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宝塔区> 延安市宝塔区移民搬迁工作中心

延安市宝塔区移民搬迁工作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5-05 08:46
单位名称 延安市宝塔区移民搬迁工作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移民搬迁提供管理保障。编制移民搬迁工作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指导考核乡镇移民搬迁工作;移民搬迁项目评估论证、申报审批、组织实施、项目管理、资金管理、监督检查;搬迁对象的分配安置、后续脱贫产业的整合管理。
住所 延安市宝塔区工业经济服务中心5楼
法定代表人 唐永东
开办资金 3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宝塔区经济发展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1万元 -136万元
网上名称 延安市宝塔区移民搬迁工作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业务开展情况。“十三五”期间,宝塔区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对象为776户2324人,全部为集中安置,无分散安置,集中安置率为100%。其中:姚店延新苑小区安置202户826人;红化煜城阳光小区安置494户1318人;甘谷驿向阳小区安置51户151人;幸福互助院安置29户单人户。以上四个安置项目已全部完成竣工决算审计,并通过了国家“十三五”易地移民搬迁评估验收。(一)实施动态监测帮扶。区移民搬迁工作中心联合区经发局、安置点工作队,深入各安置点入户集中排查稳定入住、产业就业、政策保障、技能培训、就业意向等情况,持续巩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果。一是坚持做到“户户见”,对搬迁对象逐一开展政策清、就业清、产业清、配套清、家底清“五清”专项行动和动态管理,做到干部心中有数、群众心里有底,确保后续扶持工作平稳有序。二是坚持做到“一盘棋”,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扎实提升安置点管理服务工作,在搬迁群众身份转换的基础上,帮助群众尽快完成心理调适、社会适应、生计转型和生活融入,切实增强搬迁群众“主人翁”意识。三是坚持做到“抓关键”,深入开展实用型、订单式技能培训,甘谷驿向阳小区安置点因地制宜发展红薯产业,姚店延新苑小区和红化煜城阳光小区两个安置点配套社区工厂,让搬迁群众打工上班和照顾家庭“两不误”,实现就近务工、就地增收。(二)健全产业发展机制。一是在红化煜城阳光小区和姚店延新苑小区两个超800人以上的安置点分别建立了2个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工厂,目前运行稳定,主要从事农副产品深加工和服装制作,共吸纳搬迁群众16人,实现了“楼上居住、楼下就业”的效果。二是在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内申报的《宝塔区2022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就业扶持项目》已批复,拟在甘谷驿向阳安置点配套建设红薯储藏库1000吨,厂房6间,总投资约500万元,将进一步提质增效该安置点红薯产业链,帮助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务工、就地增收。三是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提升行动,联合人社部门,聚焦电商直播带货,邀请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老师,在大中型安置点全面开展了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就业培训会,先后100余名搬迁群众接受培训,通过电商培训点亮了搬迁群众直播带货新技能。(三)提升基础配套设施。全区四个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部配套到位,水、电、路、气、暖、污水、环卫、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可完全满足搬迁群众日常生活需求,搬迁群众和城镇原住居民享有同等的基础设施服务。今年以来,各安置点配建图书室和健身活动器材共计10万元,新建卫生公厕一座投入20万元。(四)优化社区服务体系。一是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依托原有党支部管理2个,新建党支部2个,持续优化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健全完善组织管理服务架构,在安置社区形成了“楼-片-区”三级网络管理体系,鼓励引导搬迁群众积极参与,共享共建和谐社区。二是在“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期间,当地社区联合社区党支部组织搬迁群众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进一步促进了搬迁群众的社区融入度。三是安置点工作队为消除群众办事“两头跑”的问题,认真梳理群众办理事项清单,主动探索户籍管理、就业、就学、就医和社保、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让搬迁群众拥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二、取得的成效。