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大荔县> 大荔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大荔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5-04 09:55
单位名称 大荔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失业人员提供服务保障。失业人员的就业提供培训与安置,就业人员和企业搭建用工平台。
住所 大荔县城关镇富民路12号
法定代表人 薛婉丽
开办资金 65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大荔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44万元 349万元
网上名称 大荔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在县人社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强服务、抓重点,就业工作稳中有进。1.开展走访慰问,加强关心关爱。为深入推进返乡务工人员服务保障,充分营造关心关爱返乡务工人员良好氛围,春节前夕对全县34名返乡务工人员及未返乡人员家属代表开展走访慰问活动,详细了解农民工的生活及工作情况,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2.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促进转移就业。一协同县乡村振兴局、县工信局、县总工会等八部门,召开联席会,举办2022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会。共组织企业62家,提供岗位8000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308人。二走访县域内企业,征集诉求,通过“秦云就业”召开线上助企服务专场招聘会3场次,组织用工企业40余家,发布岗位62个,提供岗位人数1313人,线上访问量达800余人(次)。3.做好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跟踪服务,助力复工复产。我中心积极对接包联的11家重点企业和5家重点项目,每周定期电话跟踪回访,了解项目建设进展和企业用工、缺工等情况,针对性提供服务,精准解决企业用工难,其中有用工需求企业2家36人,停产企业2家,重点项目家已建成运营3家暂处于建设中,自包联以来,我中心多次电话跟踪深入企业共解决缺工13人。4.做好就业失业登记工作,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建立线上线下登记失业人员实名台账,定期电话回访,了解失业人员基本情况,加强动态跟踪管理,主动为失业人员提供三次就业指导,对镇域内的脱贫劳动力和零就业家庭就业情况进行调查、重点了解和掌握脱贫劳动力基本情况并进行认定帮扶,截止目前累计服务人数748人,服务人次1271次,解决就业228人,认定帮扶脱贫劳动力再就业437人。5.开展“助企服务月”活动,做好用工服务保障。今年4月份我中心分组逐镇走访企业194家,经过走访调研,建立企业库597家,涉及制造类148家、交通仓储类29家、住宿餐饮类49家、合作社42家、建筑类17家、养殖类16家、批发零售类89家、其他服务类207家,其中有用工需求的有100家,根据调研形成的企业分类台账、企业缺工台账作为持续开展企业跟踪服务的重要依据,定期对接,召开专场招聘会,最大限度满足用工需求,做好用工服务保障工作。6.参加渭南市劳务品牌建设培训研讨会,交流经验促提升。7月下旬,我中心领导班子成员、相关业务股室及劳务品牌代表赴富平参加全市劳务品牌建设培训暨推进会,会议通报了全市劳务品牌建设情况,由于我县劳务品牌培育工作能够充分结合县情,精准定位,涉及种类丰富且实现“一县多品”,在全市范围内是唯一一家,市局要求我县作为县级人社部门代表,就我县劳务品牌开展及下一步工作计划作以交流汇报。7、建设零工驿站,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决策部署的工作需要,我中心今年9月份实地考察,在安仁镇建设零工驿站进行揭牌暨集中签约仪式。零工驿站的建立,主要为灵活就业人员与用工单位及雇主进行就业供求信息沟通对接。为进一步做好疫情期间复工复产和稳就业保就业工作,11月18日我中心组织位于安仁镇的“零工驿站”向县内萝卜种植基地、莲藕加工厂、葡萄包装车间输送零工人员200余人。8、“四问四解四促进”进村入户,为群众办实事。10月、11月我中心领导带队到范家镇加里村,组织全体干部分八次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围绕“四问四解四促进”活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走访情况,针对收集的“四问”活动问题清单,建立清单台账,及时认真解决,把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落到实处。二、取得的社会效益1.组建创业指导服务团。为了更好服务大荔县各类企业及产业,通过各职能部门推荐,层层筛选,聘请县农、林、牧、渔、电子商务等行业42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举办成立仪式,组成县级创业专家指导服务团,并为各位专家指导成员发放聘书。开展了第一次的专家基层行活动。2.常态化开展创业专家基层行活动。我中心积极与各镇(办)对接,靶向安排专家老师授课,截止目前,累计对东城街道办、埝桥镇、双泉镇、官池镇等17个镇(办)进行现场教学、实地指导、入户授课活动100余次,参与人数4000余人次。使群众从技术、观念等方面得到了提升,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3.推选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创翼”“丝路创星”创业创新大赛。