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志丹县> 志丹县果业管理局

志丹县果业管理局

发布时间: 2023-05-08 09:58
单位名称 志丹县果业管理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果桑种苗繁育,果桑栽培技术推广及产品营销。
住所 志丹县农业大楼
法定代表人 马玉雄
开办资金 69.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志丹县农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77万元 20.7万元
网上名称 志丹县果业管理局.公益 从业人数  2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策部署。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今年来,全县紧盯30万亩山地绿色有机苹果基地目标,按照“巩固规模提质量、加大投入夯基础、示范带动强管理、强化营销促增收”的思路,以“五新”战略和“十百千万”示范工程为抓手,持之以恒稳规模、强管理、提质量、增效益,着力破解残次园管理、肥力投入、防灾减灾、技术提升、优果优价“五大难题”,全面推动苹果产量、质量“双提升”。特别是面对花期冻害、花期阴雨、冰雹袭击等多重自然灾害,全县上下着力加大冻害防御、气象作业保障、防雹设施建设及产销整理建设等关键环节,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截至目前,全县苹果面积达到32.3万亩,挂果面积达到16.2万亩,总产量达到17.6万吨,实现收入达到10.5亿元。今年全县苹果喜获丰收,果品整体品质好,价格高于往年,销售形势较好,首次出口俄罗斯。一、主要做法及成效(一)持续用力,不断强化政策保障驱动。出台了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土地(果园)流转、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金融支持意见等政策,从生产管理、投入保障、营销整理等方面支持引领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大资金投入驱动,县上每年列支不少于3000万元用于苹果产业。同时通过互助资金、贷款贴息等办法,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苹果产业资金达到5亿元以上,保证了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强化包抓推动力度,落实了县镇村三级包抓责任和领导、干部、帮扶部门、驻志企业、技术员、果农五方联动制度,推动形成上下协力、齐抓共管兴产业的工作合力。(二)攻坚克难,全面加强防灾抗灾工作。一是加强花期冻害防御。争取防灾减灾项目资金200余万元,购置果园防冻烟雾器、熏烟桶、药剂器械等。调运防冻药剂15.5万吨,器械1090台,熏烟物料21.5万吨。二是加强气象监测建设。加大气象预测和人工影响天气力度,投入自动气象监测点31个,设置调整了28个防雹火箭作业点,购置储备炮弹180枚。三是加大冰雹灾害防范。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200万元,按照“农户拿一点、政府补一点”的方式,新建一亩防雹网补贴3000元,建防雹网5000余亩,拨付补贴资金1200万元。四是加强综合施策并举。积极探索防灾减灾新技术,发动群众购买保险,推广豆菜轮茬、生草覆盖、秸秆覆盖、肥水一体等节水增肥技术,投资200万元建设集雨窖260口。五是加强群防联防保障。突出做好组织领导、预案完善、宣传动员和服务指导等工作,形成了党员干部组织、技术干部指导、果农群众落实的群防联防体系,做到组织响应健全、防御区域明确、技术方案简明、防御指导到位。(三)环环紧扣,精准落实管理技术措施。围绕提质增效目标,采取“一统一、三到位、六提升”的办法推进各项综合管理措施落实。即:一统一,统一技术规程。按照市上“十四五”技术规范,完善果园管理技术规程标准。三到位,安排部署到位(三次专题会议、印发工作要点及单项安排、编发工作动态)、技术指导到位(现场培训会、入户进园问诊开处方、举办培训班、组织三赛活动)、督促检查到位(实行月督查、季评估、半年一考核机制)。六提升,修剪整形管理水平、病虫绿色防控措施、土壤肥力要素改善、抗旱保水施肥措施、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和果品产量品质六提升。全县完成果园覆盖24.8万亩(其中,秸秆覆盖7.5万亩,膜布覆盖17.3万亩),增施肥料22.8万亩,调运授粉树3万株,接穗30万余支,果园补植授粉树3.5万亩,补拉枝30万亩,完成果实套袋8.8亿只。(四)抓点带面,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一是进一步夯实“五方”(县级领导、镇办领导、包扶部门、驻地油气企业、果业技术员)包抓责任。