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市群众艺术馆(汉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群众文化(含音乐、美术、舞蹈、书法、文学、摄影、图书、戏剧等)的组织、辅导、创作、研究、示范。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名录申报、挖掘保护、非物质遗产工作业务辅导培训、工作指导。 | |
住所 | 汉中市汉台区虎桥西路566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汉红 | |
开办资金 | 19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文化和旅游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430.13万元 | 7339.0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我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2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各类艺术活动精彩呈现抢抓疫情间隙,线下文化活动精彩纷呈:1、元月,举办“汉风年老家过”年味主题摄影展;2、举办了第二届“非遗闹古镇欢乐过元宵”非遗展示展演活动;3、举办“庆三八妇女表彰大会”和“‘汉风古韵巾帼风采’汉中市女子书法作品展”;4、举办“多彩童年---汉中市少儿美术作品展”;5、举办“江海丹青--南通书法国画研究院作品展”、史延年中国画作品展;6、走进褒河古镇景区开展系列文化活动,举办了“我爱家乡”汉中歌曲广场舞大赛。克服疫情影响,线上艺术展示持续不断:1、在微信平台等新媒体推出线上展厅,举办“庆元旦迎新春”汉中国画院国画作品展、迎新年“三区人才”美术创作培训班学员作品展、胡明富书画藏品展、南通书法国画研究院作品展、汉中市现代刻字二十人作品展等20余期线上艺术展览;2、推送十集历史文化专题片《汉中开汉业》;3、为“学习强国汉中平台”录制剪纸创作等视频;完成原创歌曲《去往花开的地方》《秋叶》《褒姒》的录制和微信公众号推广;4、作为承办单位之一,联手录制“虎跃天汉过大年”2022年汉中市首届网络春晚;5、推出“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等系列活动视频和线上展播;6、推送第四季“悦动汉江•文艺荟”——汉中群文特色活动暨文艺佳作线上展播。(二)非遗保护扎实推进1、积极配合市局开展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复审验收工作,按照《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评估方案》指标体系,对略阳、宁强两县羌文化评估验收资料对标核实,全程参与羌族画册、评估资料、汇报材料的收集、编撰、起草等工作;连续四年印制羌文化挂历;在《文化艺术报》开设羌文化专栏,已刊发22期;2、赴洋县、南郑、城固、镇巴等地走访调研部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走访率达到100%。期间,还到洋县指导了汉调桄桄木偶戏《蔡伦》编排启动仪式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述职考核;3、完成我市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两批次10个工坊的考核、申报、初验;完成国家级非遗项目《汉调桄桄》、省级非遗项目《汉中巴山婚礼知客司礼仪词》《汉中孝歌》的资金申报、绩效自评工作;完成第六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的评审及完善更新我市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资料信息4、举办特色鲜明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5、开展多次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活动;印制发放《公共文化服务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法规汇编》等宣传资料;6、在中心城区授予6家汉中面皮制作技艺示范传承基地,3家汉中面皮制作技艺传习所。7、成功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并入选“国家公共文化云”网络直播项目,当天线上同步直播。(三)公益培训常态化举办1、与陕西省文化馆联合举办汉中市文化人才专项培养---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工作培训班;2、举办“全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培训班”;3、中国花鸟画高级班培训顺利举办。(四)志愿者服务不断延伸进一步加强志愿者队伍规范化管理,志愿者服务凸显作用。目前“志愿汇”平台注册志愿者人数达380人,同比去年新增50多人,累计信用时数3933小时,开展志愿服务68场次。