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略阳县蚕桑产业发展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指导全县蚕桑产业发展工作。负责全县蚕桑基地建设,桑蚕技术推广,技术培训,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课题研究,蚕桑龙头企业及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蚕桑副产品综合利用研究开发。 | |
住所 | 略阳县兴州街道办同心村菜籽坝组陈家沟 | |
法定代表人 | 万祎敏 | |
开办资金 | 15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略阳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48.8万元 | 148.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县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紧紧围绕“三农”以蚕桑、魔芋产业发展为主线,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抓蚕桑基地建设和省力化养蚕的技术推广与服务,开展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蚕桑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研究开发、促进产业融合,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服务,兴旺产业、促农增收,使我县蚕桑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一)发挥技术职能作用,增强科技服务水平。2022年共举办蚕桑、魔芋、干部业务技能等各类技术培训48期1100人,发放技术资料1200余份,开展现场观摩会3次,蚕桑科技特派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联镇包村指导企业和经营主体产业发展,完成培训任务200%。在学习强国、省、市、县、绿色食药网及媒体刊物上共发表各类典型亮点工作宣传信息40余篇。(二)引进与推广蚕桑新品种和栽桑任务以及桑园管理工作。引进桑树新品种“强桑一号”,“农桑14”、优质果桑等新品种3个共241余万株。栽桑建园5080亩,建果桑150亩。建强徐家坪镇、黑河镇、白雀寺镇、郭镇、白水江、乐素河等为重点蚕桑基地,扩大了基地规模;对全县蚕桑经营主体栽植的桑园地开展管护验收,从耕翻、除草施肥、修枝整形、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共检查验收5000亩,对管护合格符合标准的桑园每亩落实桑园管护奖补资金100元,共计补助50万元;引进推广优质家蚕饲养品种3个,分别为“青松×皓月、华康三号、潇湘×锦绣”。完成小蚕共育和大蚕养殖五批次786张,为全县蚕桑发展注入新活力。(三)抓点示范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今年新培育蚕桑产业村集体组织13家,专业合作社4家,养蚕大户农户2家。指导白水江镇权力村、黑河镇木家河村岩房坝、大黄院村,白雀寺赵家院村、郭镇木瓜院村建设养蚕大棚选址、规划及项目申报。项目投资200余万元,建成养蚕大棚5400余平方米及配套设施建设。同时还指导11个村选址、规划,申报了2023年蚕桑大棚建设项目,预计明年将再建设养蚕大棚8600平方米。(四)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单位全体干部职工注册使用中国农技推广APP达100%。推进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向农技推广信息平台报送组织建设、主体培育、技术指导、专家服务等开展的工作动态宣传30篇以上,工作日志230余篇。培育蚕桑科技示范基地建设1个。培育蚕桑科技示范经营主体20个。(五)抓魔芋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大户和示范户辐射带动全县魔芋产业的发展。指导全县完成魔芋种植10500亩,发展魔芋科技示范户15户,魔芋种植5亩以上大户95户。(六)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开展乡村振兴衔接工作。一是服从组织安排派出单位4名业务骨干驻村帮扶徐家坪社区,开展乡村振兴楷模示范镇徐家坪镇社区乡村振兴工作。二是常态化开展“进知解”帮扶活动。单位全体技术人员结对帮扶徐家坪社区,每周进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宣传乡村振兴、就业创业、教育医疗等相关政策,开展节日慰问、解决帮扶户生产生活需求,帮助发展产业,整治人居环境,积极购买农副产品,促进消费扶贫,提高群众满意度。