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宝塔区> 延安市宝塔区退耕还林工程服务中心

延安市宝塔区退耕还林工程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5-05 08:44
单位名称 延安市宝塔区退耕还林工程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生态建设和保护。退耕还林工程规划设计、检查考核、政策兑现和保护管理。
住所 延安市宝塔区市场沟
法定代表人 艾晓敬
开办资金 59.4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宝塔区林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96万元 1197万元
网上名称 延安市宝塔区退耕还林工程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2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在区委、区政府、区林业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我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区有关会议精神,以构建生态宝塔为目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现总结如下:一、业务开展情况1.封山禁牧工作情况为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封山禁牧工作部署,我区特制定了《宝塔区封山禁牧工作实施方案》,对标省、市两个《条例》逐条落实,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引导,基本做到了封山禁牧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真正把封山禁牧工作转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区乡两级封山禁牧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对野外放牧行为进行集中查处。2022年6月下旬,区政府抽调区政府督查室、区考核办、区林业局、区退耕中心相关人员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全区封山禁牧工作进行专项督查检查,有效打击了野外放牧行为,起到了全面震慑作用。2022年3月下旬;2022年8月下旬区退耕还林中心成立由两名副职任组长、包乡镇技术员为组员的检查小组,对各乡镇封山禁牧工作进行全面检查督促,重点检查各乡镇封山禁牧领导机构、封山禁牧工作队成立情况,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包片副职、驻村干部包抓养羊户落实情况,舍饲养羊户台账建立和动态管理情况,是否存在野外放牧,享受国家政策资金扶持养殖大户的饲草种植、贮备情况。在检查过程中对不具备舍饲条件且不能限期整改到位的养羊户坚决取缔,对屡禁不止的钉子户、难缠户予以重点打击,公开曝光典型案件,并严肃追究当事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在全区范围内形成强大震慑。截止目前,全区共有羊子242群,8775只,比去年年底存栏总数降低了3%,全部实行了设施圈养。2.新一轮退耕还林补植补造情况今年以来,我们以新一轮退耕还林面积为重点,逐村逐小班开展大排查,发现问题登记备案,提早安排调运苗木,严格对照作业设计,坚持“缺多少补多少、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确保达到国家和省级检查验收标准。共完成2022年全区计划退耕还林补植面积1.326万亩,涉及15个乡镇街道398个小班,投入资金89.3万元,栽植侧柏13万株、刺槐33万株、其他0.5万株。3.退耕还林森林抚育项目进展情况2022年省、市下达我区森林抚育任务面积59.92万亩,资金1198.40万元,截止目前未完成。4.征占用退耕还林地情况今年以来,我中心共办理报批石油开发及其它项目征占用退耕还林地7批384.64亩,本着“占一还一”的原则,补还足了异地造林面积,并与异地造林的乡镇、村组签订保证书,区、乡、村三级验收合格后,按照退耕还林政策规定分年度兑现到农户手中,确保退耕还林面积不减少。5.政策兑现和生态效益补偿情况2022年我区退耕还林政策兑现涉及新一轮兑现面积0.81万亩,资金89.1万元,目前已经完成。2022年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14.01万亩,资金224.16万元,现已兑现面积13.4万亩,资金215万元,完成率96%。6.档案建设情况组织开展了退耕还林综合档案管理转换升级工作,开展业务培训,改善管理手段,确保档案资料准确完整。在抓好区级工程档案管理的基础上,指导各乡镇抓好档案规范化管理。取得的社会效益1、黄土高坡有黄变绿生态成效明显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宝塔区累计退耕还林面积为106.82万亩,森林面积由190.1万亩增加到249.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36%提高到46.92%,林草覆盖度由46.7%提高到68.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80.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提高了45个百分点,重点治理区已经达到水不下山、泥不出沟,土壤侵蚀亩数由退耕前的1.4万吨/平方公里▪年降低到0.35万吨/平方公里▪年。常年平均降水量由450毫米增加到580毫米,沙尘暴和扬沙天气由退耕前的年均15次减少到年均3次,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238天提高到315天。2、生态特色产业兴起农村产业结构优化退耕还林以来,由于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行科学种田,全省粮食生产没有受到影响,年均粮食产量与退耕前基本持平。国家投入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为广大退耕户提供了生活保障。退耕农户不仅从国家补助中直接受益,而且由于基本生活有了保障,随着耕地退耕,大量农村劳动力从粮食生产中解放出来,开始从事种植业、养殖业、设施农业、农村工商业或者外出务工,拓宽了增收渠道,收入稳步增长,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3、退耕还林成果丰硕农民收入明显增加退耕还林项目增加了农民收入从经济效益来看,国家兑现退耕还林政策补助从时间和资金上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有利条件,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区累计兑现钱粮补助11.62亿元,农村人均受益5696元,有力促进了基本口粮田建设和农业主导产业开发。基本农田累计达到46.2万亩,苹果、蔬菜、养殖三项产业的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2022年底三项产业产值达到21.4亿元,农民可支配收入由退耕前的1313元增加到12205元。三、存在问题1、部分退耕还林地块补植管护不到位。新一轮退耕还林面积中,个别村户栽植成活率不高,后续补植管理也不到位,部分地块有缺苗现象,一些成林地块鼠兔害严重。2、控制征占用退耕地形势严峻。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农村产业开发加快,征占用退耕地的行为在逐年增加,未批先占、少批多占现象时有发生。四、整改措施1.持续开展排查补植工作。对各乡镇历年国家确认面积和新一轮退耕还林面积进行拉网式排查,重点抓好国家下达的新一轮退耕还林面积的补植工作,确保成活率、保存率达标。2.切实巩固野外放牧清零成果。加强乡镇封山禁牧工作队建设,区、乡、村三级联动,针对重点区域、重点村户、重点时段,切实加大巡查力度,落实严管重查措施,杜绝野外放牧反弹。3.科学化规范化档案管理。在抓好区级工程档案管理的基础上,指导各乡镇抓好档案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科学分类、集中管理、规范使用。4.严格控制征占用管理。严格按照“先批后占,占一还一”原则,抓好石油开发和基本建设征占用退耕地管理,确保国家计划指标一亩不少、总量平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被延安市进一步实施退耕还林工作领导小组授予我单位延安市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突出贡献先进集体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