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志书编纂,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规划、指导全省方志编纂工作;审定、批准省市县级志书出版;组织、整理旧志;方志理论研讨;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 |
住所 | 西安市新城大院省政府前大楼六楼 | |
法定代表人 | 熊晖 | |
开办资金 | 699.9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35.47万元 | 438.04万元 | |
网上名称 | 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 | 从业人数 4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我单位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强化政治引领,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和模范机关创建(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安排部署。中心组成员向省委直属机关工委政策研究室报送2篇学习体会文章,全办党员撰写心得体会54篇。结合工作职能,谋划未来5年和2035年前我省地方志工作的目标任务,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的总体思路举措。(二)扎实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党组专题研究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工作,制定《中共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关于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针对其中机关效能专项治理重点问题,印发《关于设定工作岗位相关工作的通知》;结合人岗设置,印发《第四季度党员管理积分赋分标准指导意见》,制定积分清单,细化党员管理积分赋分标准,把党员管理考核落实、落细、考准。(三)大力推进模范机关创建工作制定印发《关于开展“修志为用增‘三力’”创建模范机关的工作方案》,推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组织撰写的《讲述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荣获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旗帜杂志社“党建引领保障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创新案例征集活动”优秀奖。二、牢牢聚焦主业,不断夯实地方志工作基础(一)稳步推进第三轮修志试点工作制定第三轮《陕西省志》编纂试点方案,确定省检察院、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审计厅、省体育局4家编纂试点单位。印发申报全省第三轮市、县(区)修志试点工作文件,遴选出11个县(区)第三轮修志试点单位。召开全省第三轮修志试点——《黄陵县志》篇目研讨会。(二)系统总结第二轮修志经验采取线上形式召开全省市级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组织第二轮省志参加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奖,8分册荣获陕西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地方志志》等4分册获二等奖。开展第二轮市、县(区)志书质量评估,指导市级地方志机构全面开展志书质量检查评估。(三)持续巩固地方综合年鉴全覆盖和编纂质量提升推动综合年鉴出版全覆盖。与多家出版单位沟通,协调解决问题。为地方综合年鉴供稿人开展线上业务培训。深入开展“精品年鉴品读季”活动,组织全省地方综合年鉴撰稿人300余人参加全国年鉴业务培训。全省119部综合年鉴已全部移交公开出版。(四)积极推动地方史编修和地情丛书编纂工作组织开展地方史编修试点,遴选出首批编修试点单位8个,指导修订《宝鸡史话》《神木简史》等篇目大纲。完成《陕西经济通史》再审。完成《陕西书法志》(民国卷)结项审定稿审稿。完成《陕西抗战志》编纂任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陕西大事记》编纂,该书所在“纪录小康工程”(陕西卷)项目已列入中宣部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三、围绕协同发展,逐步拓宽地方志工作领域(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拟订《全省地方志系统组织开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工作方案》,对全省地方志系统依托自身资源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谋划部署。配合省委宣传部开展中华版本资源征集工作,组织首批向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移交版本资源书籍733册、电子书612部。对市、县区旧志整理情况进行摸底,汇总并组织专家评审,对眉县、蓝田县等一批旧志整理成果项目进行支持和补助。(二)积极推动方志馆建设推进市县方志馆建设工作。年内完成省方志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规定制定、基本银行账户申请设立和2023年预算经费申报,公开招录8名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工作人员,完成2016年整合机构精简编制后3名待分流事业编制人员划转。(三)大力开展部门志、村镇志编修工作拟定市、县(区)部门志、行业志和村镇志编修的管理和指导意见,加强对其他以志命名的出版物的管理和指导。将咸阳市作为村镇志编修工作试点地区。组织召开中国名村志《西豆峪村志》终审会。审验村镇志2部,开展村镇志编修培训1次。(四)扎实推进理论研究《陕西地方志》发挥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平台作用,全年共出刊6期。编发《修志工作简报》6期,推动系统修志经验和信息交流。四、狠抓资源利用,稳步提升地方志工作影响力(一)认真讲好陕西故事组织第三届“坚定文化自信讲好陕西故事”活动,通过讲述体现陕西历史文化和人民情怀的好故事,为奋力谱写新时代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凝聚精神力量。