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宝塔区教育研究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动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教育、教学研究。 | |
住所 | 延安市宝塔区百米大道 | |
法定代表人 | 韩秀战 | |
开办资金 | 83.7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宝塔区教育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6.14万元 | 38.76万元 | |
网上名称 | 延安市宝塔区教育研究室.公益 | 从业人数 2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在宝塔区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业务开展情况今年我室的教科研工作突出了五个重点:规范常规教学,落实有效课堂,深化校本研修,加强课题管理,组织教师培训。(一)规范常规教学1.加强中小学检查督导。为切实加强学校教学管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全区教育质量和办学社会声誉的提高。2月28日至3月4日全体教研员参与包校领导干部春季开学检查工作。2.按照《延安市宝塔区中小学教材、教辅和课外读物等排查整改工作方案》要求,对校园内所有中小学教材、教辅和课外读物等进行了两轮排查整改工作。3.12月27日-28日,根据市局安排,要求学校配合教研员进行宝塔区中小学线上教学质量督查工作,确保线上教学质量。(二)落实有效课堂1.按照《延安市中小学有效教学基本要求》,全面了解课堂教学现状,深入分析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原因。扎实开展有效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优质有效课堂。2.深化课堂教学研究。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法指导,全面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3.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果决定学校教育质量。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区委、区政府教育改革“五个文件”等精神,推动宝塔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学校聚焦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学习主线,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9月30日,推荐报送31节精品课参加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市级遴选,其中8节课参加省级评选活动。5.开展宝塔区2022年度“名师课堂”优质课展示活动。(三)深化校本研修开展了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修活动。开展中小学优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活动。进行了2022年宝塔区教育教学优秀论文征集评比活动,选出获奖成果598篇,其中一等奖182篇,二等奖184篇,三等奖232篇。参加延安市2022年优秀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我的教育故事”评选成果357篇,获奖258篇,教研室荣获大赛优秀组织单位。今年出版《宝塔教育》3期。按照《关于开展全省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优秀教学设计征集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参赛,上报作品9件。组织教师参加第二届陕西省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与设计案例展评活动,联评后推荐市上12篇。全区开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学设计大赛活动。(四)加强课题管理为加强基础教育课题研究工作,要求各校依据《延安市宝塔区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提高了课题研究质量,杜绝了抄袭、拼凑等现象,做到将课题研究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2022年,立项市级规划课题51个、微型课题108个,结题规划课题3个、微型课题111个;结题区级规划课题3个,微型课题52个。五、强化教师培训2022年在教师培训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1.“走出去、请进来”培训。3月15日,组织区上学校全体教师收看了延安市开展的线上直播——《如何备好常态课讲座》。4月9日组织全区初中道德与法治56名教师在第五中学参加延安、汉中、渭南三市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备考线上联合大教研活动。组织区属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参加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年5-6月、9-12月的每月举办的以“相遇云端,教育同行”为主题的义务教育阶段全学科线上云教研活动。组织三所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参加了陕西省苏教版举办的《通用技术》新教材线上培训。组织宝塔区81名初中语文教师参加在职院附中举办的延安市城区初中学校语文学科新课标培训活动。组织全区中小学教师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暑期教师研修”专题线上进行培训学习。组织七所高级中学70名思想政治教师线上参加延安市举办的“三新”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研讨会。组织全区四所高三年级教师线上参加延安市2023届高三年级复习教学策略培训会。2.进行宝塔区2022年特岗教师岗前培训工作。3.开展校际交流活动。全区43所公办中小学(其中城区学校25所,乡镇学校18所)88名校级领导、73名中层干部、166名省市区校级骨干教师参与了交流活动,共观察学校制度建设1681册、观察学校教学过程管理资料3587册、参与教研活动989人次、观察教学设计6683本、观察学生作业20981本、提出合理化建议561条,举办讲座253场、参与教师9597人次,举行座谈会328场、参与教师10162人次,上示范课289节、观摩教师4614人次,听评课3508节,建立教师结对关系354对,撰写报告311份。4.进一步加快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步伐。授予窦艳艳等172名教师为2022年宝塔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学能手称号,表彰赵生杰等65名教学比武优秀教师。选送60名教师参加2022年延安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其中选送的14名教师参加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能手评选活动。5.开展了宝塔区第二届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大赛。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选送12名教师参加2022年延安市第二届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大赛。6.进行了2022年宝塔区第二届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组织139名班主任9月21日至22日在第四中学、第三中学、东关小学分三组进行了展示交流,推荐15名教师参加2022年延安市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7.举办了首届中小学教师基本功大赛。全区243名教师,分别参加了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绘画比赛,表彰奖励优秀教师207名。8.分三组对48所中小学幼儿园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学校进行了第一次验收工作。二、取得的社会效益:1.通过教学常规检查指导,有效地促进了学校规范运行。2.采取多种方式的检查、指导、交流有效的促进“双减”工作实施。3.指导督促学校向课堂要质量,切身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了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落实了有效课堂。4.通过校本研修、课题研究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5.通过学习、交流、互鉴、研讨、评选、队伍建设等方式在全区教师中营造了比学赶超氛围,有效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培养了职业理想,提升了专业素养。6.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体系逐渐建立。三、存在问题1.教研员较少,教研力量明显不足目前,教研室只配备了基础学科的部分教研员,这些教研员一般兼任其他学科的教研工作,有的一人兼任两三个学科的教研任务。由于教研队伍不健全,教研力量明显不足,往往只能确保基础学科教研工作有专人抓,而忽视了其他学科的研究,尤其忽视了综合实践活动课、艺体美类学科等的指导和研究。2.教研室功能较模糊,工作性质不够明确在教育教学研究与指导课堂教学之间徘徊,导致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两难处境;在业务指导与行政工作之间“两手抓”,导致工作特色不够鲜明。3.教研员职责不够明确,教研方式急需转变教研员既是教体局管理的干部,要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又是教育教学研究指导的主体,事务性的工作更多,占据了主要的精力和时间,自我提高方面比较欠缺。四、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打算:1.健全机构,充实队伍,适应发展需要这项工作涉及到机构编制、人事安排、人才资源配置等诸多因素,解决起来比较困难,可能还存在时间问题。目前,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尽快提高现有专职教研员一专多能的素质,增强教研员的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二是从教学一线选聘一批经验丰富、素质精良的兼职教研员,培育一支相对稳定、学科齐全、学有专长的兼职教研员队伍,充分发挥兼职教研员的作用;三是充分利用我区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优质教师资源,充分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2.教研室要找准位置,改变思路,推动教科研工作要克服过去轻过程、重结果的工作模式,教研员要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首先,建立蹲点联系制度,教研员要经常定期深入基层学校、一线教师和学生之中,参与备课、研讨、反思等各项活动,教研员也可深入学校适当兼任一定量的学科教学任务,亲自参加课堂实践,了解、分析学生状况。其次,尽量多的让教研员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学习培训。再次,强化教研员理论学习,主动参与教学理论研究和课题实验。最后,教研员还要及时与一线教师一起对新课程实验和各项研究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3.教研员要明确职责,转变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教研员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尽快转变传统的教研方式,将对话、交流、互动机制引入教研活动之中,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探究”、“现场诊断”、“调查研究”、“互动交流”等多种方式来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科教研员可以根据学校单个学科教师教研力量参差不齐的实际,合理构建学科教研网络,分层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研实效;还可以通过开展专题化、系列化的教学研究活动,通过课例观摩、研讨交流,通过课改论文、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等评比活动,营造教研氛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提高教研员的工作效率,推动新课改的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荣获延安市2022年基础教育成果评选优秀组织单位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