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长安区>
西安市长安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西安市长安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5-04 15:46
单位名称
西安市长安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提供技术咨询、信息、成果、培训、创业、项目服务、科技交流与合作。
住所
西安市长安区东长安街15号
法定代表人
郝永祥
开办资金
44.8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长安区投资合作和商务局(西安市长安区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0.5万元
13.59万元
网上名称
无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在区投资合作和商务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的业务活动;技术咨询:长安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为进一步发挥科技服务的职能作用,最终达到优化人力资源使用,提高我区科技服务水平和效益,为我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机制保障。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常年提供技术咨询,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层次人才认定等。成果:通过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7项,完成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11项;培育市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家,完成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认定1家。通过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深度开展,鼓励和支持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到基层服务,他们为“三农”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取得了一定的实效。2022年市级农业科技特派员共引进示范推广新技术39项、新品种132个,组织开展技术指导、组织培训315场次、服务2483余人次,技术咨询万余人次。信息:完善激励机制,解除科技特派员的后顾之忧,激发其工作热情。鼓励科技特派员兴办科技富农的各类经济实体和服务组织,引导特派员参与农业开发、课题研究,指导特派员开展各类科技培训、服务及科技项目申报。促农增收:科技特派员始终坚持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工作重点,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发展了一大批符合当地优势的特色产业。特派员杜新民指导的长安区大秦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被长安区农村农业局评为“醉美葡萄园”,生产的夏黑葡萄在市农技部门组织的葡萄评优活动中被专家组评为2022年金奖葡萄,每串葡萄平均售价20元,亩收入24000元。翁家寨村民的葡萄每斤批发价也普遍增加1元左右,收益增加3000元左右。示范带动:特派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推广示范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特派员郭卫龙对长安区满秋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长安区硕丰家庭农场等20多家当地合作社、种植户发放了《绿色葡萄生产技术规程》《大棚草莓生产技术规程》等技术资料120余份;组织开展了科普宣展交流活动,对生产经营主体、市民、学生代表等20余人,普及绿色葡萄营养健康及安全消费知识;为全区150名职业农民,讲解了以“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为主题授课培训。推广葡萄避雨栽培120亩,引进妮娜女皇、阳光玫瑰、红玫瑰3个葡萄新品种;在长安区聚兰嘉坊家庭农场,引进了白雪公主、天仙醉2个草莓新品种。与长安区砲里秋硕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魏利华等对接,面对面洽谈果菜销售业务,帮助联系销售农产品27万元。特派员杜新民在葡萄生长的关键点位,利用微信平台和巡查走访,及时为园区标准化生产解疑答惑,为农户和园区葡萄正常生产工作保驾护航。惠及农户145户(其中贫困户6户,结对帮扶2户),合作社及有限公司3个,示范带动500多农民。(2)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年度按照业务范围积极主动开展了工作,紧盯建设西部强区总目标,全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围绕全市秦创原“一总两带”总建设格局,聚焦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全力打造长安大学城“科技创新示范带”。我们始终坚持把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放在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突出位置,特派员依托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民营农业科研机构等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开展技术服务,拓宽销售渠道,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和下一步工作思路;存在问题:我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少,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多数为传统制造业企业,先进制造业企业底子薄、体量小,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研发投入不足,科技成果和技术需求较难实现高层次的对接,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涉及企业核心技术和产品的产学研协作较少,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广度不足。主要原因:一是我区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和水平一般,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缺乏全流程全要素全周期跟踪服务;二是区域性的政策、投入、金融、服务等支持不够,在区域竞争中存在明显的短板和劣势;三是科技创新力量过于分散,缺乏系统性整合,大学城科技成果储备和人才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发展动能。2023年总体工作思路:2023年,我们将立足秦创原长安创新中心,努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特色优势服务平台窗口。依托长安大学城科教资源和工业园区发展后劲,激发“政府靶向服务+园区精准定位+高校技术辅导+机构专业转化”的叠加效应,努力实现科创企业链式布局集聚,推动更多优质科技成果实现顺利转化,帮助更多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不断优化创新生态,打造长安大学城创新经济圈。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