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临渭区> 渭南市实验小学

渭南市实验小学

发布时间: 2023-05-06 08:37
单位名称 渭南市实验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住所 渭南市临渭区三贤路南段
法定代表人 何焕利
开办资金 374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临渭区教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903.24万元 2720.1万元
网上名称 渭南市实验小学.公益 从业人数  18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我校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奋斗中送走岁月,实干中铸就辉煌。回顾往昔,我们坚持“用文化引领发展,在传承中创新”的工作思路,坚持党建统领、强化学校管理、狠抓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努力追求“有意义、有意思、有温度、有味道”的教育,各项工作稳中有进,持续向好发展,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一、推进管理文化,带动学校发展。学校发展,教师为重;教师发展,以人为本。坚持制度管理,人文关怀,构架管理队伍、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的拼图文化。其核心要义为:众心所拼,众望所归,建设实小,成长人人。让每个实小人认识到自己是学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师生参与的活动,广泛征求教师和学生意见,众筹智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深受师生喜欢。班子成员综合分析学校的现状,组织各中心细化具体目标和措施,广泛征集教师意见,修订学校的各中心职责、管理人员及教师量化考核细则。发挥教代会职责,邀请参与管理人员的育人论坛、商讨年度考核方案、教师体检项目、评职等事宜,共同参与学校管理。二、落实“双减”工作,提升教育质量。一是着力推进品质课堂建设。通过“三人行教学团”构建,形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持续向上研讨氛围;通过“讲课堂教学、讲作业设计、讲学科育人”的“三讲”活动,强化自省自身、自我成长的内因驱动机制。坚持“名校+”共同体,走均衡发展联动之路。组织“三说”展示活动、线上暑期教师学习会、文本解读培训会、教导教研主任管理经验分享会等,通过相互学习,不断提升成员校办学质量。结合实际为三张镇油王小学修剪花木、喷绘校园文化墙、提升校园文化品质。通过域外联盟送培,和榆林市子洲县第一小学结域外共同体联盟学校,开展“学习新课标,践行新课标”专题培训活动,渭南市实验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分别选派骨干教师作主题报告。二是着力作业优化设计与管理。坚持“控总优设、提质增效”原则,打造四种样态、十类方式的作业设计指南;坚持点线面有序推广,落实“课题参与班——参与年级——全校实践”的行动研究;坚持作业常态管理,实施作业日报、无作业日、作业批阅、作业展评等多维管理。三是着力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加强课后服务设计与规划,分别开设学科学习、社团活动、课后实践等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加强课后服务实施与检查,成立课程管理中心牵头,全体中心合作的检查团队,采取分级分块负责制,确保课后服务有用、有效。加强课后服务成果与展示,分年级推出“课后服务优秀成果展示”,提炼典型做法,发挥榜样熏陶作用,实现服务质量高效。三、取得社会、经济效益1.课程管理,变革育人方式。分学科负责,分年级管理,保障课程实施和全学科阅读;持续加强课堂管理、作业管理,形成长效机制;组织学科组之间的合作共享活动,师生共同参与学科融合。在课后服务实施后,坚持“辅导作业为主,特色活动兼顾,指向全面发展,落实五育并举”的宗旨。建立幼小衔接长效机制,设置一年级入学适应期,精心组织新生入学礼、入学教育,通过了解我们的校训,认识我们的校园,学习我们的奖章,帮助一年级新生快速适应小学生活。为一年级学生设计“双减包”、入学手账本,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从环境、方式、内容、时间等方面入手,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探究性、体验式学习。目前已在3号楼三层分别建立涂鸦馆、建构馆、阅读馆等,深受孩子们喜爱。2.教师发展,打造育人团队。公开教学课例化。依托思政练兵研讨课、新进教师亮相课、省级能手示范课,施行课例研究的品质课堂建设路径,加大观课议课范围,加深评课研讨力度。学科教研主题化。落实“两周一轮三阶段”集体备课专题研修;通过先培训、再研发、重录制,逐步推进微课资源库建设;坚持因需而定的周教研活动,先后开展“基于真实情境的学科实践活动探究”“三说优质视频学习”“新课标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基于双减的线上教学提质增效探究”等。课题研究实用化。围绕品质课堂建设,开发作业优化设计、核心素养落实、课标实践应用、课堂情境创设等研究模块,从小问题入手,在教学中研究。3.学生管理,探索育人路径。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落实学生德育工作,持续开展“有意义、有意思、有温度、有味道”教育;用好学科课程蕴含的教育资源;邀请校外专业心理健康培训人员进校开展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经典诵读、班级布置、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等形式多样的自我教育活动,让学生养成勤于读书,善于思考,乐学文明,创新奋进等品质;采用阳光评价APP,通过达标集章方式,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信息科技、综合实践等七个方面进行实时评价,五育并举,关注学生全面发展。4.信息管理,创新育人方法。组织教师参加第六届微课制作大赛、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论文征集活动;组织学生开展“青少年爱挑战”、小学生趣味编程竞赛活动;引导教师将信息化2.0学习与课堂教学、作业管理、课后服务、学生评价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加大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范围。本学期,我校共有6名教师分别在市区级微课大赛中获奖;强小轩同学获陕西省小学生趣味编程专项竞赛一等奖,王碧聪等22名同学分别获市级奖项,王燕老师获省级优秀指导教师,学校获省级优秀组织单位。闫敏娜等3名教师在陕西省教育技术论文活动中获奖,学校被授予陕西省教育技术论文活动优秀组织单位。5.制度完善,打造育人队伍。通过管理人员的“顶层架构—中层规划”纵向连续及“中心协同—分级分块”横向交织的网格化工作模式,整合工作内容,合理资源分配,提升工作效率。整理教师人事档案123份;明晰岗位职责,修订《管理人员分工》、制定《包级管理人员职责》《教师量化考核细则》,完善各中心工作制度;管理人员共读一本书活动,如“每天阅读,每周分享”的读书活动。“政治素质高,教育理念新,业务水平精,管理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管理队伍初步形成。6.后勤保障,创新育人服务。推行“微后勤”服务,微支付、微调研、微考核、微报修,方便快捷。本学期给劳动实践基地换土、配苗、配发种子;按时完成全校网上校服征订工作;根据需要给教学楼卫生间安装排气扇、灭蝇灯,综合楼安装空调,改造3号楼涂鸦馆、阅读馆和构建管等,切实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四、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营造安全为先,保障育人环境机制。深入推进“平安伴我行”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发放告家长书、推送专题宣传知识,开展疫情、传染病防控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常态开展每月安全演练、疫情处置演练,强化教师疫情处置流程和安全责任意识;组织安全专题讲座,树立“做自己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坚持做好每周的“三小矛盾”排查及每月的隐患大排查活动;落实校园安全管理4个100%,每周安全管理中心坚持排查校园周边安全隐患,每月坚持和派出所、综合执法、食药监等部门联合排查,加强校园周边综合治理。五、下一步工作计划。师生成长,绽放育人成果。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坚持做好两操一课,开展室内操比赛;开展用眼卫生习惯养成专项教育活动;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参与家庭、学校卫生打扫;创建绿色校园,扎实开展体育活动。运动会上,学生运动技能规范,体质数据明显上升,多元化的室内操,激发了学生做操的热情,在动感的节拍里舞出了少年中国的力量。抬头有清晰的远方,低头有坚定的步伐。回首有一路故事,这个学期,我们所有实小人都能聚焦核心工作、突出重点工作、夯实常规工作,用心用爱用言行书写着实小故事!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