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民族文化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组织少数民族群众文化活动,繁荣文化事业。少数民族文化宣传、文艺活动组织、文化交流;业余文艺创作团体组织管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收集、整理与保护。 | |
住所 | 西安市莲湖区北广济街97号 | |
法定代表人 | 肖军 | |
开办资金 | 26.5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民族事务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7.52万元 | 16.15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市民族文化馆 | 从业人数 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党建工作1.中共西安市民族文化馆市清真食品管理中心党支部正式成立2022年9月,中共西安市民族文化馆市清真食品管理中心党支部正式成立,支部成员5人,刘忠同志担任支部书记。2.设立支部党建活动室支部成立后,高度重视党建工作,设立专门的党建活动室,作为党员活动、交流培训、会议学习的场所。党建活动室的设立,为完善支部党建工作、增强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党员教育建设、提高党员素质提供了基础保障。3.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本单位党员、干部无违纪问题发生。二、疫情防控工作2022年,我馆严格执行防疫工作相关要求,集中全力保障文化馆卫生防疫安全,严格落实我市疫情防控专题会议精神,服从上级指挥,做好全馆疫情防控工作。2022年初,我馆3名干部下沉至社区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主要负责包括执勤值守、协助核酸检测、蔬菜发放、物资运输配送、居民信息排查统计、困难群众帮扶等工作。下沉服务期间,3名干部累计工作总时间约900小时,累计协助核酸检测逾34500人次,发放蔬菜750余份,运输、配送物资200余箱,为困难群众上门服务72次,护送患者就医2次,多次收到群众的称赞和感谢,并受到所在街道、社区的好评和表扬。三、业务工作1.承办迎新春·学习宣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书画摄影展2月28日至3月4日,由市民宗委主办,我馆承办的“迎新春·学习宣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书画摄影展”在亮宝楼成功举办。开幕式由西安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王胜副主任致辞,西安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季、西安书学院院长董建平、知名画家肖军分别发言。此次书画摄影展展出的作品名家多、层次高、代表性广泛,涉及题材丰富、形式多样、风格鲜明,共有书法作品17幅、绘画作品31幅、摄影作品108幅。市民宗委有关领导,市人大原党组书记王启文、省工商局原副局长张华、市文史馆副主任薛勇、著名书画家赵大山、董建平、刘永杰、王全忠、杨季、陈联喜、武西明、李娜、韩平刚、吴康、黄丽、赵照、吴朝等,著名摄影家邢建民、李大卫、海景超、崔鑫、马玉祥等,以及各民族书画摄影名家和群众300余人参加活动,观展嘉宾和群众给予书画摄影展很高的评价。2.民族文化大讲堂改进提升今年5月起至8月,在符合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的条件下,我馆共举办8场民族文化大讲堂活动。本年度,我馆民族文化大讲堂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和提升:(1)合作单位更加多元化。(2)聘请授课专家的质量更高,授课内容更加丰富。如6月大讲堂,我馆邀请了著名山水画家杨建兮教授,西泠印社会员董杨老师等,今后我馆将继续邀请。(3)利用直播平台,推出线上线下同步教学模式,在满足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时,为群众提供更为便利的文化服务,同时也为我馆留存宝贵的影像资料。3.开办民族公益国画高研班为充分发挥我馆的群众文化属性,开展多样的群众文化服务,我馆于2022年5月起开办民族公益国画高研班。高研班分为花鸟和山水两个班,每班每周上课一天,每年培训时长为6个月,聘请我市知名专家授课,每班20人,我市18-60岁群众均可免费报名参加。高研班自5月10日起正式开班,因疫情反复原因中间有所间断,截至12月底,2个班均已完成全年24周教学计划,期间还依托市美协教育培训中心,组织高研班学员赴华山开展了为期4天的写生教学活动,在保障学员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为学员提供学习机会。本次国画高研班,具有普及型广、专业性强、教学质量高、时间跨度长、民族群众参与度高等特点,在我市民族群众中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我市各族群众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是我馆在民族文化工作领域中的又一次重要创新,也是我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举措。4.场馆免费开放服务为继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2022年5月起,我馆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基础上有序向有需求的群众免费开放我馆场地(不接受带有盈利性质的活动),包括多功能大厅和文体活动室,用于群众文艺演出排练、书画创作、阅读学习、公益培训等文化活动,为各族群众提供文化文艺活动场地服务。