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和业务范围:培养高等专科学历技术应用人才,促进科技文化发展。开展专科层次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文化传承,技术研发、推广和社会服务。 | |
住所 | 汉台区宗营镇316国道西侧81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国海 | |
开办资金 | 9057.3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9563.53万元 | 79905.0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59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单位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2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认真开展学历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一是加快推进省级“双高计划”建设、“提质培优行动计划”。聚焦汉中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跨学院组建“口腔医学专业群”等七大高水平专业群,入选陕西省“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2个,247项提质培优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扎实推进。二是加强专业建设。新增药品生产技术等专业4个,修订人才培养方案37个,在陕西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评省赛职教赛道银奖1项、铜奖8项,红旅赛道铜奖1项。三是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立项建设10门在线开放课程,《机械基础》等4门课程获评省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口腔医学、助产专业省级教学资源库在线运行课程244门。四是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加强实训耗材的采购及管理,编制完成实践教学标准17个,组织4201名学生进行岗位实习。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大赛获得奖项30余项,其中获国赛三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3项。五是深化校企合作。学校党政负责人带头走访企业104家,与勉县骨伤科医院等30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开设校企合作订单班4个。六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36人,“对外推介人才库”入库96人,遴选产业导师5人,建成“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3个、教师企业实践基地15个。张迁获评陕西省“教育世家”,王斌获评陕西省师德标兵,刘义成获评陕西高职院校教学名师。(二)厚植育人土壤,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一是全力打造思政工作高地。开展“青年大学习”各期平均参与人数10000余人次,开展主题团日活动300余次,举办第六期“青马工程”暨学生干部培训培养学生349名,开展专题学习教育8项,组织青年学员实践活动30余次。二是夯实学生安全责任。招聘专职辅导员8名,持续开展学工部(处)长接待日活动,扎实开展“四进两联一交友活动”,解决师生反映问题93项,全院120位科级以上干部开展“四进”20000余人次。三是不断提高推优树模影响力。成功入选教育部思政司“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单位名单,被评为2022年度“陕西高校学生公寓先进集体”,毛林等39名学生荣获2022届陕西高校“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学校获评汉中市“五四红旗团支部”。四是严格学籍学历管理。编制了《学籍学历管理工作文件汇编》,开展学籍管理培训2次,完成了2022级3656名新生学籍注册工作和2019级1760名五年制学生转段以及2022届4515名毕、结业学生的学历注册工作。(三)产学研用结合,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一是推进科研水平不断提升。主动对接秦创原平台,立项省级以上课题12项,荣获2021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并被陕西省教育厅推荐申报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1项,3名教师获得汉中市青年科技创新人才,2名教师获得第六届汉中青年科技奖。二是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全年共开展各级各类培训、技能考核和技术服务7.8万人次,成功获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评价组织机构,认定工种达23个,完成养老护理员等工种技能认定567人。完成了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长安大学函授教育的招生助学服务及自办函授教育管理工作,录取春季学生13名,目前成人教育在籍学生173名。三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制定并落实帮扶宁强县酒房坝村2022年度定点帮扶计划,投入帮扶资金60万元,完成了“大排查大提升大整改”及“百日提升”专项行动,做好消费帮扶工作,全年落实消费扶贫任务230.7万余元。持续做好勉县“双百工程”帮扶工作,乡村振兴博士团队、“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服务团队”先后前往宁强、留坝、洋县等地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学校获批为汉中市法人科技特派员单位。(四)加强文化建设,积极营造优良育人环境。一是加快推动省级文明校园建设。召开年度创建推进会2次,打造党建文化长廊,制作新版“一册一片”,积极筹建校史馆,举办了第九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30余场。开展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选“文明院部”6个、“文明处室”6个、“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25名。二是筑牢筑好宣传思想主阵地。开设专题网站1个、专题栏目8个、发布专题报道30余篇,在校园各媒体平台编发信息1200余篇,官方微信公众号关注数增至35000余人,推送文章100余篇,在省教育厅网站、微博刊发信息60余篇,在汉中日报等媒体平台刊发信息150余篇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一)精准发力做好招生。制定并认真落实学校《2022年招生宣传工作实施方案》,招录学生5150人,其中三年制高职3825人,五年制高职800人、联办返校525人。与省内10所中职学校签订五年连续试点联合办学计划并录取考生828人。(二)多措并举促进就业。先后召开全校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11次、培训会议5次,开展线上线下宣讲会、直播带岗暨线上双选会等活动,全院4515名2022届毕业生中已经落实去向4203人,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93.09%。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规章制度急需修订。“一章八制”和其他个别制度建立时间较长,有些制度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还存在完善不够的情况。二是服务师生还不够到位。虽然通过多种方式为师生解决了一些急难愁盼问题,但是对部分学生反映食堂部分饭菜贵、实训室冬冷夏热等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二)改进措施。一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认真对照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在拓宽办学经费渠道、优化专业结构、教师岗位总量管理、改进薪酬分配机制、改革招生激励政策、校院二级管理等方面大刀阔斧推进改革,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路径,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打牢基础。二是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以开展常态化“进知解”活动为契机,结合“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了解师生所思所想所盼,广泛征集各类意见建议,解决好食堂部分饭菜贵、实训室冬冷夏热、教室多媒体老化、课间休息取水不便等师生急难愁盼问题,以及教学、服务、管理等工作中的不足。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提升整体办学实力。完成“双高计划”建设目标任务,做好新一轮“双高计划”申报准备。做好提质培优行动承接项目(任务)验收等工作。(二)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完善师德师风考评办法,组织师德师风网络培训,办好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修订绩效分配、岗位考核、重大奖励等制度和职称评审管理办法。(三)推进标志性成果产出。申报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1项。力争取得省级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思政“大练兵”省级标兵1人,取得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申报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团队1个,立项省级以上纵向课题2项,完成横向课题1-2项。(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入开展“四进两联一交友”活动,举办第七届辅导员大赛,完成“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任务,巩固提升学生主题月活动效果,抓好“三全育人”工作。(五)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录取新生不低于4400人。申办成人继续教育专业3个,继续教育培训不低于5万人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1000人、教师资格认定不少于2500人次。推进乡村振兴,制定并落实帮扶宁强县阳平关镇酒房坝村和“双百工程”帮扶洋县年度任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被评为全市职工互助保障工作“先进基层工会”;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单位;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陕西省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中华经典诵写讲基地培养建设学校;陕西省“双百工程”先进单位。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