全力把工作重心、工作举措、工作力量凝聚在果业生产之中。县级和镇办领导包抓改造提升果园60个1.65万亩,驻志油气企业包抓苹果园58个9970亩,果业技术干部包抓示范园12个400亩,使示范建设有人抓、有人管,见实效。二是持续推进“十百千万”示范工程创建,加强“双园”示范创建。围绕28条产业带和“十百千万”示范工程核心区960个4.1万亩,核心区果园管理和效益明显提升,亩产达到3000公斤的核心区果园占比88%。全县新创建美丽果园7个(市级4个,县级增加3个),高质高效示范园13个(市级2个,县级11个),通过市上验收的美丽果园和高质高效示范园分别补贴建设资金10万元和20万元。三是认真组织开展绿色有机苹果基地认证。重点加强果园投入品监管,落实落细创建工作,18家合作社申报认证,验收通过15家合作社的果园3.2万亩。力争年底通过15万亩绿色苹果基地认证,有机苹果认证1万亩。(五)强化培训,扎实做好技术服务保障。坚持以镇办、产业带和重点村为主,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培训相结合的办法,举办全县春季农业生产果园管理现场会、花期冻害防御现场会、夏季果园管理现场会、秋季有机肥沤制现场、秋季有机肥追施现场会5次。坚持围绕“十四五”苹果管理18项主推技术,邀请果树专家和13支技术服务队开展现场培训4轮560场次,培训干部果农4.1万人次。积极组织技术员开展入户进园问诊开处方活动,共开展问诊开处方活动4000余人次。围绕苹果销售举办全县农村经纪人(苹果产业)培训班,培育苹果经纪人70名。(六)突出营销,强化产后整理营销工作。一是紧盯全产业链培育、优化联农模式和谋划宣传服务等重点工作,引进企业1家,推进城投公司冷藏及冷藏冷链等配套建设,新建百吨小冷气库8座1000吨。二是培育电商15家、果品深加工企业1家。对各镇办分散的利益联合体进行整合优化,形成龙头带动抱团联农利益联合体1个,带领果农实现收入多样化。三是全力组织果品销售。发布价格动态和产销信息10期,动员镇办做好宣传推介和组织销售工作。今年我县苹果价格、销售形势总体比较好。早熟品种最高价格4.6元/斤,主流价格4元/斤,晚熟富士4.6万吨,最高价格3.5元/斤,主流价格3元/斤。我县洛水谣农牧业有限公司与吉林市果品批发市场合作,销售苹果1500余吨,其中出口俄罗斯400吨,使苹果出口实现零突破。(七)细致谋划,积极推进全产业链建设。根据省市精神成立了苹果产业链工作专班,建立了苹果产业客商库,申报产业链项目5个(投资金额1784万元,已全部完成),培育优秀产业“链主”企业3家。紧盯苹果产业链前端、中端、后端,从加快品种改良、优化基础投入、强化管理体系、狠抓示范引领、健全防灾体系、创新技术服务、强化采后处理、加快供应链建设、提升精深加工能力、完善营销网络、加强品牌建设、加强后整理建设等方面推进全产业链建设工作,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苹果产业收入水平,实现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二、存在问题尽管苹果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综合发展优势还不明显,发展任重道远。与高质高效生产、收入效益最大化及产业化发展方面存在明显差距。一是产业发展质量不高。发展基础仍然比较薄弱,物化投入普遍不足,产量效益水平不高。特别是肥水管理投入跟不上,产业发展生产体系、防灾减灾、机械装备、冷链仓储、营销整理等保障体系还不健全。二是从业主体水平不高。从事果业生产劳力严重不足,务果技术不扎实、标准化生产水平低,部分果园经营不善和被迫粗放管理问题显现。果农商品果生产意识淡薄,对优果优价和好苹果生产认识不足。三是果业技术力量不足。果业机构队伍不够完善,专业技术力量不足,果业前端标准化生产管理、中端装备配套建设、后端促销补链延链等工作涉及广、任务重,破解技术提升和整体服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四是新型经营主体缺乏。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经纪人队伍、营销中介等社会化组织发展缓慢,表现规模小、实力弱,组织化程度低,利益联结不够紧密,辐射带动力不强,市场竞争力差。五是产后营销整理薄弱。果品市场营销、销售渠道不够宽不健全,缺乏流通企业支撑和市场对接,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手段运用落后。果品分拣贮藏、冷链运输及加工包装等关联产业发展弱、典型少,产业化发展不足、链条短,综合效益不高。三、2023年工作任务计划(一)主要目标。全面打造提升30万亩高质高效苹果生产基地,使挂果园面积达到19.8万亩,优果率达到80%,产量达到21.3万吨,收入达到12亿元。全力提升果园管理水平,示范面积达到10万亩,全面加强营销后整理工作,使苹果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8亿元。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