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汉中市政府采购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打造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守信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业务范围:组织开展政府采购、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矿业产权交易等公共资源进场交易工作。 | |
住所 | 汉中市汉台区南团结街与汉宁路十字金格大厦(汉中市政务服务中心)四楼 | |
法定代表人 | 周向群 | |
开办资金 | 15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8.95万元 | 22.5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办理变更登记事项1次,2022年6月29日办理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由原黎亮变更为周向群,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2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平台整合共享取得显著成效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助力企业破解融资难题。2022年9月30日,汉中市公共资源交易金融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汉中市公共资源交易金融服务平台基于公共资源交易数据、企业信用等信息,采用“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金融服务”模式,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依托平台内金融机构,在安全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将陆续开发推出“中标贷”“投标贷”“政采贷”等金融服务,加快实现公共资源交易金融服务全覆盖。(二)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高效服务市场主体落实政策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大调研活动”,为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的满意度,营造良好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营商环境,中心领导带领调研组一行,实地到6家企业进行了走访,就强化平台建设、规范管理服务以及进一步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的规范化、便利化、电子化水平等方面广泛征求了意见、建议,并现场解答了公司提出的问题,全力为企业提供多元服务,并形成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厘清工作思路》的调研报告。同时,紧紧围绕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推动各项工作流程再简化、服务再提升,更好地服务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在公平竞争方面,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活动零门槛,无需任何备案、登记等,对供应商所有制形式、规模、成立年限等无任何限制;在费用减免方面,政府采购全程零收费,供应商可以免费获取所有采购文件,无需交纳投标保证金。开展便利化招标及时开通“绿色通道”。将办理招投标涉及的事项进行梳理归类、整合,申办人将申请材料一次性提交至陕西工程建设交易系统,通过“一窗受理、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链审批、一次办结”,打破了以往依序逐项办理的线性流程,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全流程电子化高效服务市场主体。交易保证金自动交退系统,优化了保证金自动交款退款功能,简化了退款流程,压缩了退款时间,实现了交退保证金“不见面、不跑路”。力促“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的深度融合,常态化推进工程建设项目不见面开标(水利工程项目已实现“不见面开标”常态化),既节约企业投标成本又利于做好疫情防控,并与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合作完成一个交通项目远程异地评标。加快推进土地矿业权出让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建成汉中市公共资源权益类电子交易平台,实现竞买人全网上交易。举办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系统操作线上培训,使供应商获取采购信息更便捷、更准确、更及时,整个交易过程公开透明、严谨规范,完成政府采购电子卖场第二批供应商征集工作,让交易活动全程在阳光下开展。(三)学习调研开拓视野推动业务“应进必进”为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整合共享,坚持平台业务“应进必进”,拓展汉中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覆盖范围,积极破除交易领域的区域壁垒,中心领导带队赴市生态环境局,就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工作进行了学习调研,并就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应进必进”交易平台以及下一步拟涉及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进平台工作进行了说明。力求做到相互配合,平台共享,特别是为探索我市碳排放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的生态环境交易市场开拓创新、聚势赋能。(四)强化廉政建设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六强共保推动“清廉交易”示范点建设。把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作为促进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健康平稳发展的重要抓手,印发了《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大力开展“强化制度保廉、完善自防自控,强化教育保廉、筑牢思想根基,强化数字保廉、提升智控能力,强化联动保廉、增强监管效能,强化文化保廉、培育清廉风尚,强化作风保廉、塑造服务品牌”的“六强共保清廉交易”活动,不断健全完善“一体系七规范”,建好清廉交易“一网、一签、二屏、三卡、四面”文化阵地,积极创建“清廉交易”示范点,确保我市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廉洁规范高效开展。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一是平台作用发挥凸现,交易金额增速明显,共完成交易项目1397个项目,交易总金额676.2158亿元,节约资金4.868亿元。其中:工程招投标1235个,总金额648.8597亿元,节约资金4.761亿元;政府采购98个,总金额1.9796亿元,节约资金0.107亿元;土地矿业权64个,总金额28.3765亿元。已顺利完成923个工程建设“不见面开标”项目、53个“不见面资格审查”项目及17个远程异地评标项目;二是在支持中小企业方面,对小微企业价格扣除优惠提高至10~20%,用扣除后的价格参与评审。积极实施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常态化推进“不见面开标”及“远程异地评标”;三是根据国家关于疫情防控物资采购便利化有关文件精神,我市涉及疫情防控的相关工程、设备、医疗器械招标等,均按照便利化流程,在交易平台通过“绿色通道”,提供延时服务,已惠及17个项目。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标省内先进地市经验及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与运行规范》要求,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还存在需要加强的两个方面的工作:一要采取措施,积极行动,进一步扩大和增加交易品类和数量;二要加强与平台软件公司协作,进一步拓展电子化交易深度。2、改进措施一是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整合共享。努力扩大交易品类和范围,推进各类公共资源交易“应进必进”,不断拓展交易平台覆盖范围。特别是为探索我市的生态环境交易市场开拓创新、聚势赋能。同时,在国有产权交易方面,加强与国资委进一步的对接,推进国有产权项目进场交易。二是深入推进电子化交易。力促“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深度融合,实现四大品类交易项目全流程电子化,通过常态化推进工程建设项目“不见面开标”及“远程异地评标”,充分利用优质资源,鼓励进场交易项目跨市域、省域开展远程异地评标。稳步提升政府集中采购公开性与透明度,加快推动金融服务平台进入实际应用阶段等,多措并举高效服务市场主体。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强化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坚持“管办分离”工作机制,结合开展“清廉汉中”建设等活动,充分发挥各行业部门监管职能及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平台功能,开展清廉交易示范点创建,营造阳光透明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健康发展。(二)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紧扣重点科室、重点环节和关键流程,强化内部管理,进一步对人员、业务进行融合,优化业务流程,厘清责任权限,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为确保公平交易、维护交易主体合法权益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三)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监管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结合开展“清廉交易”示范点建设等活动,充分发挥各行业部门监管职能及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平台功能,坚持“管办分离”工作机制,共同营造阳光透明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