决赛于9月在陕西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被多家主流媒体报道,活动录像被选为迎接党的二十大献礼节目,于二十大开幕当晚在陕西省电视台播出。(二)广泛开展志鉴“六进”活动为省委办公厅、省委宣传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机关等10多家单位赠送志书年鉴和地情丛书,为省委常委办公室、省人大领导及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办公室配置图书,深化地方志成果“六进”(校园、企业、机关、军营、农村、社区)活动,全年向社会各界赠送地方志成果1000余册。(三)充分利用线上手段传播方志文化网站更新“省情”栏目信息1.5万字,制作上传志书、年鉴等数字资料9部,特色栏目“方志资料库”累计发布数字化书籍1228部(册)。收集方志成果视频13部、二轮志书电子版165部。与省图书馆联合举办“陕西省方志成果展”线上展览。(四)积极助力中华文明探源组织协调召开《石峁遗址志》出版发行座谈会,被新华网、人民网、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并被海内外近千家媒体转载,考古、地方志及出版界等学者在媒体发表书评7篇。五、注重精准施策,聚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一)持续巩固加强组织领导和帮扶力量及时调整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9月按要求轮换1名工作队员。办领导6次深入帮扶村开展工作,走访慰问2次,对2名驻村干部职级进行了晋升。(二)坚决落实乡村振兴任务要求坚持定期走访排查,解决农户问题23个。投入助医和助教资金,购买农特产品。开发农村公益岗位8个。争取陕西尧柏助学公益基金会和陕西福智慈善基金会投入资金对大学生和困难家庭学生进行帮扶。投入8万元补助村集体经济产业设施建设。成立村集体产业公司,发展五味子育苗基地6亩,立体种植基地50亩。协调完成通组道路12.66公里,推进农村居民改厕工作,12户村民的“三格化”改厕工程通过县、镇验收。(三)着力打造帮扶工作特色亮点利用村史馆大力宣传村史村情和脱贫攻坚成果。在全省范围内加强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业务指导、项目支持和政策倾斜。争取相关省级部门支持,扩展社会帮扶渠道。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檀姣玲工作事迹被《陕西日报》《陕西农村报》等媒体报道,被中共镇安县委表彰为红星党员和优秀第一书记。六、坚持全面从严,落实落细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一)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印发2022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召开年度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修订2022年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并根据新的领导班子分工及时调整。为班子成员配发《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纪实手册》。开展处室主要负责人述职述廉和党风廉政建设民主测评。党组书记为全办人员讲授廉政党课2次,开展处级干部集体廉政谈话1次。(二)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开展中心组学习6次,每次安排1名厅级干部和2名处级干部重点发言。主要负责人在系统内杂志上共发表理论文章3篇,其他成员结合分管工作分别撰写了学习心得体会或调研报告,申报重点课题论文2篇。成立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开展4次学习研讨,有效提升青年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政治能力。(三)扎实开展监督执纪及时做好节日前廉洁提醒,加强警示教育,不断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强化日常监督。坚决执行“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严把经费收支关口,严格财务审核,对帮扶项目精准落实、帮扶资金规范使用以及地情丛书、年鉴编纂出版等工作进行重点监管。强化选人用人监督,确保干部选拔和职级晋升公开公平公正。积极配合省纪委监委驻省政府办公厅纪检监察组监督工作,对干部廉政档案信息进行动态更新和补充。(四)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制定印发2022年党建工作要点,推动党建工作有序开展。着力在四星级、三星级党支部中实施“提升工程”,规范支部组织生活制度,抓好“三会一课”、过政治生日集体谈心谈话、主题党日等制度落实。落实“一岗双责”要求,调整配齐党支部班子,开展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严格党员发展要求,2名预备党员按期转为中共正式党员。七、保持正确导向,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做好干部日常管理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严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标准,配合省委组织部完成1名副厅级和1名正处级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全年晋升公务员职级4人次。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和抽查制度。(二)加大干部教育培育力度根据省委组织部培训计划,选派6名优秀党员干部参加专题培训班。将参加陕西网络干部学院理论业务培训和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展自主学习纳入党员管理积分赋分体系。(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年新招录3名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接收部队转业干部2名。依照人社厅相关要求,完成下属事业单位8名硕士研究生学历人员的招聘,并从省社会科学院引进1名高层次人才。对全省地情专家库名单进行增补完善,重点更新市、县(区)部分名单,突出青年史志英才和年轻业务骨干遴选。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