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体育学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培养高等学历体育人才,促进体育事业发展。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体育经济学科大专、本科、研究班、硕士研究生学历教育;相关科学研究、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学术交流。 | |
住所 | 西安市碑林区含光北路65号 | |
法定代表人 | 刘子实 | |
开办资金 | 70209.7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7544万元 | 102055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体育学院.公益 | 从业人数 78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师生员工的辛勤努力下,学校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123510”发展路径,以强化党建为引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深化改革为动能,克服疫情影响,统筹推进教科训等中心工作,加压奋进,真抓实干,各项事业发展令人振奋。一、党建引领坚强有力开展学术报告、座谈交流、征文竞赛、文体节目等系列主题活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凝聚师生干事创业的信心力量。印发《中共西安体育学院委员会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方案》,开办“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班等学习教育,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积极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深入推进党的历史和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力提升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陕西省高等学校院系党组织工作规程>的通知》《关于修订完善二级院(系)党委会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的通知》和《关于修订完善二级院(系)党组织会议议事规则的通知》。不断深化党建“双创”工作,从深挖特色、创建品牌等方面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在组织建设、政策支持、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强对党支部的支持培育。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充分融合工作需要、干部能力和个人意愿,累计调配干部10名:提拔7人、交流转任3人。建立完善党委班子成员向校党委、纪委报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一岗双责”工作机制。开展第一轮校内巡察,对2个二级党委和2个基层党支部进行巡察。二、立德树人成效显著修订完善“三全育人”实施方案,召开工作推进会,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10门课程及其团队确定为2022年校级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心理健康中心通过陕西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标准化中心验收,并在专家评议结果中排名第三。《红色体育》课程认定为第三批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学校荣获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省级展示活动“思政课教学团队标兵”荣誉称号;获批陕西“大思政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项目、陕西高校“大思政课”建设“一校一品牌”创建项目。运动训练专业和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截至本年度,学校在教育部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中,三批共有10个专业入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招生专业数的63%,覆盖教育学、理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5个学科门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学院覆盖率达到80%。进一步推进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综合改革任务,制定并落实实施方案,成功获批陕西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单位,圆满完成专项评估工作,专家组给予高度评价。2名教授入选陕西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专家。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2项,省级45项。子荣登央视大舞台,受邀参加团中央“五四”特别节目。一名学生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姚基金支教助教筑梦行动服务项目》获陕西省第一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等奖,2个项目入选总局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项目库。克服疫情影响,顺利组织完成2022年研究生考试、艺术类、体育类招生专业课考试,全国体育单招专项考试(篮球、排球、手球、武术等项目)等各类各级考试;完成2022年成人高等教育相关招生工作。2022年招生录取总体情况良好,本科生报名人数近7千人,录取2193人。研究生报名4千余人,录取449人。三、师资队伍不断加强制定《教学名师奖评选办法(试行)》《优秀青年教师评选办法(试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教授、副教授为本科授课管理办法》等制度,营造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氛围。组织教师参加陕西省第四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省级决赛,获得1项二等奖、1项优秀奖。共表彰校级教学名师4名,优秀青年教师11名。1人荣获省级教学名师。全年共公示招引博士15人,其中引进A类博士10人,校内培养4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持续做好师德教育,组织118名教师参加“坚定理想信念潜心立德树人”专题网络培训。荣获省级师德标兵1人,师德示范团队1个。四、内涵发展提质增效获批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44项。获批科技部、体育总局首批国家体育科普基地项目1项,成立“体育装备工程研究院”并获批2022年度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申报秦创原支持平台项目1项。获批“体育促进全民健康与社会发展创新团队”与“体育文化与传播创新团队”。1项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要报。全年参加国际国内重点赛事共获得11金、14银、15铜。10人次入选国家队、国青队。一名教练员当选国家队教练。大学生竞赛方面,各项目代表队组队参加全国啦啦操锦标赛、健身锦标赛、健身模特大赛等全国性赛事14项,参加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大学生组)足球比赛等省级赛事4项,共获得16金6银5铜成绩。全年培养学生等级裁判员共2244人次,其中一级裁判员254人、二级裁判员936人、三级裁判员1054人。对标对表落实《西安体育学院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申报工作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博士学位授权点申报的各项基础工作。《西安体育学院学报》7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学报入选2022年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面向体育强国、教育强国战略和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法学)和陕西省体育产业研发中心、全民健身与健康研究院等智库平台,主动服务国家、地方和行业需求,赢得发展机遇。加强与安康市政府、陕建控股集团、中国银行陕西分行、陕西联通、陕西体育产业集团等多家政府部门、企业合作,促进校地、校企合作迈上新水平。助力乡村振兴,连续四年荣获“双百工程”先进单位。完成与西班牙武康大学本科教育合作办学项目申报材料准备工作,共同举办“丝绸之路体育教育联盟学术交流会”。召开与日本大阪体育大学线上工作对接会,邀请丹麦葛莱体育运动教育学院原校长、国际体育文化协会高级顾问线上为全校师生开展学术讲座。派出23名教师参与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2022年金砖国家健身气功推广人才习练营活动。五、内部治理持续优化出台《试点学院“一院一策”实施方案》,召开“一院一策”工作推进会。校院两级管理运行机制更加顺畅,学科学术凸显高质量发展,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办学主体地位得到彰显。依托OA系统,完善规范工作流程。以预算编制执行、资产管理、会计核算、财务收支、决算为重点,继续推进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全力推进完成鄠邑校区学生公寓、食堂及后勤保障项目的竣工验收及竣工备案工作。围绕2022学年教育教学任务,鄠邑校区积极协调教育教学、后勤配套、稳定和安全、学生管理、教学运转安排等方面工作,顺利保障鄠邑校区各项工作平稳运转。鄠邑校区学生公寓、食堂、塑胶跑道及有关后勤保障项目建设、验收逐步完成,有效改善师生学习生活条件。成立疫情防控工作专班,科学研判、统一指挥、精准施策、守土有责。工作组各司其职,各二级学院实行“包干制”“下沉服务管理”,党员干部、辅导员、志愿者冲锋在前,筑牢疫情防控“防火墙”。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前,2022年校内未发生一例疫情。做好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扎实开展国家安全、消防、交通、法制、反邪教、禁毒等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坚持消防安全日巡查、月检查制度,及时排查整改火灾隐患,加强校园安全检查和安全巡逻,及时稳妥地处置各类突发情况,全年未发生一例重大安全事故。召开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二次会议,推进民生保障工程,启动鄠邑校区教师工作房项目,已获得政府对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组织机构代码证,编号12610000435231668C有效期:2021年3月16日—2026年3月16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