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依法促进全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及多种形式就业,开展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 | |
住所 | 汉中市汉台区兴汉路牛家桥自强大厦四楼 | |
法定代表人 | 李丽 | |
开办资金 | 9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预算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残疾人联合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1.1万元 | 12.2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2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2022年,市就业中心在市残联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和省就业中心的精心指导下,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和《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主动作为,狠抓落实,进一步落实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不断加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益,为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一)积极贯彻落实就业政策,促进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稳步提升。市残联会同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人社局、市国资委五部门部门转发《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提出具体贯彻落实意见,努力促进残疾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与市人社局联合组织开展以“就业帮扶、真情相助”为主题的2022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服务活动。活动期间,全市共发布各类宣传资料900余份,市残联系统共走访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家庭235户,组织开展就业年龄段未就业残疾人状况调查,精心策划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走访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家庭235户,为95名应届残疾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择业建议等服务。5月16日,汉中市庆祝第32次“全国助残日”活动暨“2022残疾人就业宣传年”启动仪式在天汉楼广场举办,并同步举办了“2022年促进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招聘现场设置政策咨询区,为残疾人提供就业知识和劳动法律法规政策咨询。会同市税务局向参加活动的领导、残疾人代表和企业宣讲《支持残疾人就业税费优惠政策》,并热心解答关于残疾人就业的重点问题。招聘会现场设置残疾人特色工艺品制作展示区,分别有羌族聋女现场刺绣、盲人按摩、残疾人现场书画展、残疾人藤编和弓箭作品展等,活动现场还表彰了残疾人就业创业自强明星与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先进典型。陕西省伟志服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云双代表企业向广大残疾人发出就业诚意邀请。招聘现场邀请28家助残企业为残疾人提供了145个就业岗位,岗位类别涉及电商运营、缝纫、种养殖、设计、保洁、手工艺品制作等岗位。现场18名残疾人达成就业意向,3名残疾人签订用工协议。通过招聘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市用人单位和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搭建互动平台,创造平等机会,促进更多的残疾人实现就业,使更多的残疾人走向自立自强。(二)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做好残疾人多种形式就业工作。落实各级资金331.5万元,促进全市多种形式就业残疾人874人,按比例就业109名,其中个体就业和自主创业150名,补助资金75万元;公益性岗位就业57名;集中就业和基地就业5名;灵活和居家就业155名;农村种养加398名。组织开展盲人保健按摩培训考试学习班1次,对2017年以来全市参加盲人按摩培训人员28人进行培训并组织考试,其中盲人考前培训2天,考试1天,成绩合格后统一颁发合格证书。参加培训考试的学员28人,全部顺利通过考试并领取合格证书,通提考核,鼓励盲人就近就地自主创业就业,进一步推进我市盲人保健按摩行业健康发展。(三)认真开展按比例就业审核认定工作,不断加大残保金征收力度。为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就业,规范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审核认定、残保金征收管理,在市残联和税务部门的重视支持下,通过召开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审核征收座谈会、总结表彰保障金征收先进单位和个人、交流征收工作经验、探讨新的审核认定及征收模式等举措,确保促进全年保障金征收工作的顺利开展,截至目前,全市保障金征收入库达1474.42万元。同时认真开展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一网通办”,全市审核认定安置残疾人就业用人单位98个,在岗残疾职工309人,不断促进残疾人稳定就业。(四)精心组织实施,认真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落实各级资金250万元,指导各县区举办培训班75期,对3905名残疾人进行新媒体电商、短视频运营、拍摄、手工编织、烹饪、家政服务等职业技能和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超额完成任务数。会同市人社局、市财政局积极开展残疾人“助力残疾人e就业培训行动”,培训残疾人300名。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了急需的劳动技能,为他们的生活、就业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做好残疾人就业和培训实名制数据录入工作,每季度进行实名制通报和督导,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五)严把审核关,认真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持项目的申报实施和督导工作。与财政部门密切配合,落实省级残保金50万元,认真筛选,严格审核,进行公示,对45家盲人保健按摩行业进行扶持;争取省级残保金75万元,促进150名残疾人实现自主创业;落实市级残保金6.5万元,扶持1家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企业,有力促进了840名残疾人稳定就业(盲人98人)。严格监管项目资金,不定期督导检查,对扶持资金在使用中存在的不合理、账务不规范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见,责令单位限期整改到位。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市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一是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社会责任不强,法律意识淡薄。部分用人单位法制意识淡薄,拒不安置残疾人就业且拒不缴纳残保金;二是培训生源困难特别是视力残疾人,部分县区受社会分工及地域限制,残疾人中、青年外出务工较多,在家留守都是高龄及重残人员,培训对象难以寻觅,留守人员接受能力较差,培训后就业率较低;三是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宣传力度不够,结合实际创新较少;四是全市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编制较少,不能适应残疾人工作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等。改进措施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为更好地促进残疾人就业,充分利用市场化资源,选好用好线上线下资源,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为用人单位搭建平台和残疾人求职者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促进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多种形式就业。二是继续做好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助,依托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和助残增收基地及其他社会培训机构,对残疾人开展行之有效的培训工作,特别是对困难农村残疾人优先为他们制定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方案。同时要充分摸清残疾人培训意向底数,做好宣传、组织报名,吸引和动员残疾人参加国家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四、下一步工作打算2023年,市就业中心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实施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落地实施。对正式招录(聘)残疾人和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给予补贴奖励。做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联网认证“跨省通办”,将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情况记入企业信用档案。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科学设置培训课程,技能培训残疾人3000(人)次,探索“订单化、定岗化、定向化”培训,全面提升残疾人就业率。开展就业服务活动,主动与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爱心企业对接,搭建残疾人就业信息平台,促进800名残疾人稳岗就业。建设市县级残疾人职业能力测评室,免费为残疾人进行职业能力测评。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鼓励残疾人通过网络零售、云客服、直播带货等新形态就业,支持残疾人就业等基地做大做强,带动更多残疾人就业。进一步扩大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和征收保障金工作,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制,抓好残疾人就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在省就业中心的有力指导下,在市残联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埋头实干、攻坚克难,奋力谱写残疾人就业工作现代化新篇章。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