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中市> 汉中市劳动就业服务局(汉中市创业贷款担保中心)

汉中市劳动就业服务局(汉中市创业贷款担保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5-09 10:48
单位名称 汉中市劳动就业服务局(汉中市创业贷款担保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就业服务;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小额贷款担保;劳务输出。
住所 汉中市汉台区人民路中段
法定代表人 赵斌
开办资金 94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532.02万元 1454.8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汉中市委市政府“稳就业”和“保居民就业”各项决策部署,在市人社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以促进城乡劳动者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全年重点目标任务顺利推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主要工作具体如下: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多措并举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就业服务工作,以城乡富余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和退役军人为重点,认真落实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就业创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6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1906人、帮扶困难人员就业454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4%以内。全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94.8万人,创经济收入252亿元,年人均创收2.66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群体就业4270人,就业困难人员援助率达95.5%,出现的84户“零就业”家庭通过精准帮扶实现“动态清零”。精心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金秋招聘月”等线上线下招聘会213场次,收集发布岗位17万个,达成就业意向2万余人。持续开展苏陕劳务对接协作、汉中西安对口帮扶重点企业招聘,依托驻外劳务办事处拓宽就业渠道。按需组织专列(专厢)18车次、专车158辆输送9389名农民工“点对点”返岗复工。二是切实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汉中市人力资源中心市场12个全天候服务岗位全年为两万余人次提供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创业指导、创业贷款等服务。积极推广使用“人社政务服务平台”“陕西省人社厅政务网”“秦云就业”“陕西人社政务服务打包办”线上办理业务,实现就业创业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联合邮政公司开展“稳就业家邮行”和“乐业汉中、邮爱相伴”主题活动,合力用服务的力度提升民生的温度。以荣膺“全国人社系统优质文明服务窗口”为契机,改造提升人力资源市场综合环境,探索与优质民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联合建成市级农民工综合服务平台和零工之家。发挥就业创业培训超市作用,千方百计为劳动者提供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关爱困难职工,利用两个驻外劳务办事处为汉中籍农民工提供换岗、维权等跟踪服务,积极打造“爱心驿站”,为城市户外劳动者提供便民服务。三积极缓解本地企招工难题。深入开展本地企业用工难问题和企业职工薪酬待遇专题调研,靶向施策解决重点企业“招工难”问题。梳理技能劳动者信息40余万条分类推送给本地重点缺工企业。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综合利用现场招聘、网络招聘、社区招聘、沉浸式招聘、直播带岗、职工引荐和电话推介等方式,帮助本地790家重点企业招工9944人。开展“返乡入企就业服务冬春系列行动”,摸排重点企业2165家,收集发布优质就业岗位7500余个,促进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精准对接促就业。四是高位推进创业担保贷款工作。认真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及时调整优化信息系统,畅通银企担三方协作机制,真金白银地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836笔9.47亿元,完成率达183.98%,贷款规模创历史最高,完成比例稳居全省前列。协调财政贴息4326.3万元,落实奖补资金600余万元,扶持市场主体2800余个,带动就业2.1万人。在宁强县组织召开“全市创业担保贷款促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现场会”,新建创贷信用村43个,认定创贷信用示范户24家,免担保发放创业贷款5045万元。五是鼓励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认真落实鼓励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20条措施要求,累计培育认定创业孵化基地和返乡创业园区69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0家、市级32家、县区级26家,孵化企业2949家,带动就业2.1万人。征集发布创业项目687个,入库展示供劳动者参考。承接省级创业指导专家来汉开展基层行活动,成功举办第六届创新创业大赛决赛暨首届文化创意创业作品大赛、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选拔赛暨第三届“丝路创星”创业创新选拔赛。发挥公共就业培训机构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创业培训200余人次。立足区域特色和产业特点,精心培育“秦巴茶艺”“汉中家政”和“城固面皮”等6个知名劳务品牌,“小产业”带动“大就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是全市全年就业形势稳中向好。精心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金秋招聘月”等线上线下招聘会213场次,收集发布岗位17万个,达成就业意向2万余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6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1906人、帮扶困难人员就业454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4%以内。出现的84户“零就业”家庭通过精准帮扶实现“动态清零”。帮助本地790家重点企业招工9944人。全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94.8万人,创经济收入252亿元,年人均创收2.66万元。二是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显著。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836笔9.47亿元,完成率达183.98%,贷款规模创历史最高,完成比例稳居全省前列。协调财政贴息4326.3万元,落实奖补资金600余万元,扶持市场主体2800余个,带动就业2.1万人。累计培育认定创业孵化基地和返乡创业园区69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0家、市级32家、县区级26家,孵化企业2949家,带动就业2.1万人。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就业形势仍面临风险挑战。受三年疫情影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叠加,落后过剩产能企业淘汰,企业用工需求结构矛盾加剧,群众“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问题并存,创业意愿和成功率下降,给劳动用工和就业服务带来新挑战。应对措施:一是加大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力度。着眼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精准落实“稳就业”、“保就业”各项政策,用好“政策找人”机制。实施以稳定和扩大就业为基准的宏观调控,推动财政、金融、投资、消费和产业等政策聚力支持就业。充分结合“兴业在汉中·乐业在家乡”行动举措,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重点做好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稳就业工作。二是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健全就业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流程,完善风险防控管理机制,着力打造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就业创业服务,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大力实施“延伸产业链条吸纳一批、新建产业项目创造一批、对接园区企业开发一批、扶持自主创业带动一批、开发公益公共岗位安置一批”的“五个一批”拓岗就业工程。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农村富余劳动转移就业94万人以上。(二)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完善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机制,完成失业人员再就业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500人,统筹用好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三)引导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建立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机制,运用“线上+线下”等方式统筹安排“兴业在汉中·乐业在家乡”百日百场、千企万岗招聘活动。聚焦汉中本地航空企业和“3552”产业体系招工引才,引导富余人力资源流向本地企业,切实解决本地企业用工难题。深化“政校企”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校企直通车”服务,帮助企业招工引才。加强农民工综合服务平台和零工市场建设,搭建“就门口”就业服务平台。(四)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广泛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金秋招聘月”等专项活动。动态管理维护“就业数据库”信息,用活“秦云就业”、“汉中就业”、陕西省创业担保贷款信息管理系统等网络平台,为劳动者提供全方位的就业创业服务。盘活人力资源市场资源,探索优质民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联合运营机制,打造集求职招聘、直播带岗、技能培训、用工洽谈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农民工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就业有支持、创业有项目、用工有保障、满意有提升”目标。(五)充分发挥创业促就业新势能。各县区至少新培育认定1家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园区),力争总量从69家增至80家,筛选推荐申报一批更高层级创业孵化载体,带动更多劳动者方便快捷创业带动就业。丰富创业项目库,打造服务高效的百名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队伍,制定管理办法,常态化开展创业指导服务。高质量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客沙龙、创业讲师培训等服务活动,营造良好创业生态,引导劳动者从外出打工到返乡创业转变。(六)全面完成创业担保贷款任务。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新政策,持续推进信用村建设,全年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不低于6亿元,新培育创建信用村20个,带动就业2万人。(七)切实加强就业创业培训。充分发挥公共就业培训机构的主体作用,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切实提升培训实效。实施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按需开展特色职业(工种)培训和新职业培训,打造社会公认的汉中特色劳务品牌。(八)加强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发挥就业失业监测预警功能,全力做好全市66户重点企业和134个行政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监测,每月统计报告重要数据,每季分析研判形势,提出科学参考建议,提高稳就业措施前瞻性和针对性。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