三是常态化进村入户“解企纾困”开展技术服务,化解难题。就村集体经济项目实施、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难点难题为突破口开展帮扶工作,指导徐家坪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建设密植桑园200亩,提供优质桑苗20万株,修建养蚕大棚500平米,指导秋季养蚕25张,采取订单包销方式帮助销售蚕茧30000余元。四是按照县级挂牌督办摘牌“百日攻坚”工作要求。聚焦“十二大行动”蚕桑产业发展5000亩任务,开展“周研判、周清单、周调度”,扎实落实完成督办任务,并如期完成销号,提供检查印证资料,总结宣传典型亮点。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建成蚕桑基地和配套设施建设。完成2022年全县17个镇(街)新建桑园5080亩,桑园管护5000亩,新建省力化养蚕大棚9个5400㎡;引进推广家蚕“青松x皓月”、“华康三号”、“锦绣x潇湘”3个新品种;全年完成5批次小蚕共育786张、养蚕786张,产茧33012公斤,产值151.85万元;推广纸板方格簇10万余片,塑料折簇40000余片,实现产业基础逐步上升。2.优化养蚕政策扶持,对全县17个镇(街道)蚕桑经营总体,蚕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养蚕大户每亩落实桑园管护奖补资金100元,配发桑树修枝电动桑剪、桑锯600套,发放桑、蚕药1800余件,病虫害防治石灰40吨。3.打造蚕桑龙头企业的园区建设,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全力打造陕西福瑞源实业有限公司蚕桑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养蚕生产、桑叶茶、桑葚酒、蒲公英茶等配套加工设施建设,提升龙头企业示范带动能力。截止目前已建成低杆密植套种桑园260亩,修建省力化养蚕大棚3个2500平方米,配套省力化蚕架、旋转方格簇、蚕网等设施设备。建成“产、学、研”一体的蚕桑示范园区1个,占地16.8亩。建成蚕茧热风循环烘干生产线、桑葚酒、桑叶茶生产线各一条。以“公司+基地+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全县17个镇(街)2000余农户致富增收。为我县蚕桑经营主体及养蚕大户发展蚕桑提供了模式和示范、引领作用,也为乡村振兴发展奠定了基础,使蚕桑产业效益又上新台阶。4.完成蚕桑绿色高效示范园建设。为支持建设徐家坪乡村振兴楷模,在徐家坪社区建设蚕桑绿色高效示范园1个。栽桑1000亩,完善配套桑园管理机械及蚕室机具,指导示范标准化绿色蚕桑生产技术,开展蚕桑产业多重功能试验示范,带动受益脱贫农户100余户。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各级思想认识不统一,有的镇办对蚕桑产业发展不够重视,有重载轻管现象。二是因受土地政策限制,桑园建设和养蚕大棚建设受限,影响产业发展进度。三是龙头企业示范带动能力弱,生产管理经营水平不高,带动辐射能力不够强。(二)改进的措施:一是建议县委、政府尽快出台扶持蚕桑产业发展政策或指导意见,加大对蚕桑经营主体、村集体以及个户发展蚕桑产业扶持力度,延伸产业链开发,做大做强蚕桑产业。二是持续加大对全县科学化养蚕增产增收的动员、宣传力度。提高镇村干部和农民对栽桑养蚕的新认知度,蚕桑技术人员跟紧桑园的培育、管护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四、下一步工作打算。2023年,继续抓好桑园基地建设,加大养蚕投入,扩大基地规模,抓住政策机遇,利用整合资金,积极申报蚕桑基地建设项目、省力化养蚕大棚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小蚕共育蚕室建设项目、蚕茧加工项目等,尽可能使桑园达产达效,提高养蚕数量和质量,为招商引资缫丝厂建设打下坚实基础,进一步开发蚕桑副产品加工,提高蚕桑综合效益。(一)2023年全县新建桑园8000亩,培育丰产桑园5000亩,完成养蚕1000张,产茧41吨,生产桑叶茶2.12吨,桑果酒20吨,实现蚕桑综合产值510万元。(二)新建养蚕大棚9个6500平方米,建小蚕共育室3个620平方米。培育壮大蚕桑、魔芋新型经济主体50家。(三)为全县农业技术培训34场次1000人次,为全县的产业振兴开好局、服好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1.获得2022年度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授予“蚕桑技术推广先进单位”。2.获得2022年度县农业农村局“农业农村项目工作先进单位”。3.获得2022年度县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