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大荔县医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医疗与护理、医学教学、医学研究、卫生医疗人员培训、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保健与健康教育 | |
住所 | 洛滨大道中段北侧 | |
法定代表人 | 史慧绒 | |
开办资金 | 9515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大荔县卫生健康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5705.11万元 | 34110.39万元 | |
网上名称 | 大荔县医院.公益 | 从业人数 96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我单位在县卫健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1、扎实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全年召开疫情防控、院感防控工作专题会50余场次,修订完善疫情防控相关文件、制度、流程58条,组织线上、线下感染防控知识及技能培训100余次,开展应急演练10余次。充分发挥定点医院哨点作用,接收发热患者8600余人次,检测核酸标本590余万人次。先后组织162人次前往上海、海南等地支援核酸采样和检测工作。特别是实行“乙类乙管”,进入医疗救治阶段后,迅速调配人力、整合资源,扩容病区、添加床位,购置设备、补充药品,进行分级分类救治,为全县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2、持续深化“三级医院”创评工作。开展了三次自评和多轮自查整改工作,收集整理、汇总分析了2021年十大医疗质量改进目标,以及今年1-3季度的质量与安全、单病种质控、13个重点专业等方面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不断规范科室管理、优化诊疗流程、提升诊疗技术。3、统筹推进“六院联创”。持续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方案、夯实工作责任,形成“分管领导主抓、牵头科室负责、相关科室配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获评省卫健委2022年“陕西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021至2022年渭南市“平安医院”。高危人群共享系统、健康副校长签订服务、巩固国家节约型医院创建成果等亮点工作得到市卫健委的充分肯定和认可。4、全面推进“三大中心”建设。胸痛中心被列入“2022年度第三批中国胸痛中心申请认证通过资格审核单位”名单,卒中中心被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授予“陕西省卒中中心”和“急性脑卒中医疗救治定点医院”。深入开展了“质量提升、温馨服务”百日行动,抓管理、提质量、优服务、保安全,着力打造“医技精良、服务优质、安全和谐”的区域医疗中心和人民满意医院,成功入选国家卫健委确定的“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医院名单,成为首批“千县工程”示范单位。5、强化人才梯队建设。举办了第二届王天喜医学奖,以榜样力量助推人才发展;积极开展“树名医、创名科、建名院”活动,组织实施了“现代医院管理模式植入及人才梯队打造项目”等医院文化建设活动,进一步凝心聚力,锻造能力,助推医院人才建设;实施优秀学科带头人、优秀中青年专家培育工程,健全人才引进和培植“传帮带”机制。全年外出进修医疗骨干22人次、护理人员28人次,举办院内业务培训30余场次。同时,与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建立协作共建关系并作为教学医院,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6、加强协作,推动医联医共体建设。持续深化与陕西省人民医院、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医联体关系,年内先后派驻11名支医专家来院帮扶,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业务13项,并开启了远程会诊、云课堂培训等帮扶新机制,有效提升了我院服务能力。持续加强医共体建设,推行中层干部包联机制,按照“一院一策”的原则,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提升,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二、取得的社会效益情况1、坚持公益性,圆满完成乡村振兴、赛事保障、征兵及中高考体检、入学筛查等工作任务。2、进一步健全“院前急救+院内诊疗+多学科会诊+出院随访”生命全周期医疗服务闭环管理工作模式,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医疗服务。3、积极创建“亲和”+“专业”+“优质”+“感动”护理服务品牌,进一步规范护患沟通、文明礼仪、专业护理等服务行为。疫情期间,积极组织开展“伤口护理上门服务”、“线上诊疗连心服务”、“送药上门暖心服务”等行动,以至真至诚的情怀服务广大群众和患者医疗需求,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4、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开通“一卡通”预充值和微信支付功能,安装手机充电站、自助查询充值机等;开通了“门诊慢特病专家诊室”和门诊慢性病和特殊药品报销窗口、透析患者移动窗口和职工医保门诊异地刷卡和直报业务,实行了住院患者“先报销、后结算”和“一站式、一单式”结算模式等服务,极大地缓解群众就医排队难题。5、强化健康教育工作,以健康教育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家庭“六进”活动为平台,充分利用“荔小医健康小课堂”和《名医说医》《医疗前沿》等栏目,向社会公众解读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推介疑难病症和急危重病例救治新技术,并将宣教与义诊结合起来,着力提升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疾病防治能力,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方式。6、积极开展“院校共建健康校园”活动,选派12名业务骨干担任14所学校的健康副校长,深入校园开展宣讲、义诊、筛查等活动,切实增强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社会参与度和认可度进一步增强。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1.存在问题(1)医疗质量安全和专科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个别医疗核心制度培训、落实不到位,现有重点专科与省级专科存在一定差距,需加大建设力度。(2)高精尖专业技术人才有待引进和培养。麻醉、介入、心理等专科存在人才短缺现象。2.整改措施(1)聚焦专科建设新效应。按照“打造重点科室、发展优势科室、推出特色科室、升华传统科室”的思路,全面加强专科建设,健全发展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诊疗体系,有效发挥我院在县域内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龙头作用。(2)聚焦人才队伍新活力。充分发挥并用活用好“王天喜医学奖”在人才发展中的榜样助推作用,持续深化“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活动,有针对性地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学习进修,进一步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进一步提升疫情防控应对处置能力。全面贯彻落实各级疫情防控总体部署,对照相关政策、标准、规范,积极履行定点救治医院职责,加大“乙类乙管”防控学习培训和临床应用,不断提升诊疗能力,全力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2、有效提升精细化科学管理水平。积极探索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优化管理和实行创新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健全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逐步推行从疾病预防、门诊预约、就诊服务、结算管理、手术创新、出院管理、愈后跟踪等闭环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医院现代化治理能力。3、全面提升医院综合能力提升。以内科综合楼、外科综合楼及肿瘤综合楼等项目建设为基础,持续巩固“三级”医院创建、“三大中心”、“六院联创”及重点专科建设成果,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合理配置设施设备,协调各方资源和力量,统筹推进“千县工程”示范单位建设,全方位全周期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助力全县医疗卫生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号:43700523461052311A1001有效期:2021年6月4日至2025年6月29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