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周至县政务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方便群众、方便企业、服务社会。负责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便民服务与咨询;对审批项目进行协调督查。 | |
住所 | 周至县万联锦绣城商业广场 | |
法定代表人 | 李妮 | |
开办资金 | 251.1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周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15万元 | 36.8万元 | |
网上名称 | 周至县政务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2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县政务服务中心始终坚持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工作宗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现就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1、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除场地限制外,县政务大厅可提供64个单位1658项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服务,基本实现了群众和企业“进一扇门、办所有事”的服务目标,并在大厅推行高频事项“周末不打烊”服务,2022年共接待办事群众51万人次,办理政务服务事项44.1万件。2、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审批服务模式。县级大厅原有的64个部门1658项政务服务事项,通过整合,分设成一件事一次办、不动产登记、水电气暖讯报装、市场准入、城市建设、社会事务、工建审批共7类综合服务一窗受理窗口;实现税务、公积金、医保、婚登、公安5个服务专区,其余的公共服务类事项基本借助“西安市一体化平台政务服务运行管理系统”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3、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数据同源。根据全面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业务推进工作安排,在“西安市事项中心”完善我县34个部门、18个镇街、17个社区、236个行政村政务服务事项要素填报工作,梳理完善县级部门事项1739个,镇街、村(社区)事项1609个,下沉镇街、村(社区)769个事项,通过深化改革,县级政务服务事项即办件占比50.42%,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9.34%,全程网办事项占比85%,提高了网上办事能力,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要素数据同源、动态更新、联动管理,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自助办”。4、深化“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聚焦企业群众关心的痛点和难点,以办好企业群众眼里的“一件事”为目标,通过流程优化、部门协同、联审联办等方式,实现“一表申报、一口受理、后台审批、一窗发证”的服务模式。共推出十批次18类主题224项套餐服务,并印制成册。其中,申请材料、办理时限分别压缩52%、45%,企业和群众减少跑动次数比率达79%,在中心大厅设置一件事一次办窗口,2022至今年办理业务10617件,改革成果多次被西安日报、三秦都市报等媒体报道。5、推动高频事项跨地区办理。先后与7个沿黄河流域省会城市,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以及我市14个区县,实现了11类311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区(县)通办”,并印制成册。在大厅23号窗口设置“跨区通办”窗口,实现个人服务、企业生产经营高频事项异地代收代办,2022年共受理业务19598件。6、丰富载体,提升代办服务。一是分设窗口,提供贴心服务。分别设立便民代办和项目代办窗口,为群众和企业提供精准的周到服务。二是紧盯需求,开展多样代办。如邮寄办、电话办、上门办等多种途径,加强代办工作的主动性,不断拓展帮办代办思路。三是走进群众,开展红色移动代办服务。2022年以来,在马召镇、楼观镇、等便民服务中心(站)开展红色移动代办岗活动24次。截至目前,共为全县群众和企业代办各类事项64555件,其中镇(街)代办29303件,村(社区)代办33277件,县级大厅代办1926件(其中部门代办898件、代办窗口1028件),红色代办26件,项目代办23件,群众满意度达100%。7、持续提升“15分钟政务服务圈”标准化建设工作。一是推进村便民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工作。出台《周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周至县村(社区)便民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导推进各村便民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工作。二是加强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好差评”工作。分别与富仁镇、广济镇、终南镇、竹峪镇沟通处理差评4起。三是开展镇(街)、村(社区)便民大厅窗口工作人员跟岗学习培训活动3批次。8、创新重点项目代办工作力度。通过设立项目代办绿色通道专窗、主动上门走访、电话协调对接、组织部门协调会等多种措施,加强对我15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帮办代办力度,助力企业项目审批手续快速办结。9、加大规范中介服务工作。设立中介超市宣传窗口,通过微信公众号、中介专窗做好中介服务超市宣传工作。做好咨询问题解答工作,引导项目业主通过西安市网上中介服务超市选取满意的中介服务机构。目前,通过我县网上中介机构运维平台入驻5家,有意向入驻机构1家,通过我县网上中介平台交易企业有5家。二、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建立集办件、考勤、投诉、评议、监督检查为一体的考核体系。依据《周至县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法》《周至县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及窗口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并结合中心管理工作的实际,明确了考核的范围、考核遵循原则、绩效考核方法、考核组织与管理、绩效考核的奖惩,同综合业务科、代办科、信息科一起汇总绩效考核内容,使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的月度考核工作有序开展,每一季度根据月度考核结果评选出流动红旗窗口和季度服务明星。2022年共评选出流动红旗窗口21个,季度服务明星30人次,进行表彰,未发生一起因考评结果不满对中心的投诉事件。2022年,共编印《每周情况通报》40期,编印《简报》9期,季度简报3期,表彰通报3期。三、存在问题。一是“三集中三到位”工作推进不到位。个别单位对窗口授权程度不高,有的窗口实质上无审批权,仍需到单位去办理,“人进事不进”,造成“两头跑”现象,影响审批时限。二是个别镇街便民中心在组织领导、业务技能、办公场地,设备配备等软硬件建设上相对滞后,应纳入便民服务中心的事项未完全纳入,影响了镇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功能的有效发挥。三是部分进驻单位对窗口工作重视不够。个别单位领导对窗口的发展持观望态度,不能够真正的选派“精兵强将”甚至派临时聘用人员驻场办公,导致窗口工作人员流动频繁,业务不精,影响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四、改进措施。建立以窗口为主导的运行机制,审批流程进一步优化。优化审批环节,缩短办事周期,逐项清理、调整、规范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项目目录,按照高效、规范、便民的原则实行动态提速。五、下一步工作打算。1深化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体制改革。按照决策、执行、监暂分离的原则,完善“审、管”分“审、批”分离的管理体制,启动组建承担集中审批职能的行政审批机构,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中心内运行机制,促进审批事项、审批权限、审批人员全面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全面完成部门审批服务项移交、下沉和交接工作。2、加强审批服务“清并压减”工作。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力争审批服务事项的优化调整率达到30%。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手续,对自由栽量权过大的事细化标准,减少自由裁量空间,不断压缩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限。规范中介行为,加强监管。按照一窗多岗的要求,结合实际办件量,对窗口进行合并整合,推动审批服务效率提高10%以上。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