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渭南市临渭区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农村合作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管理保障。农村财务、农村承包合同及农协试点工作的管理,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年报统计及农民负担监督 | |
住所 | 渭南市临渭区东风大街中段23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莉珠 | |
开办资金 | 17.65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渭南市临渭区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9.69万元 | 19.0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渭南市临渭区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政务 | 从业人数 3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认真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具体业务开展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效益(一)农村土地确权、土地流转等工作1、完成全区确权面积87.2万亩,发证12.7万本,占总数的99.2%;完成全区15个街镇机动地确权10.4万亩,机动地档案已移交,数据已全部汇交入库;解决遗留问题12个组的家庭承包土地确权工作。全区共计修改错证2500余本解答群众来电来访有关问题答复80余次,投入3万余元对区级土地确权档案管理室进行提升改造,对图纸、文档等档案资料进行了修复性整理,确保档案的完整真实和永久保存。2、建立三级土地流转服务机制,全区累计流转土地面积31.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34.4%;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8.28万份,合同面积29.8万亩,签订率95%;进场流转土地236宗,成交面积14618.34亩,成交金额7314572.95元。(二)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及创新试点等工作2022年全区交易量244宗,交易面积15058.54亩,累计交易额8082277.95万元。1、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临渭区2021年中央财政专项转移资金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围绕小麦生产托管,服务面积下限两万亩。目前,该项目完成验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全区完成托管服务总面积20236.28亩,服务农户1402户,涉及5个街镇26个村。项目补贴总资金200万元。2、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渭南临渭区绿盛现代农机专业合作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组织,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定期完成试点任务。在区农经站的监督和指导下,完善管理制度,形成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作业机具调动、统一作业标准、统一作业收费、统一利益分配机制。运用“绿盛全程托管模式”,形成了整地—播种—植保—管理—收获的种、管、服、收全程化托管服务新模式。托管面积由2018年的200亩提升至2021年27000亩。服务期间小麦产量稳定在1000斤、玉米1100斤以上的水平。(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村级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工作1、清产核资年度清查工作。全区283个村,14个社区,2021年度共清查核实资产520200.6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235259.3万元、非经营性资产284941.3万元、待界定资产36.8万元)、集体土地128.2万亩。2、加强村级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我区已全部完成299个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系统建账、会计初始化(集体资产基础数据导入全国系统),全区29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均已配备会计主管、会计各1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一村一帐”、“村社分离”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现已初步步入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轨道。2022年度消除村集体经济薄弱村117个,占比57.6%。3、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2022年度申报中央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村21个,各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村情,以盘活集体闲置资源、适度规模经营的方式,制定可行性发展意向。目前,21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项目,根据实施计划有序推进,正在实施阶段。(四)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及农经统计工作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及发展工作。通过政策宣传、业务培训、项目引领、示范创建带动、全面研判、分类指导等方式,积极培育和引导我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截止目前,全区在工商登记注册的各类农民合作社累计达716个,全区已认定家庭农场总计359个。目前我区已经形成了一批服务能力强、经营规模大、社会反响好、可学可看的示范样板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社会化服务组织,如:长寿塬苹果、绿盛农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此,一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突出重点,强化示范带动。积极开展各级示范创建活动及各级示范运行监测活动。通过示范创建活动的开展,为我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打造了可学可比的示范样板。2022年,组织评选认定区级示范合作社10个,区级示范家庭农场10个;组织申报市级示范合作社9个,申报市级示范家庭农场6个;组织申报省级示范合作社7个,监测省级示范合作社18个;组织申报国家级示范社1个。二是落实支农政策,提升服务能力。2022年在推进落实2021年各级财政项目的同时,积极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2022年各级财政补助项目资金共计240万元,其中,落实农民合作社培育项目资金70万元,家庭农场培育项目资金70万元,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建设项目资金100万元。其次,利用农业农村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系统和“信贷直通车”活动,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办理信贷授信、贷款预约、保险预约等提供便利条件。目前,通过新农直报系统认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6家;预约贷款总笔数326笔,成功放款121笔,总放款金额7440万元。2、加强农经统计工作,提高农经统计报表数据客观真实性和及时性。据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我区农村经济总收入76.06亿元。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产值48.56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63.84%。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产值9.83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2.93%。第三产业(商饮业、运输业和服务业及其他)产值17.67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3.23%。据汇总分析,2022年前三季度我区农村经济可分配净收入总额68.35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净收入37.67亿元,占可分配净收入总额的55.11%;投资收益0.4亿元,占可分配净收入总额的0.58%;农民外出务工收入30.28亿元,占可分配净收入总额的44.31%。2022年前三季度我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为11657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2%。二、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1、存在问题:工作经费少,很多工作难以深入开展;农经队伍力量薄弱乡镇机构改革后,人员严重不足;村组干部财务知识薄弱,保障程序,业务处理不规范。2、整改措施:加大干部及基层村组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三、下一步工作打算1、临渭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积极与临渭区自然资源局协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工作,配合做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前期准备及摸底工作。2、开展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村经营性资产、农村集体资源型资产流转工作,2023年增加2000亩流转量。完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系统,开展供求信息的系统发布工作;加大对街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工作人员进行培训。3、指导街镇做好2022年度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做好相关资料整理归档并录入全国农村资产清查核资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将村集体经济组织账务记载在全国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系统,确保村集体经济组织账务正常运营。4、做好中央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21个村项目跟进工作,严格对照上报实施方案督促项目进度。5、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示范县项目建设,建成一个新型经营主体服务中心,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2年,被渭南市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授予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及发展先进单位;被陕西省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授予全省农经工作绩效考评优秀单位。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