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台区> 汉中市汉台区政务服务中心

汉中市汉台区政务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5-10 09:33
单位名称 汉中市汉台区政务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对政府各部门进驻、委托事项办理进行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对进驻窗口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培训和日常考核。
住所 汉台区南团结街380号
法定代表人 丁涛
开办资金 8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中市汉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167.08万元 4741.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4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2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强化功能建设,打造政务服务新格局。1.拓宽综合集成服务覆盖面。目前共有29个部门和单位的404项事项进驻区政务大厅,中心在大力推行“综合窗口受理、部门分类审批、结果统一反馈”运行模式的基础上,以部门授权委托方式,推动更多事项集中办理,2022年,中心与7个区级部门签订了《政务服务事项委托书》,截止目前,共13个区级部门的100项政务服务事项在中心综合窗口实现了“一窗通办”,中心综合窗口全年共办理各类事项4884件。2.提高基层便民服务承载力。向镇(街道)延伸下沉审批服务事项增至500项,建立区镇两级审批服务工作协调联动机制,通过专班现场指导、召开专项协调推进会、组织业务培训等方式,推动基层政务服务和网上办事能力不断提升,确保事项“下得去、接得住、办得好”。指导协助全区15个镇(街道)在陕西省政务服务事项中控平台完成共计3082项事项的梳理工作,为推动镇(街道)事项网上办理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集中采购网络设备,向全区222个村(社区)布设和分配网络端口,解决了基层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困难,初步实现了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网络互联互通。3.提升信息数字服务便捷度。通过中心微信公众号积极宣传政务服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主题活动,全年推送推文100余期,信息318条。编制发布政务月报12期,积极宣传大厅工作动态,扩大群众知晓面。强化政务服务“指掌微事通”小程序功能建设,发布8大类18项主题服务办事指南,“政策通”版块新增“亲商惠企”栏目,共发布10大类160余项政策文件,着力帮助企业和创业者精准掌握优惠政策,推动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创新开发“线上帮办”系统,建设从需求申请、任务分派、“一对一”个性化服务到评价反馈的全流程线上服务平台。(二)聚焦群众需求,完善政务服务新机制。1.规范驻厅事项办理。制定《汉台区政务服务中心驻厅事项办事指南编制标准》,为企业、群众清晰了解并全面掌握事项办理的相关信息,促进经办人员依法审批、高效服务。同时,积极推广使用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畅通企业、群众网上办事渠道,以区消防救援大队驻厅事项为切入点,再造事项网办流转程序,夯实网办工作基础,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不断提升。2.强化服务质量监督。面向社会公开聘任10名政务服务“质检员”,对区政务大厅各窗口政务公开、依法行政、服务创新与便民、廉洁从政等情况进行监督。截止12月底,“质检员”围绕优化服务流程、提升窗口人员素能、强化配套服务保障等三个方面提出意见建议18条,经梳理纳入中心2023年优化提升政务服务工作计划。2022年度,企业和群众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累计评价近7万件次,好评率达100%。开展办件质量回访96人次,办理“12345”平台转办件70余起,群众满意率100%。3.优化便民服务举措。将大厅“办不成事”协调窗口、“进知解”便民服务窗口以及“亲商惠企”服务窗口进行整合,增设“四贷促进”金融服务站(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站),为企业、群众提供“专人跟进、一帮到底”的全流程服务,全年共为企业群众提供服务60余万人次。开展延时服务4643人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得到群众的充分认可和好评。(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新形象。1.健全规章制度。修订完善《汉台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纪律》、《汉台区政务服务中心政府采购工作制度》,制定《汉台区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印章使用办法》,进一步严格监督管理,强化制度约束。编制汉台区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业务办理工作手册》、《综合窗口业务政策指南》,着力规范综合窗口工作人员业务办理行为,为企业和群众提供精准、全面的办事服务指引。2.严格人员管理。坚持每日纪律作风巡查,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召开纪律作风专项整顿会,通报违反中心规章制度的典型问题,严肃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的执行。每月将驻厅窗口“好差评”结果进行公示,比“好评”、晒“差评”,促进工作人员比学赶超,并将工作人员每月考勤和办件情况反馈派驻部门、单位,推动形成与派驻部门、单位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3.