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临渭区> 渭南市临渭区教学研究室

渭南市临渭区教学研究室

发布时间: 2023-05-06 14:37
单位名称 渭南市临渭区教学研究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制定执行本区教学计划,开展教学竞赛、教师培训和教学常规检查、质量评估,课题研究和校本研修指导和评估。
住所 渭南市临渭区胜利大街西段渭南市实验初中院内
法定代表人 杨晓蓉
开办资金 44.64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临渭区教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9.32万元 47.52万元
网上名称 渭南市临渭区教学研究室.公益 从业人数  3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2年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1.持续推动思政课建设2022年,区教研室认真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继续组织开展思政课大练兵活动,82名教学骨干脱颖而出(思政课程57名、课程思政25名)。1人获思政课省级教学标兵、2人获市级教学标兵称号。在思政学科论文大赛中,40名教师获市级奖项,100名教师获区级奖项,区教研室获市级思政学科论文大赛优秀组织奖。2.常态开展“名师+”活动首批18个临渭名师工作室开展“名师之约”主题研讨活动;报告36场,示范课60余节,线上直播3次,联动活动3次,推送“线上教学名师谈”优秀案例18篇。35个能手工作室开展两轮次“送教送培”活动,受益教师2800人。新组建导师工作室27个,辐射新入职教师278人。9名教师当选渭南市第二批“名师+”研修共同体主持人。3.深入推进品质课堂建设“临渭之春”(4所标杆校)“临渭金秋”(高中:9学科54名教师线上展示,义务段:14学科108名教师现场展示)活动撬动课堂品质提升,推动学校向更高水平迈进。目前,已建成标杆校:4,示范校:15,达标校:784.科学推进教育科研工作教科研工作以课题研究为主要抓手,通过“立项结题‘一题三评’、研究过程纳入考核、常态入校现场指导”三项举措不断提升评审、调研、指导水平。2022年省级课题结题17项,新立项40项;市级课题结题181项;区级课题结题259项,其中优秀课题29项;新立项区级课题345项(专项类35项,学科类310项)。3项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获省级奖项,其中渭南小学2项、西安交大附小1项。市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获奖24项,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0项。在“双减”背景作业设计评选活动中,43份作业设计获市级优秀案例,区教研室获市级先进集体奖;263份作业设计获区级优秀案例,15所学校获区级优秀组织奖。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2年,临渭区教研工作以研究、指导、服务为宗旨,立足教育实情,围绕重点工作,着力解决教育教学常规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提高教师素质,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本年度,陕西省教教育科学研究室、陕西省教育厅教学研究室授予”先进单位“称号;渭南市教研所授予“优秀教研室”称号;临渭区教育局授予教育强区建设“先进集体”称号;临渭区教育局授予综合考评“先进单位”称号。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思政课建设成效不够突出,区级层面有影响的思政课教师还很少,思政课缺乏专职教研员,打造一批思政金课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2.品质课堂建设发展不均衡,好的学校能够始终如一,坚持严格管理、严格落实,但还有些学校对品质课堂日常实施的监管不够,没用下狠劲、下常力,不能坚持品质课堂的常态化落实。3.受疫情影响,“名师+”研修共同体活动没有完全铺开。四、2023年工作思路1.继续开展思政课大练兵活动,加强思政课教学研究,促进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不断提升。2.继续开展品质课堂验收,通过“临渭之春”“临渭金秋”等特色活动推进学校课堂改革的常态化落实,加大对学校品质课堂常态化落实的督导和指导力度。3.继续开展“名师之约”和送教送培活动,加强导师工作室对新入职教师的培养,实效开展班主任工作室活动。4.有计划、分步骤配优配齐专职教研员,强化教研队伍业务培养,形成专兼职教研员结合的教研工作新常态。加强中高考复课指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学前教育研究。5.遴选首批区级校本研修指导专家,建立区级校本研修指导专家库。加大对课题研究的指导力度,培育一批有影响的教科研成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1.2022年8月陕西省教教育科学研究室、陕西省教育厅教学研究室授予”先进单位“称号;2.2022年3月渭南市教研所授予“优秀教研室”称号;3.2022年2月临渭区教育局授予教育强区建设“先进集体”称号;4.2022年8月临渭区教育局授予综合考评“先进单位”称号。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