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石油大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培养高等学历人才,促进科技文化发展。高校研究生、本科、专科教育,继续教育,专业培训,相关科学研究,学术交流。 | |
住所 | 西安市电子二路东段18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天太 | |
开办资金 | 241163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教育厅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32491.12万元 | 228390.44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石油大学 | 从业人数 186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学校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担当,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为奋斗目标,稳步推进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学校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一是扎实开展巡视整改工作。以巡视整改暨教育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为重要契机,强化整改政治责任,制定《整改工作方案》,统筹安排,周密部署。截至目前查摆的65个问题表现,已整改完成60个,基本完成5个;制定的198条整改措施,已整改完成192项,基本完成6项。二是思想政治建设持续加强。制定印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通知》,通过组织7支队伍成立宣讲团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开展学习宣讲。印发《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通知》,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机制。建立实施“第一议题”制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年共组织集体学习研讨17次。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制订《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细则》等制度8项。三是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完成4个学院党委换届选举工作。1个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和3个省级建设单位顺利通过验收。“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比例实现100%。立项各类“立德树人”党建研究项目31项。四是干部队伍建设更具活力。全年提拔处、科级干部19人,平级调整21人,免职12人。组织302名处科级干部参加党的二十大精神网络培训和21名党员干部参加陕西教育干部培训中心培训,选派8名处级干部参加省委组织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活动,选派4名干部赴外挂职锻炼和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五是纪律作风建设持续推进。梳理查摆的作风建设校级层面13个问题和清廉学校2项重点任务已全部整改完成。全年纪委书记主动约谈二级单位“一把手”共计13人次。完成对17个院(系)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14个教学院(系)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毕业生就业督导检查,以及2个教学院(系)和2个机关党委党支部校内巡察。六是统战群团工作持续增强。加强统战工作,持续深化“五个一”品牌活动,坚持举办“同心讲坛”。发挥资源优势,在全省驻村联户考核工作中获“优秀”等次。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获省级集体奖6项。获“2021年全省教育系统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七是疫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学校党政高度重视,及时传达学习上级和属地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制定完善学校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持续细化各项防控举措。三年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确保了校园零感染和疫情防控安全有序。二、强化一流建设引领,学科专业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学科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显著提升。学校入选陕西省第二轮“双一流”培育高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获批省级“双一流”培育学科。制订《新一轮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方案》。二是新兴学科领域方向建设有力推进。组建成立新能源学院和土木工程学院。成立碳中和技术研究院。设立智能储层量化解释与地质建模、开发方案智能优化、地质工程一体化钻完井智能决策、油气管网在线仿真等新兴交叉研究方向。三是专业建设和专业认证工作持续推进。获批3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共有2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申报储能科学与工程为新增本科专业,培育新增第二学士学位专业,2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一是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本科招生录取4563人,获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优秀教材奖3项;获省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2项、优秀奖3项。获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教学标兵2人、教学能手1人、教学团队标兵1个。新增校外实习实践基地10个。二是研究生教育和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录取博士研究生20人,录取硕士研究生1699人。制定《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4项,立项精品课程、教材、案例库和课程思政等建设项目共20项。研究生获电子设计大赛、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国家级奖励10项,省部级奖励53项。研究生全年共发表学术论文449篇,授权发明专利28项,软件著作权65项。三是国际教育层次和规模不断提高。招收各类国际学生1080人,各类生源国各分项指标均为历史新高。与国外5所高校签订科研和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与3家中方跨国大型企业的国外合资公司合作开展“1+4”本科生项目,与国外5家公司拓展人才培养项目。四是继续教育规模和质量大幅提升。获批3个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招生近17000人。制(修)订规章制度11项。获批“陕西省乡村振兴教育培训基地”,全年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88期。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强化一是高层次人才引育取得新成绩。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全年引进博士52人;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8人。获批二级教授2人,三级教授8人;获批省级教学名师3人;获批省级人才8人。1个教学团队入选“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二是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制定《管理人员职称评审办法》。探索“一院一策”职称评聘新办法;制定《准聘制新进青年博士教师首轮目标考核管理实施办法》;修订《外聘教师管理办法》和《外聘人员聘用管理办法》。三是教师师德师风和业务素养持续提升。全年共组织开展6期师德师风学习教育研修班。开展师德师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学校获批“陕西省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建设单位。五、健全完善科研体制,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一是科研基地与团队建设有效推进。共获批省级科研基地4个。“复杂难动用油气勘探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通过教育部委托的专家组可行性论证。获批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4个。二是科研水平和规模不断提升。全年新增国家级项目2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50项,厅局级项目140项,其中省部级项目与合同经费均创历史新高,经费额较上年增长59.25%。新增横向科研项目574项。三是科研成果与转化应用成效突出。全年获省部级等科技奖励27项,其中陕西省科学技术奖6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12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1062篇,出版专著70余部。新增创办6家科技型企业。53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落地,科技成果转化累计合同金额709万元。获评陕西高校秦创原建设工作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绩效评估A等级。六、加强学生服务管理,学生教育工作成效明显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加强。全年共组织主题班团会7000余场次。落实《铁人精神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设立思政课省级名师工作室,学校“铁人精神研究中心”获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荣获陕西高校网络思政中心“优秀易班共建高校”。二是学风建设和育人管理深入推进。2022届本科生考研录取率达21.41%。积极推进“一体两翼”心理育人体系建设,组建65支校级社会实践团队学生赴各省区县开展实践活动。三是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持续向好。全年举办各类校园招聘会550余场,获第十一届“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8项。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1项,省级金奖1项、银奖6项、铜奖21项。七、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开放办学格局不断拓展一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稳步推进。组织完成土库曼斯坦鲁班工坊方案论证工作。与3所国(境)外高校(机构)等举行线上合作交流会,与1所国外大学签订科研和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与6所国(境)外校际合作高校(机构)签署校际合作协议,校际合作院校(机构)增至106所。新增5名博士生、20名硕士生招生指标。二是国内校地企合作深入开展。全年走访石油石化企业、高校、理事单位和校友企业等30余家,与11家企业单位签署合作协议,成立西安石油大学胶东校友分会。八、坚持统筹协调发展,办学条件保障持续改善一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全年新增纸质图书2.9万册,订阅期刊337种。新购数据库1个,在用数据库达到19个。学报(自科版)继续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完成校园WEBVPN远程接入系统建设等工作。二是财务审计及资产管理不断加强。成立学校审计委员会,开展完成2021年财务预算执行及收支审计、处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整改落实、基本建设和修缮类项目竣工结算审计等工作。落实推进雁塔校区院(系)科研实验用房绩效考核工作。优化固定资产处置流程和规范改进采购与招标管理工作。三是基本建设和民生工程稳步推进。启动鄠邑校区绿色低碳能源综合实验(实训)中心建设,做好雁塔校区人才楼项目审批和鄠邑校区教职工公寓楼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工作。实施完成部分楼宇管线设施和地下管网检修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学校荣获全省教育系统“文明校园”称号学校获批“陕西省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建设单位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接受捐赠总额639282.00元。主要用于学校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校园建设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