丰富文化生活。以第27个“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开展了以“一路书香,一生阳光”为主题的读书分享活动,增强干部职工文化认同和中国自信。举办“喜迎党的二十大奋进时代新征程”朗诵比赛,驻厅窗口、单位的18支队伍共34名工作人员参加比赛,提振了窗口人员精气神,营造了文明、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四)服务全区大局,综合能力再上新台阶。1.文明城市创建。起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方案(2022-2024年)》,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限要求,有序推动创建工作开展。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全年为办事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协助业务办理、免费复印打印等服务29500余人次,到包联社区开展环境卫生整治62人次。改造建设无障碍卫生间,设置和标明无障碍通道。设立爱心驿站,为户外工作者提供临时休息、免费饮水、免费充电等服务185人次。扎实开展垃圾分类工作,配置分类垃圾桶35组,张贴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牌17处,引导办事群众和工作人员做好垃圾分类。2.疫情防控。严格执行全区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把好大厅“入口”关,保障公共环境卫生安全。服从全区疫情防控统一调度,先后安排24名干部职工下沉北关人民路社区、龙江沙沿社区和居住小区,协助开展封控管理、卡点值守、核酸采样、政策宣传等工作,参与隔离酒店防控专班工作8人次、高速公路口卡点值守4人次,筑牢疫情防控严密防线。3.乡村振兴工作。会同定点帮扶千户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制定中心2022年度定点帮扶计划书,落实帮扶资金1.2万元用于千户村便民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提升、网上审批平台试点建设、基础设施维护等。中心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坚持每月指导调研,定期研究驻村帮扶工作,密切关注工作队员的工作和生活,落实年休假,定期体检,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促进其安心工作。2022年,驻村工作队联系相关部门,为千户村7组活动广场安装了价值3万余元的健身器材,争取人居环境提升专项资金5万元,用于全村人居环境整治。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2022年,中心共办理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事项71万余件,按时办结率达100%,为汉台区3135家新开办企业免费提供总价值为141万余元的印章。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率有待提升。区级部门的政务服务事项分散在各个股室,事项进驻涉及多股室工作人员,从事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的人员同时还要承担部门其他工作,人员驻厅无法保证;有些政务服务事项办件量少、阶段性强,长期驻厅办理易造成人力资源浪费。二是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体制建设还不够完善。个别基层便民服务机构在人员配置、业务培训、办公场地、设施设备等软硬件建设上相对滞后,应纳入便民服务机构的事项未完全纳入,影响了镇、村两级便民服务机构功能的有效发挥。三是服务人员队伍建设仍需加强。窗口工作人员多为部门、单位派驻人员,加之个别单位没有把业务骨干放在窗口,导致窗口人员管理缺乏必要抓手,鼓励激励措施单一,在服务意识、办事效率和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2.改进措施。一是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开展常态化理论、职业道德和政务礼仪培训等,强化为民服务意识,树立为民服务理念,不断增强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塑造良好窗口形象。二是加强对镇街村居便民服务中心(室)调研指导,提高标准化建设水平,协调区级业务部门规范事项办理的流程和指南,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三是端正态度,转变工作作风。坚持开展作风纪律专项整治工作,严肃工作纪律,着力整治不良之风,克服消极观念、厌烦心理和无所谓态度,使大厅作风纪律、服务水平呈现新气象、新面貌。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持续提升区级政务服务大厅“综合集成式”服务水平。着力在驻厅事项、服务流程、管理制度、服务功能的综合集成上下功夫,继续加大区级部门事项进驻中心的协调力度,推动“综合窗口”办理事项扩面增量;以驻厅事项规范化办理为基础,不断优化提升企业群众全流程办事服务指引;完善中心各项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提升大厅服务功能,打造多元化、智能化、便利化办事服务场景。二是逐步强化基层便民服务机构“协调联动式”服务能力。在全面梳理区级部门延伸下沉镇(街道)事项的基础上,以群众需求为落脚点,梳理出汉台区“跨镇(街道)通办”事项清单,统一服务标准,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为载体,推动线上线下“跨镇(街道)通办”办事渠道深度融合。三是探索建立区、镇、村三级“全程响应式”帮代办服务机制。以中心便民服务窗口为枢纽,驻厅部门、各镇(街道)和村(社区)便民服务机构为站点,充分运用线上线下两种渠道,建立政务服务“全链条、全流程、跨区域”的帮办代办机制,进一步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