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宝塔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种植业技术试验示范;种植业技术培训;种植业技术服务。 | |
住所 | 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志丹大厦六楼 | |
法定代表人 | 冯东 | |
开办资金 | 40.6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宝塔区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48.96万元 | 294.37万元 | |
网上名称 | 延安市宝塔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3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延安市宝塔区农业农村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业务开展情况。(一)粮食生产稳步提升1、粮食播种面积超额完成。全区春季粮食播种面积28.26万亩,较上年增加2.8%。其中:玉米播种面积10.52万亩;稻谷播种面积0.1万亩;谷子播种面积4.26万亩;其它谷物播种面积0.94万亩。大豆纯种面积3.94万亩;其它豆类播种面积1.65万亩。马铃薯播种面积6.06万亩;甘薯播种面积0.79万亩。全区落实玉米增密度提单产示范田5万亩;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1.53万亩;果树幼园套种大豆面积2.52万亩;建立订单基地2万亩,其中落实小杂粮订单农业基地面积1万亩。完成市上下达任务的102.7%。2、大豆、油料扩种任务全面完成。全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1.53万亩,建立省级示范点1个、市级示范点3个,区级示范点14个,15个乡镇街道办都建立了最少1个示范点。全区主要采取2:3、2:2带状种植模式,全年召开现场观摩培训会32场次,现场培训农民群众1200多人次。麻洞川镇金盆湾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省级示范点,玉米平均产量760.94公斤、大豆平均亩产89.34公斤,较玉米纯种亩纯收益增加了748.13元,实现了“玉米基本不减产,增收一季豆的”技术示范目标,先后被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省厅种植业处和省园艺站现场观摩学习,为省农技总站组织召开的全省粮食产能提升培训会提供现场观摩点。南泥湾镇松树林村的玉米增密度提单产核心示范点,实测产量989.28公斤,示范效显著,为全省秋粮现场观摩会提供现场观摩点。3、粮食订单生产任务全部落实。全区落实玉米、谷子、红薯、小杂粮等订单农业生产基地2万亩,引导延安黄土情工贸有限公司、延安峁圪垯土特产品有限公司、延安林林工贸有限公司(圪梁梁品牌)、延安市宝塔区山牛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山牛品牌)、延安市宝塔区绿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延安南泥湾(集团)农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建立小杂粮订单生产基地1万亩。确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开创精品杂粮、高端小米市场,与农民建立产销协议,保证农民群众收益,为农民脱贫致富增添助力。全市小杂粮种植培训会现场观摩了姚店镇尹屯村的小杂粮生产基地,在柳林镇牛庄村建设的200亩富硒谷子生产基地,实施了生物全降解渗水地膜覆盖+施抗旱保水剂+富硒生产的旱作节水种植技术,平均亩产632.47斤,样品送检硒含量达到陕西省富硒产品标准,积极效益十分突出。(二)种业工作全面推进1、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科学严谨。在麻洞川镇玉家崖村建立20亩耐密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及糯玉米新品种展示基地;在万花山镇后楼塔村建立50亩马铃薯新品种观察试验和高产栽培示范;在甘谷驿镇唐坪村建立5亩红薯新品种观察试验;在姚店镇尹屯村、柳林镇牛庄村建立2亩谷子新品种观察试验;在柳林镇牛庄村、临镇镇砭上村、河庄坪镇热寺湾村、姚店镇尹屯村建立1250亩的谷子订单农业示范田;在麻洞川镇金盆湾村、南泥湾镇三台庄村、临镇镇姚家坡村、青化砭镇林坪村、万花山镇佛道坪村等建立1250亩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田;以麻洞川镇、南泥湾镇为核心,建立10000亩玉米增密度提单产核心示范田。全区农作物新品种引进试验60个,其中玉米12个、谷子32个、甘薯16个,全区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2、种子管理工作逐步加强。今年,全区农作物种子备案共294个,其中:分支机构0个、委托代销个33、经营不分装261个。对全区种子销售企业及门店进行质量排查抽检,累计排查种子经营企业、门店33个,抽检率达到78%;抽检玉米品种35个,做到辖区内所售玉米品种抽检率达到95%。配合市种子管理站抽检玉米种子样品5个,中心自行抽检10个,全部检验合格。对抽检农作物种子及在作物苗期对大田生产玉米及辖区内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田进行转基因试纸条速检,共出动技术人员38人次,抽检样品271批次,代表大田生产7.6万亩,全区未发现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农作物品种。二、取得社会及经济效益。1、农业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全年制定了工作方案,任务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2022年全区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区)配套建设环保处理设施比例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以上,在南泥湾镇、麻洞川镇、临镇镇、冯庄乡建设8000亩秸秆还田+深松整地示范区;全区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网点9个,回收站1个,回收率达到85%以上,年内力争达到94%以上;农业、化肥开展减量增效行动,利用率均达到41%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5.82万亩,技术覆盖率达到91%以上。联合市土肥站开展3个处理的大豆肥效试验,指导抓建冯庄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和柳林后孔家沟绿色山地苹果示范园2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建立12个墒情和苗情监测点和7个地膜残留监测点。全区乡村生态振兴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示范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突出,带动全区农业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全区农田农药用量增长率下降2个百分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应用比例提高7个百分点,现代农业园区、各类作物标准园、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95.5%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61%以上;苹果、玉米等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和农药利用率达到41%以上。2、职业农民科技培训。利用宝塔区试验示范培训基地优势,组织种植业农户130人和养殖业农户70人,由技术专家授课并现场传授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员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所参训专业农户基本上都能根据所学知识、技能,熟练运用到实践中去,并取得较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3、技术服务指导扎实有效。全年累计召开现场观摩会5场次,各类技术培训班38场次,培训农民5000多人,发放各类资料1万余份。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1.2万份,各级示范片做到“四有”,即:有包片指导专家、有科技示范户、有示范对比田、有醒目标示牌。全年计划培训高素质农民200名,受疫情因素影响,现在正在建班,预计12月中旬全部完成培训任务,为全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三、存在问题。1、缺乏项目资金支持。由于财政困难,没有更多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和农技推广工作中,影响示范点建设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2、人员老化,专业性不强。单位农技人员文化程度较低,缺少专业技术培训,技术力量出现断层,制约农技推广事业发展。3、创新意识不够。全区农业生产新技术引进推广力度不大,机械化、专业化程度不高,农业现代化程度有待提高。单位人员创新意识不够,存在按部就班现象。四、整改措施。1、继续扩大示范种植面积。进一步抓好粮食订单生产任务,农村改革创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玉米增密度提单产示范点,百亩谷子示范点,百亩红薯示范点建设工作。2、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整合资金,加大技术、物资投入力度,发挥地域优势,合理布局,进一步发挥专业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高我区粮食生产水平。3、加大学习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技术人员学习培训力度,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典型引领示范,推动全区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全区粮食生产安全。4、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确保完成农业科技培训一万人次,高素质农民培育200人的培训任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