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为全市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业务范围:普通干线公路路政和市辖区(汉台区、南郑区)道路运政(含城市客运)、水路运政、航道行政、港口行政、地方海事行政、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邮政快递业等领域执法工作。 | |
住所 | 汉中市汉台区兴汉路东段 | |
法定代表人 | 罗勇 | |
开办资金 | 20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交通运输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03.29万元 | 675.2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3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办理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2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专项执法攻坚强势推进。实施干线公路“治超”、路域环境“治乱”、客运市场“打非”、货运行业“治违”等专项攻坚战,多部门联勤联动,查处超限超载200余台次,监督卸货2000余吨,依法取缔非公路标志、马路市场等“顽疾”1000余处,制止侵占路产行为20余起。成立重点案件工作专班,重拳打击南郑区境内夜间违法超限川籍货运车队,对18家货运源头企业实施“一超四罚”,查扣非法营运车辆10台,查纠疫情防控措施不严、占道揽客、违规经营出租车、公交、班线车辆2000余辆次。(二)安全执法监管动真碰硬。紧盯重要时间节点,深入道路运输、公路水路运营等77家企业开展执法安全督查,闭环消除安全隐患327处;完成水运工程建设计划和应急预案编制、水运企业核查、船舶碰撞桥梁隐患治理等专项工作,配合市审批局完成330余艘船检前置性审查,有效解决洋县四处渡口渡船无船检证书的多年历史遗留问题;开展邮政快递企业、末端网点落实“三项制度”执法检查,对包裹过度包装、快递“二次收费”乱象实施专项治理,累计检查邮寄网点120家次,办案7起。(三)工程质监执法规范严细。对全市干线公路重点建设项目开展执法检查28次,检查参建单位128家次,下发问题整改通知书20余份,立案查处10起,督导整改质量和安全隐患200余处。(四)法治交通建设提质增效。严格执行行政处罚前置审核和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制度,建立完善“12328”服务工单办理工作机制,动态调整行政执法权责清单361项,取消13项,下放3项,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2022年以来,统筹主责主业、疫情防控、安全护航、行业治理,全力服务保障我市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展现了铁军担当。(一)完成“双随机”检查120余次,全年办案388件,结案率100%,未发生一起行政复议、诉讼案件,办理12328投诉874件,办结率100%,消除安全隐患327处。(二)把好守牢重点防控阵地,指导督促企业落实防疫主体责任,开展出租车市场疫情防控专项执法检查和高速公路服务区违规甩客专项整治,累计出动卡口值守、驻点督导、巡查执法1.2万人次,执法车辆3200台次,筑牢交通运输防疫安全屏障。(三)常态开展“八五”普法、“12.4”法制宣传日、“法治交通讲堂”、“业务骨干讲业务”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学法、普法、尊法、用法的法治交通良好氛围。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执法效能发挥落后于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我们还面临着站位不高,定位不准,执法改革发展效能没有充分发挥等短板,交通综合执法机构与道路运输、公路管理等单位的职能调整交接不到位,职责边界不够明晰,执法协同凝聚合力不够。2、执法实践落后于新业态和科技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迅猛发展,我们执法队伍的意识理念和创新手段还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3、执法能力落后于现代化开路先锋的迫切需要。目前我们还经常存在面对新问题新矛盾,束手无策,面对乱象丛生而无能为力等问题,距离为“现代化开路先锋”保驾护航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4、执法服务品质落后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执法理念还不能适应社会的新变化,执法手段也不够精准,还没有做到与时俱进,“黑车”非法载客、超限超载运输屡禁不止,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二)改进措施1、厘定职权边界,完善工作机制。加快建立与行业管理机构、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定期调度执法工作开展情况,研究解决执法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违法线索移送、联合执法检查、举报投诉受理、执法信息共享的良性互动局面,实现监管效果最大化。2、有序推进交通执法信息化建设。要站位智慧交通执法总体布局,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引领性、战略性工程,谋划统筹市本级执法信息平台建设框架,加快建设市级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指挥调度中心,配备记录仪、手持及车载执法终端,不断提升执法“科技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3、切实增强执法队伍素质能力。定期组织执法全过程现场训练,突出现场检查、调查取证、案卷制作等模拟训练以及执法信息系统、新型执法装备应用训练,尽快适应多门类融合、全链条执法的新要求;组织交叉案卷评查、应急处置等技能比武竞赛,切实提高执法人员实操能力和办案水平;广泛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警示告诫、指导约谈等方式,确保执法刚柔并济、文明规范,为交通运输市场主体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全面强化运输市场常态监管。要坚持“标本兼治、疏堵结合、宣打并举、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客运、货运市场执法监督指导和“打非治违”专项整治,提升执法监管能力和水平,一是加大非法营运打击力度;二是强化客运市场整治;三是夯实企业主责;四是规范新业态监管。(二)多措并举重拳整治超限超载。一是加大路面执法力度;二是强化协同联动;三是统筹整合执法力量。(三)着力强化路域环境综合治理。一是与公路部门加强联勤联动,推进执法与公路养护业务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切实保障执法效果;二是加强对重点区域的联合执法巡查频率,定期对重点路段、桥隧及公路安保设施开展隐患排查,严格查处各类涉路违法行为;三是联合开展“路政宣传月”活动,加大涉路违法事案查处力度。(四)强力筑牢安全执法监管防线。一是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分析研判执法领域安全生产形势任务,组织安全教育培训;强化网络信息安全日常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二是紧盯重要时间节点,强化重大节假日和季节性安全风险研判辨识;三是持续开展行业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结合“双随机一公开”、“四不两直”等方式,加强各执法领域安全执法检查力度。(五)推动项目质监执法提质增效。紧扣“高质量项目推进年”工作为主线,将项目建设关键节点、关键工序等作为执法重点,创新质监执法方式,将安全生产监督执法与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更加紧密结合起来。要本着执法监督与服务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盯紧重点顺藤摸瓜查找问题,抓住关键追踪溯源落实责任,严格精准执法,全力推动交通质监执法、品质工程创建、平安工地建设等工作再上新台阶。(六)有效护航水上交通安全稳定。要进一步厘清船舶检验事权,理顺船舶检验运行机制。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防范,强化对重点水域、重点船舶、重点时段的安全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水运行为。开展市辖区船舶污染防治专项整治行动,巩固扩大船舶污染防治成果。持续开展水运交通安全生产法规进乡镇、进企业、进校园活动,联合相关企业在“一江两岸”开展应急救援培训演练,提升重点水域安全应急和综合管控能力。(七)联合开展寄递市场专项整治。以邮政寄递市场秩序专项整治为抓手,强化案件线索管理查处,联合多部门开展寄递渠道集中整治,违法案件查处率达90%以上。详细检查企业(网点)是否按照要求落实实名登记、收寄验视、过机安检等“3个100%”规定,及时效消除辖区内末端快递网点安全隐患。积极推进邮件快件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持续开展邮政快递业生态环保执法检查。对偏远乡镇快递网点进行拉网式摸排,重点整治“快递二次收费”市场乱象,助力打通快递服务“最后一公里”。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2年6月被省交通运输厅评为“全省交通运输法律法规知识竞赛一等奖”、2023年2月被市交通运输局评为“2022年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