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洋县> 洋县政务服务中心

洋县政务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5-09 18:50
单位名称 洋县政务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集中行政审批,高效便民服务
住所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真符路6号
法定代表人 刘颖
开办资金 2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洋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99.92万元 379.2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办理变更登记事项1次:10月11日办理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由原朱建刚变更为刘颖。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2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今年以来,洋县政务服务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业务指导下,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上下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拼搏作为,持续推动深化“放管服”改革,聚力便民利企和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实现了审批速度和服务质量再提升,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优举措提效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一是推行“容缺受理、留置后补”机制。按照《洋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容缺受理”实施办法》,组织投资建设领域、市场准入领域、社会事务领域对行政许可事项再次颗粒化梳理,针对主要材料齐全,次要申请材料欠缺的许可事项,制定出“容许”“缺什么”的范畴,让群企所缺资料事后补充,变“材料不全不办”为“边受理边完善”,推动审批服务效能再提升,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保证“最多跑一次”政策落到实处。上半年,窗口办理“容缺受理”事项共计36次,其中市场准入领域24次,投资建设领域6次,社会事务领域6次。二是推进“双告知一承诺”工作进程。根据《洋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面推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实施办法的通知》,对低风险食品小作坊、公共场所卫生许可、林木种子生产经营、民办培训职业学校许可、人力资源机构许可、工商登记许可等实行“双告知一承诺”,打造“承诺即入”新模式,实现“既准入又准营”上不断扩大“场景图”,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共办理承诺制事项1370件,其中市场准入领域1170件,社会事务领域200件。三是开展委托下放事项“回头看”。“1”个服务指南领航审批。印制了《洋县镇(街道)审批服务事项办事指南》,统一了全县221项委托下放事项办事指南,做到了全县18个镇办、271个行政村、16个社区“一事一标准,一事一指南”,构建了协调统一,融合线上线下,覆盖县、镇、村三级的“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截至目前,镇办办理事项共8547件。“2”组人马跟踪问效“回头看”。由局长总领,将人员分成局机关和中心2大部分,分头分批对镇村便民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业务办理情况跟踪问效“回头看”,结合存在问题再次“请进来、走下去”,使镇村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与最新政策相衔接,确保办理模式不断更新,办件效率不断提高,切实做好“就近办”,为群企谋福祉。目前,已完成18个镇办的“回头看”工作。“3”办服务为民谋利。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的纵深发展,审批局和政务服务中心积极推进“三下沉”,即:主责领导下沉协调办,审批干部下沉指导办,便民服务功能下沉优化办,不断规范镇办的审批行为,提升镇办干部的审批能力。至目前,7名科级领导带队下沉镇办50余次。“4”周次跟岗培训学习。为尽快熟悉下放事项的审批流程,审批依据,网上办理模式,按照“你申请,我安排;你派人,我指导”,对各镇办派出业务骨干提出至少跟岗学习4周的要求,制定了“结对帮扶,一徒多师”措施,采取“面对面,手把手”实操教学方式,做到了提升基层政府审批能力无缝衔接。“5”个统一迅速提质增效。印发了《洋县加快推进县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指导镇办统一规范场所、统一审批依据、统一政务标识、统一资料展架、统一大厅管理,通过优化基层政务服务平台,提升了基层政府治理体系能力和水平,筑深筑实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二)挖掘发展新动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一是推广常办事项“码上办”。为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巩固“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成果,年初将常办事项二维码推广工作列入自主创新计划表,梳理“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清单,推出审批二维码44个,其中涉及食品、卫生、文化、社团等审批19个,企业登记、注册、变更等审批25个,群企扫码知流程、扫码下表格,利用电子信息手段拓展了“一件事一次办”的服务外延,做到“小码大容量”,真正开通了政务审批“二维码”服务“微距离”,让群众在省时、省力中获利。