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南郑区>
汉中市南郑区档案馆
汉中市南郑区档案馆
发布时间:
2023-05-08 16:50
单位名称
汉中市南郑区档案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负责全区各单位档案资料管理,编辑出刊档案史料
住所
汉中市南郑区汉山街道办二南路
法定代表人
张海霞
开办资金
28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汉中市南郑区委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37.02万元
214.56万元
网上名称
汉中市南郑区档案馆.公益
从业人数 1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的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2022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是依据馆藏资料完成了《南郑英模实录》一书的编撰出版,向社会各界发放共600余册。二是以纪念第十五个“6.9”国际档案日为契机,借力短信便捷高效、覆盖广的优势,精心编辑内容,向本区“两代表一委员”、部分群众和市内档案系统干部进行了推送,累计推送3700人次2.22万余条;依据国家档案馆近年来发布的宣传内容,我们梳理出联合制作类、档案编研类、解读类、动漫类等档案视频宣传片,利用“两微一端”进行了滚动播出,共计播出宣传片6期、宣传标语20余条。三是利用“天汉档案”、“南郑档案”等新兴媒体,对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进行了推送,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刊发稿件13篇。坚持每月编发《南郑大事记》,全年共编发12期。四是完成了红色档案的收集、鉴定、著录和报送。依据现存馆藏档案,集中人力对馆藏红色档案进行了摸底排查,调卷200余卷,确定革命历史档案4个全宗8卷21件,资料1册。五是完成红色史料的收集编研和项目保护。与区民协会员张海生合作,编撰《南郑方言》一书,目前初稿已形成。与张海生、张定海合作,征集失散老红军王保山个人遗物及珍贵资料,并撰文对其子的爱心事迹在区党校主办的《红色文化研究》刊物上进行了刊发。六是围绕重大活动开展档案收集接收工作。截止目前,接收8个单位到期档案16460件;接收6个单位重大活动、重要事件、重大项目档案3075件、视频档案150分钟;接收汉中卷烟厂第三批退休人员人事档案62卷;接收华燕仪表厂、西安客运段、汉中卷烟厂3个单位人事档案数字化1344人,接收水利局精准扶贫档案1901件。七是改进方式方法,提供快速便捷高效服务。本年度累计接待查档服务532人,调卷2136卷(件)。八是完成了全市数字化档案室试点摸底排查工作,3个单位被市上确定为市级档案馆建设试点单位。九是圆满完成了上级对我区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任务;对馆内历年来数字化档案送市档案局进行了异地备份。十是持续深入开展了包联村的帮扶工作。十一是档案安全工作常抓不懈,截止目前未发生安全和失泄密事件。十二是积极收集征集了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实物档案;接收兰昌义先生捐赠《蓝氏家谱》1册、王海云捐赠退伍老红军王保山实物档案18件。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今年累计接待查档服务532人次(批次),调卷2136卷(件),其中,提供数字化服务82人,调卷276件。为政府决策、民众工作生活、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工作查考、编史修志等提供了可靠依据,大大提高了档案利用率。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档案馆干部队伍建设亟待优化。机关现有在编在岗干部14人,40岁以下1人,44岁至50岁的4人,50岁以上的9人,年龄普遍偏大;缺乏档案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和财会专业人才。2、改进措施通过每年公务员招录,招进档案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和财会专业人才,壮大档案干部队伍。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加快推进新建档案馆工程进度,尽早搬迁投入使用。二是加大工作力度,持续做好重大活动、重大事件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的指导和接收工作,更好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三是全力推进福成镇红色宣传石刻标语抢救保护项目的实施,持续做好《南郑大事记》收集编撰,不断提高编辑质量和水平。四是强化工作措施,扎实认真做好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五是巩固好区委巡察组反馈问题整改成效。六是持续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七是及早谋划积极做好“双招双引”工作。八是全面完成市、区下达的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