大赛从今年4月开始,通过微信朋友圈,公众号,政府网站,网络自媒体,深入企业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提升企业知晓率,参与度。联合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推荐优秀企业、电话询访、实地走访我县企业了解推选参赛项目,经过评估审核,推荐十个企业项目参加市级选拔赛,我县七家企业项目通过市级100多家企业初赛进入复赛。陕西雷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陕西沙苑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市级复赛35家企业参赛项目中以第一和第五的成绩脱颖而出,并以全市决赛三等奖的佳绩被邀请参加省级选拔赛。4.积极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优惠政策。借助各类招聘会、网络,依托基层劳动保障所,中心领导分片、同志包镇深入宣传。截止目前共受理一次性创业补贴35人。全年返乡创业100余人中享受一次性创业补贴25人。5.举办“大荔县表彰创业典型、落实创业政策暨工业集聚区标准化创业中心揭牌仪式”活动。以“迎中秋、送政策、优服务、暖民心”为主题,为荣获市、县优秀创业项目的10家企业和获得“陕西省首批百名返乡创业能人”苗宝文进行颁奖,为2家享受创业担保贷款的企业各发放300万元,为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成功创业者27人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各5000元,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加大创业优惠政策宣传,营造创业良好氛围,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热潮。6.加大宣传力度,为开展培训奠定基础。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大力宣传培训政策,使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不出家门也能掌握到培训信息。我中心积极参加“春风行动”、赵渡镇等招聘活动进行现场宣传,发放宣传单1500份,达成培训协议30余人。7.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共计开展培训5期172人,其中创业培训2期45人,就业培训育婴员专业2期83人,电子商务专业1期44人。组织培训专场招聘会2场,达成就业意向15人,输送20余名优秀学员去大荔妇幼保健院医养母婴保健中心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实习,同时15名学员通过了高级母婴师等级考核,并取得相关从业证书,体现了“培训+鉴定+就业”的工作亮点;今年3月份培训遇上“三八妇女节”,我中心组织学员开展一次大联欢活动,并慰问了在大荔妇幼保健院医养母婴保健中心工作的老学员。8.组建“同州月嫂”队伍。对2016年至今年的856名培训合格学员进行电话、走访询问,了解学员的就业情况,并对正在从事月嫂工作的人员及以后有意向从事月嫂工作的人员进行了信息登记,建立了102人的月嫂队伍。9.参加渭南市第二届优秀就业服务项目竞赛。结合实际,我中心充分挖掘县域内就业服务工作亮点,积极向市局推荐“培训+鉴定+就业”优秀就业服务项目,得到了市局领导肯定并上报省厅。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1.存在问题:一是季节性农民工转移组织化程度低。我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劳动力资源31.3万人,耕地面积达150万亩,农村季节性闲置劳力居多,没有统一登记统一管理。一方面在家务农的大量农民工人传人就近外出打零工,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低;另一方面县域内劳务经济人、能人大户对季节性农民工信息缺失,对接平台不完善,组织化程度低。二是创业意识有待加强,成功率较低。一方面近几年,各行各业市场竞争激烈,大多数人虽有摆脱打工者的想法,但仍然由于资金不足、经验不足等各种原因止步;另一方面创业者过于理想化,对困难估计不足,未受过系统的创业培训,仅仅是凭自身感觉操作,失败在所难免。2.整改措施一是更清楚的了解疫情当下的就业困难,在困难的基础上,更深的解决就业工作,劳动力转移工作;二是积极同市上联系,协调相关政策,给二、三产业发展提供更方便的政策扶持。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围绕就业问题,摸实情找实招。一是统筹做好三类群体就业,奋力冲刺全年目标任务。二是持续推进大型招聘活动,提升就业服务能力。三是加强组织业务培训,提供高效援助服务。四是规范劳务经纪人管理,实现“一站式”务工服务。五是认定就业援助基地,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六是全方位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精准帮扶就业困难群体。(二)突出典型引流,立标准树导向一是树立一批创业创新典型。二是挖掘一部分产业项目。三是组织一次交流学习。四是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线上线下申报工作。五是开展创业导师服务团基层行服务活动。坚持分类培训,补短板强素质。一是积极开展技能培训。2023年,计划举办就业培训6期,创业培训4期,培训贫困人员30人。二是发挥大荔县“同州月嫂”劳务品牌职能作用。三是充分发挥大荔县妇幼保健院医养母婴保健中心,定点单位实训基地作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