自5月恢复服务以来,我馆累计提供免费开放场地服务29个场次,共接待来自莲湖民族艺术团等多个组织和个人约600人次在我馆活动。5.“西安市民族文化馆”微信公众号正式开通为更好地为我市各族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西安市民族文化馆”微信公众号于2022年6月正式开通。该公众号主要用于我馆工作信息及通知公告的发布,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及民族政策宣传,民族文化艺术成果展示,活动直播,活动信息发布和记录等,已成为我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对外宣传的重要平台,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6.促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举办民族文化交流网络摄影展。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中华民族共有家园建设,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我馆克服疫情防控工作困难,于2022年12月举办“喜庆二十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摄影展。本次展览得到了各民族摄影爱好者的积极响应,经过60多天的征稿,我馆筛选出主题鲜明,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说服力和视觉冲击力的摄影作品99幅,共举办三期网络展览,展示了我市各族人民以饱满热情喜庆党的二十大的精神风貌,受到了各族群众的广泛好评。7.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活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2年12月,我馆结合工作实际,面向各族来馆群众,举办了两期宣讲活动。刘忠馆长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从文化方面的重要论述和自身长期文化工作实践出发,阐述了文化事业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8.民族文化交流调研2022年,我馆针对场馆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服装服饰等多个领域进行了行业交流及调研工作。(1)开展西安市文旅局直属单位及其他省(市)民族文化服务单位基本情况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在场馆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寻找我馆与同类型文化单位的差距,为我馆下一步工作开展奠定基础。(2)我馆全体干部赴西安市群众艺术馆,就群众文化活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馆日常管理运行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交流调研,学习同行业先进经验,以期更好开展我馆群众文化工作。(3)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调研。邀请陕西德庆皮影社,探讨将传统皮影艺术与民族群众文化工作相结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剧目创新,配合脍炙人口的民族题材经典皮影剧目,在民族文化馆、民族社区等场所进行展览、演出、实景体验等群众文化活动。(4)开展民族服装服饰工作调研。邀请我市多家艺术团体,在我馆进行民族服装服饰展演工作的可行性研讨交流。本次调研以当代民族服装服饰中的礼仪装、生活休闲装、创意服饰等作为主要方向,探讨传统民族服饰文化与当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和谐统一。各艺术团体都表现出对开展民族服装服饰艺术展演的热情,希望由民族文化馆牵头,在我市定期举办民族服装服饰展演活动。9.文化馆公共环境提升改造2022年,我馆对馆内公共区域进行了提升改造工作,更换门牌,在走廊及楼梯通道等区域悬挂56个民族简介及照片等,突出了民族文化馆的特色,提升了民族文化氛围感,赢得了来馆群众的好评。四、存在问题和不足1.工作不够主动。2.工作热情不够持续,如公众号建立后,更新不够稳定。3.工作不够细心,如文字工作有时出现错漏现象。4.有些事情做得还不够到位,事中服务和事后跟踪不够。5.和上级领导沟通交流不够,领会领导意图不够。五、2023年工作安排2023年,我馆安排重点开展以下业务工作:1.继续举办西安民族文化大讲堂活动。2023年,我馆将继续与市美协、市书协、市国画院等单位合作,定期在我馆举办书画讲座,对我市各族群众及书画爱好者免费开放。2.继续举办西安市民族文化馆国画高研班为充分发挥我馆群众文化属性,开展多样群众文化服务,我馆将于2023年继续举办民族公益国画高研班。3.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我馆2023年计划有序向有需求的群众免费开放我馆多功能大厅和文体活动室(不接受带有盈利性质的活动),用于群众文艺演出排练、书画创作、阅读学习、公益培训等文化活动,为各族群众提供文化文艺活动场地服务。4.组织西安民族文化写生活动2023年度,我馆计划举办两次社会实践采风活动,组织民族文化大讲堂及国画高研班师生到一线进行写生采风活动,将授课寓于真实的山水写生实践,收集写生采风作品作为资料留存,并用于后期展览等相关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