(一)坚决守住搬迁群众返贫底线。经摸排,全区搬迁对象中,11户脱贫不稳定户和3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帮扶措施已全部落实到位,脱贫不稳定户已消除风险6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已消除风险2户,不存在规模性返贫风险。(二)全面助力搬迁群众稳定就业。经全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大数据分析,截至22年12月最新统计,宝塔区有劳动力建档立卡搬迁家庭488户839人,其中,开展技能培训600人次,省外就业30人,省内县外就业69人,扶贫车间带动就业16人,周边基地、园区、龙头企业带动就业123人,公益岗位就业40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561人,实际就业共计488户839人,就业率为100%。(三)彻底改善搬迁群众生产生活。在就近入学方面,姚店延新苑小区安置点内已配备云亭幼儿园,附近有东兴小学和姚店中学,红化煜城阳光小区安置点学区划分在市场沟小学内,附近有惠泽小学、宝塔高级中学,搬迁群众在迁入安置点后子女就学非常便利,宝塔区教体局对搬迁群众子女入学予以优先考虑和安排。目前,小学阶段就学147人,初高中阶段就学93人。在基本医疗方面,全区四个安置点均配备了定点卫生室,有3支医疗团队不定期对患有慢性疾病的搬迁群众提供上门医疗服务,能确保为搬迁群众提供及时有效、价廉质优便捷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参保率为100%。在项目落地方面,通过经发系统以工代赈项目申报《延安市宝塔区2022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污水管网提升改造工程》已申请立项,拟对红化煜城阳光安置社区和姚店延新苑安置社区污水管网工程进行更新改造,改造污水管网总长度2200米,改造污水检查井82个,总预算130万元,将进一步增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切实改善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存在问题。(一)搬迁群众就业稳定性不高。虽然搬迁群众在产业就业上已达到全覆盖,但受文化层次和技能水平限制,工作岗位在持续性和稳定性上不高,面对当前复杂的就业形势,就业压力较大,收入不稳定。(二)搬迁群众融入度仍需强化。搬迁群众身份由农民向新居民转变,生活习惯、工作方式需要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安置点聚集了来自各乡镇的群众,互融互促、互帮互助、和谐共建等措施要一一落实。四、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一)牢牢抓住产业就业这一核心。进一步完善搬迁群众劳动力就业台账,及时更新基础信息,动态掌握搬迁群众就业状况,统筹利用公益岗位优先安排搬迁群众就业。以建档立卡搬迁贫困劳动力为重点,结合搬迁群众就业需要和技能需求,制定培训计划、设置培训课程,有序组织搬迁群众参与职业技能培训,每季度组织专场培训不少于1场。分类帮扶搬迁户,对劳动力有就业意愿的“零就业”易地搬迁贫困户,逐户提供就业帮扶,确保至少一人实现就业。对就业困难的劳动力,优先帮助就地就近就业;对就业能力强的,帮助其外出务工或自主创业。(二)牢牢抓住社区服务这一主线。切实提升安置点社区物业管理水平,推动安置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新生活适应性教育,确保搬迁群众尽快完成心理调试、社会适应、生计转型和生活融入。在安置社区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依托公共文化资源,结合中华传统节日、重要节假日等节庆活动,重视人文关怀,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增强群众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不断提高社区文明程度。加强安置点群众教育引导,安置点党员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安置点党组织要承担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职责,教育群众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动预防化解安置点矛盾纠纷。加强安置点新民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三)牢牢抓住权益保障这一根本。聚焦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满足搬迁户子女就学需求。将搬迁群众及时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范围,形成工作台账,全面落实各项参保政策,确保所有搬迁群众应保尽保。深入摸底搬迁户生产生活实际情况,按需及时纳入民政兜底保障和低保,建立完整工作台账。按照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在保持搬迁群众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和其他惠农益贫政策权益不变的前提下,积极引导搬迁群众将户籍迁移落户至迁入地。进一步强化社区治理,补齐社区服务设施短板,着力打造“十五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