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2年度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重视德育工作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道德与法治》纳入课堂,丰富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容。通过主题班会、升国旗、青年大团课、观看爱国影片等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二)专注学生发展1.文化课合格率。2022年学校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9〕3号)要求,上好上足基础必修课程,成绩合格率均达100%。2.专业技能合格率。大多数学生通过一年的职业技能的训练,技能水平均有所提高,2022年专业技能合格率达100%。(三)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活动2022年度,学生会在校团委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以全心全意为广大同学服务为宗旨,加强自身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学生会作用。学生会成员积极参与组织学校的各项活动,并为活动的正常开展付出劳动、作出贡献的同时,个人也得到锻炼、收获成功。(四)加强校企合作,提升服务质量学校健全了校企合作管理机制,成立了校企合作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了《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等专项制度,加强与本地及发达地区企业进行合作,与企业签订安置就业协议。校企合作的大力实施,有效提升了教师实践能力与专业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技能水平与岗位能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渗透融合,形成了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局面。(五))提高服务社会能力,抓好全民技能培训工作学校充分发挥县级职教中心的综合功能,结合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总体部署,统筹安排职业技能培训,认真落实全民学习活动,依托高校农民培训基地、全民学习中心,积极开展农民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免费技能培训工作,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六)政策落实情况政策性经费落实情况。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对我校经费收支的监督和管理,认真执行国家有关经费相关政策,强化了公开公示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政策使用资金,无截留、挪用、挤占资金问题,没有无计划申报,虚假冒领、套取资金的问题。二、主要业绩和社会效益(一)狠抓学校内涵发展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指导思想,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形成了“能吃苦、乐奉献、不服输、勤钻研”的人才培养特色,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办学效益显著提升。学校先后被授予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陕西省“最美校园”、汉中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汉中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汉中市提高教育质量优秀学校等80多项荣誉称号。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办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高,学校2022全年共招生595人,有全日制学历教育在籍学生1859人,设36个教学班。其中一、二年级26个班(一年级595人,二年级766人),三年级12个班598人,全年巩固率达96%。学校有教师98人,其中专任教师96人,比上年增加3人,生师比为19:1,专业课教师40人,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30人,占专业教师的75%。本科以上学历88人,占专任教师人数的92%;硕士学位2人,占2%;高级职称教师20人,占专任教师人数的21%。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0.61万元,与上年相比有所提高;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0.4个;图书室图书总册数90000余册,生均纸质图书48册。(二)狠抓特色创新发展1.实施模块教学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模块教学就是围绕能力和素质的教育专题,在教法上强调知能一体,在学法上强调知行一致,集中开展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活动方式、方法、方案的同步式一体化的教与学,以实现具体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式教学模式。模块式教学要求专业教师的教学首先要转变观念,打破固定式的教学形式,向动态、实用方向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2.定位服务社会,走红色德育发展之路。服务社会,教育为先。我校一直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德育工作重中之重。红色教育旨在以红色作为时代精神内涵的象征,务实的落点在于教育。呼唤有志青年忧国忧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奉献社会的崇高精神。我校重在培养学生的英雄主义、竞争能力、拾金不昧、艰苦朴素等优良传统美德。在教育教学中始终坚持“理论知识够用,专业技能娴熟,综合素质良好,道德品质高尚”的办学理念。在德育中弘扬以爱国、爱校、爱家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开拓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通过学生的爱校活动、红色文化研学、帮助老人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爱心。通过拔河比赛、主题文艺晚会、体育赛事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力。(三)显著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学校现有学历教育在校生2129人,年均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输送中级技能人才400人以上,已成为地方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022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10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98%,毕业生平均月薪3300元,技术人才的培养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学校充分发挥县级职教中心的综合功能,结合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总体部署,统筹安排职业技能培训,认真落实全民学习活动,依托高校农民培训基地、全民学习中心,积极开展农民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免费技能培训工作,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社会培训坚持以“促进就业、推动创业、服务产业”为宗旨,2022年共开展各类培训21期,共培训603人次。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存在的问题:(一)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教育教学改革还需要继续深入推进,还需加大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质量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师资队伍素质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教师需全面到企业参加实践。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有待进一步提高,实训设备还需加大力度与企业合作建设。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二)完善教师培养培训长效机制,继续强化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培训,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三)加大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不断添置、更新实训设备,对实训场地进行模拟生产线改造,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四)充分利用苏陕协作平台,引进东部先进的职教理念和管理模式,选派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到通州中专挂职学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五)加强校校合作交流,校企合作,引进企业投资,提升学校实习实训专业化建设水平。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提高核心竞争力1.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校竞争力.2.要结合职业教育学生特点,加强招生工作和学生巩固工作的研究。3.要加强校校合作。以苏陕协作对口帮扶为契机,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4.加强学校实习实训设备的投入,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加强现有实习实训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二)发挥办学理念的引领作用丰富学校文化,注重学校内涵发展。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我校教职工编制标准,按标准核定教职工编制。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完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相关政策,切实满足对专业课教师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