二是深入推进“一业一证”改革。深入探索“一业一证”审批模式,推进“一业一证”行业改革。上半年,对医疗器械零售店、眼镜店、康养中心等行业行政许可事项再梳理,编印了开办指导书,同时,拓展了“一业一证”实施范围,将“行业综合许可证”的办理范围扩大到超市、餐饮单位、农家乐等行业。实现了“一窗受理、一套材料、一次踏勘、一并审批、一证准营”,压缩办理时限60%以上,通过审批减法,增加内在审批动能,打造县域审批硬支撑。全年共发出《行业综合许可证》10张。三是融合重组工程建设领域审批事项。为推动2022年重点项目落地投产见效,实现行政审批事项的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更好满足企业和群众的办事需求,对涉及重大项目审批的事项再梳理,推出了《工业建设类项目审批事项及流程》及《房地产开发类项目审批事项及流程》指导手册,首次实现工业建设类项目从企业设立登记到竣工验收5阶段审批,房地产开发类项目从企业设立登记到交付使用6阶段审批新挑战,新跨越,直观明了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程优质高效指导,从而破解发展瓶颈,优化营商环境。全年,服务重大项目20余个。四是开启“绿色通道”助推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对全县117个重点项目逐个进行研判分析,准确掌握各个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的实情,建立动态台账。针对房地产类、工业建设类等后期手续较繁杂的建设项目,制作发放了“洋县2022年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服务卡”,在办理过程中持卡企业享受高效便捷、即来即办、特事特办、跟踪督办的VIP贵宾服务。通过“五办优服务”:网上办、预约办、随时办、主动办、容缺办,“四减优流程”:减层级、减要件、减环节、减时限等形式,以服务大格局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绿色通道服务卡”实施以来已办理落地投产项目7个。五是建设政务服务和政务公开专区。按照《陕西省关于做好政务服务公开专区建设工作的通知》,投资约2万余元在二楼大厅建立了“政务公开专区”,容政务公开网上查询、资料查阅、生活饮水、手机充电、休憩阅览为一体,确保群众轻松、便捷、及时获取政府信息,6月8日通过省政府检查验收。同时指导镇办从“五个统一”,即:统一规范场所、统一功能定位、统一配备设备、统一资料展架、统一大厅管理方面,打造基层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平台,着力走深走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打通基层政务公开便民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群企享受智能、贴心、便利服务,不断提升政务公开体验和实效。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全年共受理各类办件80472件(其中行政许可事项32499件、其他类事项47973件),正常办结80410件(其中行政许可事项32455件、其他类事项47955件),正常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三集中三到位”工作不够彻底。按照“大厅之外无审批”的工作要求,个别单位未入驻政务大厅办理审批;少数部门进政务大厅不彻底,虽然在大厅设置了窗口但授权不充分,没有将审批事项全部纳入大厅办理。2.政务大厅环境急需改善。政务大厅自2011年建成运行以来,入驻部门和服务事项不断增加,大厅承载能力明显不足,设施设备老化陈旧,急需修缮和更新。3.工程领域审批制度改革需持续发力。目前只有审批局、环保局承办的企业投资备案、施工许可事项在全市建设审批平台上办理业务,其余涉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部门均未使用该平台。4.镇办便民服务中心审批能力有待提高。(二)改进措施1.继续实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加大力度,制定“一口清”标准化办事指南,确保事项按标准化流程办理,实现即办事项“即来即办”,承诺事项“提速办结”。2.完善“硬件”设施,优化服务环境。中心将利用休息时间,对政务大厅硬件设施开展排查修整,对损坏的服务设施进行维修和更换,最大限度的为群众提供各种便利。3.进一步梳理未进入全市建设审批平台办理的审批事项,提高建设审批平台覆盖率。4.继续下沉各镇办,加强业务指导,督促整改落实。组织镇办人员来我中心窗口参加轮岗轮训,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积极筹备第三批行政许可事项划转工作。按照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相对集中许可事项划转工作的紧急通知》文件要求,按照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的部署,坚持“应划尽划”的原则,争取于明年再划转第三批行政许可事项,使行政许可事项划转总项数达到150项以上。2.指导镇办便民中心工作。积极指导镇办完善便民服务大厅标准化和网络化建设,继续梳理镇办权责清单,及时对委托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和便民服务事项的服务标准开展业务培训和加强政务服务礼仪指导,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要求、统一服务,不断提高全县政务服务质量和水平。3.扩大“一业一证”行业综合许可范围。在药品零售行业试点基础上,将“一业一证”行业综合许可扩大到便利店、农家乐、食品小作坊、小餐饮等行业。4.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等级保护。按照县委网信办、网安大队对政务服务平台网络安全检查要求,加装防火墙,对政务服务平台数据予以保护。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