费送发科技信息、科普资料共计3600份。二是拓展科技宣传渠道,办好“汉台科技”微信公众号。今年共推送“汉台科技”微信公众平台信息27期,发布科技动态、科技政策、科技成果等图文信息127条;三是配合局中心工作,积极做好信息宣传工作。向省市区级媒体投稿15篇,发布12篇。(三)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宣传,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今年以来,我们创新工作方法,积极配合区发改局和其它部门组织的科技宣传活动,采取发放资料、健康义诊、技术咨询、现场技术培训等方式开展群众性科普宣传活动,取得良好宣传效果。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单位在编6人均无专业技术职称,在工作中难以保障科技服务水准。二是单位实际在岗人员偏少。2名干部被抽调到其他岗位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三是个别干部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责任担当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四是个别干部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自我约束能力有待加强。(二)改进措施。一是落实好区委第十七次党代会精神,围绕今后五年工作目标和战略举措,扛牢责任、使命、担当,履行好科技创新服务职能,推动新一年科技创新服务工作争先创优;二是加强现有人员的在岗培训,提升业务技能;三是鼓励单位党员干部报考专业对口的专业技术岗位,逐步增加专业技术岗位人员比例。四、下一步工作打算。2023年,中心将紧密围绕全区科技工作重点,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进一步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全力做好秦创原(汉中)创新驱动中心汉台分中心建设,打造汉台科技服务品牌。二是全力冲刺年度科技创新目标考核任务,拓宽科技服务渠道,优化服务方式,做好上门辅导和跟踪服务。三是围绕双链融合,加强与陕西理工大学、汉中职业技术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精准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四是积极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自身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主动作为,在农业增效增产、特色产业振兴、科教文卫下乡、服务三农发展等方面取得良好工作成效。五是加强科技政策宣传,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六是围绕全局中心工作,高质量完成交办的工作任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