(五)民族音乐普及推广有序开展1、组织参加由中央民族乐团、文旅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办的“云享国乐风华”全国群众性民族器乐交流展示活动,并按要求对陕西、甘肃、青海、新疆进入总评选的选手进行信息核对、评选报名、视频上传等工作;2、举办“褒姒故里国乐飘香”民族音乐推广展演音乐会,同时启动为期三个月的二胡培训班。(六)组织优秀作品参加省上展赛组织参加了“大河颂•陕西省群众美术书法摄影展览”、“花朵”-陕西省少儿美术作品展主题摄影展等6个省级展览。(七)打造文化品牌1、“群文学堂”以历时四年,今年在疫情的大环境下,举办了4期。2、为配合防疫政策,我馆“悦动汉江•文艺荟”系列演出活动改为,录制优秀节目在我馆线上平台展播的形式持续进行。(八)主动作为,以“艺”抗疫在做好单位防疫、下沉社区服务工作。同时创作抗疫音乐作品《我们坚信》MV、诗歌《这个新春快点到来》、散文诗《春将至人间最美——汉中群文工作者的抗疫》《每一种奉献都非常耀眼——致疫情期间下沉一线的党员干部们》。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1、我馆在帮扶村城固县天明镇元水村组织了少儿公益美术培训班,招收了7名留守儿童,定期开展美术培训授课。“六一”期间,我馆举办的“多彩童年---汉中市少儿美术作品展”中,还专门为这几名留守儿童开辟了一个特别的微型展区,又组织社会培训机构向村上培训班捐赠价值6000元的教学用具。暑期,我馆组织、邀请培训班学员到汉中参观文化场馆、文物场所及非遗展厅,并与有关培训学校进行观摩互动,让这些特殊儿童开阔了眼界、增强了自信、点亮了艺术梦想。2、由我馆退休干部、“汉中市文学艺术界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著名画家高裕德先生担任主讲老师的中国花鸟画高级班如期开办,20名学员历时半年的学习,受益匪浅,得到好评。本次培训是对特殊性、高端化文化需求者定制服务的有益探索。3、“非遗闹古镇欢乐过元宵”“春满褒河魅力锅庄”“欢乐E夏舞动褒城”展演,受到了当地居民、游客和所在养老社区的热烈欢迎,在致力于服务特殊人群的同时,为景区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使“诗和远方”渐渐走近,据开发团队介绍,今年游客数量明显增加。4、我馆推出线上优秀文艺作品展播60余期,在文化馆官方门户网站、公共文化云平台、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微博、喜马拉雅及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共发布信息500余条,总点击量近百万。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是艺术原创能力还不强,特别是在“群星奖”六个门类上还没有在全国大赛中入围、获奖。尽管我馆在音乐舞蹈创编方面具备一定实力,近年来也取得一些省级业务奖项,但由于受经费、缺高层次艺术指导等影响,至今尚未在这项国家大奖上取得突破,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有很大差距。2、改进措施:在“群星奖”六个门类上加大资金投入,灵活多样地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思路,多方征询宝贵意见。同时,加强学习,积极探索,集思广益,结合实际情况,增强高水平创作的意识和能力。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围绕民族传统节日精心策划特色活动。拟举办第三季“非遗闹古镇”展演展销、汉中市廉洁文化书画展并创建永久性的廉政艺术展厅、“艺术传家风抒写好人生”家庭才艺展示活动、汉中旅游歌曲广场舞大赛等活动。2、围绕“汉风古韵”主题,拟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传承人技能展示活动”;完成我市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视频档案;继续推进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等活动,适时举办“陕南陕北民歌交流展演”。3、精心组织各类公益培训。组织好全市文化站干部培训班;面向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举办“书法进机关”培训;落实《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案》举办暑期小学及幼儿教师舞蹈基本素质培训班;面向文化志愿者开展日常培训。4、继续做好“中国民族音乐普及推广”工作,拟举办民族器乐培训,在传统节日举办群众性民族器乐展演。5、持续优化“群文学堂”、“悦动汉江”文艺荟、“中国画研习班”等文化品牌建设,总结树立新的服务品牌。6、优化志愿者队伍结构。在青少年群体中征召、培育文化志愿者,创新服务内容、提升文化志愿者服务水平。7、汇集多方力量,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创编高质量文艺作品参加2023年陕西省第十届群星奖。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